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书贩到总裁 » 第八十三章 机动部队

第八十三章 机动部队

    在太空收集的垃圾,直接扔到海里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是太空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幅射。直接取回来的碎片也多少带有一些幅射。

    为了安全着想,海东在降落时把这个收集回来的碎片等杂物统一扔到了火山口里。为此特意去了趟TW。

    那里有几个活火山。

    处理完这些碎片,海东带着飞行器紧贴着海面慢速飞行了一阵子,在贴海平面飞行期间,特意打开了底舱门,让海水肆意地冲刷着底舱。

    飞行器驶过之处,海平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花。

    ……。

    回到厂院里之后,海东尝试远程连接“天星一号”,一切显示顺利。便没有再去继续调试,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工作,留待以后慢慢进行。

    他现在需要放松自己,调整一下生物钟。

    长时间的闭门造车,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倦感,进而影响一个人考虑问题的思路,海东如是想着,他决定先去大棚那边渡个短暂的假期,好好的放松一下自己。

    在“大棚”的后山,海东以自建消防队的名义,扩建了一个大院。

    在这里招聘了一些特殊人才,都集中在这里训练。

    根据以前的经验,设立了一个“行动组”,主要招募对象是从退伍兵当中找了一些有一技之长的,有擅攀登的、有擅游泳的、有擅格斗和搏击的、有擅长射击的。在一起磨合、训练。

    “技术组”,主要面向社会招聘一些有电脑技术特长的,通过网络搜集和处理一些商业上的情报,主要是以后为“满天星”计划留的备用人才。

    “特务组”,主要是负责化妆后侦察、打探各种情况的。

    “勤务组”,为大家提供后勤支援的。

    “医务组”,提供紧急救援的。

    “监控组”,负责监视、监听,平时负责内部安保的。

    “保安组”,负责这支队伍的安全护卫工作的。

    另外,海东把原配属丹妮那边的监督内部事务的部门调了过来,成立了“纪检组”。专门负责对付以后队伍当中可能出现的不忠、不信之人的。

    这些人,目前对外都是“消防”,实际上是归属海东个人所有的“暗卫”。对外的保安是公开招聘的,只是负责企业的日常保安工作,都是摆在明面上的。而这个大院里的人,除了正规的消防外,所有的人都将归属于“暗卫”统一管理。

    对外隶属于消防。平时穿西装上、下班,有事再进行紧急调用,这样避免了到时候无人可用的窘境。

    从大明白那里带过来的人,绝大多数都留了下来,海东把他们暂时分开到各个组里负责管事。这些人有经验、年龄也稍大一些,识人、办事都相对稳重一些,知道深浅、懂规矩。所以让他们带着新人,进行考核,合适的留下,不合适的退回人事那边,另外安排相应的工作。

    这边的待遇是员工当中最好的,所以很多人愿意来做事。下一步就是如何过渡和训练成真正的“自己人”。

    海东一愁莫展。

    如何把这些人从“利”字当头,变换成“义”和“勇”,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海东到了院里后,在那几个“老人”的引导下,观摩了这些人平时的训练成果,和大家共进了午餐,然后一行人进了会议室,准备进一步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按照海东的提议,大家进行了表决,最后做出了如下的规定:

    待遇方面:参照后勤机关普通干部的工资标准每月正常发放工资,保险买全,然后订立特殊的保障方法,因公致伤、致残的补助办法,因公殉职的补助办法,都是参照国内的最高标准设立,用海东的话说,不差钱,绝不能让出事的同僚们寒心。

    在保密方面,大家要平时就进行监督、教育。特殊部门签保密合同,……。

    事无巨细,这会一开起来,就是连续开了三天。

    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有些想法是基层员工的想法,有些则是这些参会人的想法,大家都融合在了一起进行讨论。

    条条框框,事无巨细,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最后海东提出了一条,大家有人当场就沉默了。

    海东提出个三年“密封期”的说法。就是从开始执行任务,到最后返回这里,中间有三年,不能与外界联系,就当是自己失踪了。

    只有彻底和外界断绝联系,才能保证快速集结、快速响应、快速出动的“三快”规划。之所以要求“三快”,是因为海东有个小心眼,他准备把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带上飞行器,常年在那里坚守,直至退役。

    海东主张仿照一些做法,签个六年约,前三年工作,后三年带薪休养,不得外出找工作。这样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避免一些机密外泄。

    一般来说,六年之后,无论多么机密的事都是过去的事了。

    大家有赞同的,有反对的。众人的意见不能统一。海东衡量再三,决定以后再研究这个问题。同时,减少他们接触飞行器的可能。

    会后,他单独接见了技术组的骨干成员,在他们正式工作前进行了例行的考核,详细了解了每个人的特长,然后从中选择了几个人,单独留下开了个小会。

    为了便于工作和增加保密性,他单独给这几个人做了一些规定,然后每个人起了一个代号,规定以后不许使用真名,互相之间联系都用代号进行沟通。对外三缄其口,少讲话、少接触外人。

    随后,海东安排人把这几个人单独接走了。连人带行李装车运出了“大棚”这边的训练场。

    当遮着黑帘的高档旅行客车驶出大院时,正在操场上训练的新学员们眼巴巴地望着这第一批“毕业”的学员,心中百感交集。

    喜的是这些人终于熬出头了,开始享受新的岗位、新的待遇去了;愁的是,自己还在烈日下进行队列训练,回去还要有一堆“功课”要做。

    海东带着小型的车队,一路奔向市区,径直来到了丹妮的宾馆,进入了那个神秘的半个楼层,他在前边领着路、后面几个年轻的人神色紧张地扛着、拎着自己的行李箱紧紧地跟随着。

    对他们来讲,新的工作开始了。对海东来讲,他终于有了可以随时调动的——机动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