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演绎 » 第一百章 迟则生变

第一百章 迟则生变

    楚怀王被骗入咸阳,客死于秦后,儿子顷襄王的国政更加疲软。

    对外置父仇于不顾,与秦联婚,向秦献媚邀媚。

    对内则继续信用靳尚、子兰等奸侫小人,排斥屈原等忠直老臣,贪于享乐、苟且偷安。

    但楚国的柔顺反倒激起秦国的贪欲,楚王越是卑躬屈膝、讨好巴结,秦就越知其软弱可欺。

    从而谋划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顷襄王二十年,秦派大将白起率二十万大军伐楚,转战三年,连下楚国的鄢陵等数十城。

    楚的首都郢城、祖坟的所在地夷陵都被攻陷、焚烧,屈原做《哀郢》以哭之。

    政治上的绝望,使他抱石自投汨罗江而死。

    楚人哀之,至今留有“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以为纪念。

    正所谓“家贫思孝子、国乱念良臣”。

    顷襄王避难到陈后,他才把因忠言直谏而赶走的庄辛又请回来。

    在庄辛的帮助下:

    退侫用能、奖功罚败,减役税、安民心,推行睦邻外交、争取国际援助,从而阻止住秦军的攻势。

    白起受挫后,因转战三年将士想家,国内政治形势也发生变化,这才向秦王请求班师。

    秦王同意停战,和谈的结果是楚王割地赔款,送太子熊完入秦做人质,礼送白起大军满载而归。

    熊完到咸阳后,顷襄王任命正在与秦国谈判的黄歇为太傅,留在咸阳陪伴太子。

    黄歇是著名学者荀卿的弟子,与韩非、李斯都是同学。

    那两位也很有名气,发展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韩非很受秦始皇的推崇,可惜被师兄李斯进谗而杀害,却为秦始皇的治国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斯则做了秦的丞相。

    黄歇在楚国也算是个饱学之士,辩才很好,也颇有胆识。

    但在顷襄王前期,“有用”的人才“没用”时,他却得不到重视。

    直到庄辛上台后推荐,才被任命为参与对秦谈判的副使,正使则是顷襄王的宠臣寿陵君。

    这位“正使”是被秦军打得吓破了胆的,谈判中唯唯诺诺,秦王提什么要求他都答应。

    按秦王的要求,楚国最终将成为秦的附庸。

    黄歇一看大事不好,便超越权限,代替寿陵君与秦王据理力争。

    秦王开始并没把一个随从放在眼里,见黄歇屡屡插嘴,冷冷一笑:

    “寿陵君都同意了,说明他是个识时务的君子。

    秦强而楚弱,在当今弱肉强食的时代,楚只有臣服于秦才能保全。

    你却要螳臂当车,不也太愚蠢吗?”

    面对如此傲慢的讽刺挖苦,黄歇并不恼怒﹐只朝秦王一拱手:

    “正使的意见可以代表楚国政权,而在下正因为是个微不足道的副使,则可以代表楚国人说几句话,

    可以吗?”

    秦王的笑中仍饱含轻蔑:

    “好啊,请讲嘛。”

    黄歇凝望着前方慢慢说道:

    “天降不幸于楚,屡为秦败,毁郢都、烧夷陵。

    从秦的角度来看,似乎灭楚并非难事。

    但大王不应忘记,楚之先为‘文王’师,初封子爵,君自称王已十余代。

    齐桓公五霸之首,率天下之师也只责问楚不向周天子贡‘白茅’之罪;

    晋文公以退为进逼死子玉,城濮战后,也仅形成分地而治的局势,却不能让楚臣服。

    如今楚虽势弱,还有三千多里土地、几百万人口,楚人愤怀王不归之恨久矣!

    果然到了亡宗灭祖的最后关头,振臂一呼,百万立至,困兽犹斗。

    秦兵虽勇,碰上这么多不怕死的,有必胜的把握吗?

    就算胜了,又要损耗多少实力?

    不要忘记,您身后还有三晋与秦争斗百余年,父子兄弟接踵而死近十代人了。

    社稷坏、宗庙毁,剖腹绝肠、折颈断躯、身首分离,暴骸骨于草泽;系腿束手,族类离散,被虏驱于路途;

    流亡为仆妾者,盈满于海。

    这些苦难都是秦国所“赐”!

    灭楚之后,您的军队已疲惫不堪,三晋父老,能让您的“得胜之师”平平安安地回咸阳吗?

    不为己甚而留余地,是兵法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臣是在为楚人说话,难道对秦就只有损而无益?

    大王是明白人,不须臣多说。”

    黄歇的分析很有道理。

    而且事实也证明,楚国的军队虽然打了败仗,但占领区的人民却倔强不屈,往往与秦军血战到妇孺皆尽。

    如果灭楚,的确要付出惨重代价。

    但秦王还不甘心就此让步:

    “虽然……但秦对楚屡战屡胜,岂能无获而还?楚王必有以报寡人也。”

    黄歇也理解秦王的心态,自己毕竟是战败国,不能一直硬顶下去,便柔中有刚,把握好分寸地回答:

    “现在秦、楚之势已定,楚当然得满足大王的要求,只愿大王的欲望适可而止。

    不把楚人逼到绝路上,楚人也绝不会与大王以死相拼。”

    秦王哈哈大笑……

    秦、楚和约的签订,黄歇起了重要作用。

    寿陵君是个大草包,他连“夺人之功以为己有”的本领都不具备,如实上报了黄歇同秦王争辩的经过。

    也许他认为黄歇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他这种人已把秦王视为“神圣”,敢同秦王顶嘴,岂非大逆不道?

    但顷襄王比他明多了,知道为楚国减轻了不少损失,从中看出黄歇的才能。

    因此任黄歇为太傅,留在咸阳辅佐太子。

    熊完在秦一气住了十六年,由于后来采用了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

    楚成为“交”的对象,对熊完的态度也变得客气,提高了生活待遇,还可与家里自由通信,惟不得出咸阳!

    顷襄王用屈辱换得暂时的安宁后,尤其庄辛一死,便重蹈覆侧。

    虽然仍不免忧心忡忡,却又钻进更加荒淫无耻的享乐中去寻求解脱。

    屈原的弟子宋玉在文学方面继承了乃师的衣钵,写作的“楚辞”有韵有味。

    但在“忧国忧民”上却实在是“不肖”,只知溜须奉承。

    为了让楚王精神上快慰,他又写了一篇《高唐赋》。

    虚构楚王在梦中与“巫山神女”云雨交欢以续其情趣。

    在这样的状态下,顷襄王的精神和肉体都高度透支,终于“忧患成疾”,还是重病。

    黄歇的老师荀卿现在楚任兰陵令,立刻派弟子朱英把这个消息送到咸阳,并嘱咐黄歇:

    “速让太子归国,迟则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