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书贩到总裁 » 第148章 陷阱

第148章 陷阱

    这哥仨做完活动之后,纷纷跳入水中,展现了专业的体质和过硬的潜水技术。

    在这清澈的泳池中,立刻多了许多的涟漪。

    岸上的五个青年男子笑看春风。

    钱饼子介绍了这三个人的来历,说是老家那边过来的,有点货要出手。说着从手机上找到了照片给这哥仨看了一眼,然后又收了起来。

    ……。

    经过一番攻心后,几个人终于被钱饼子说服了,一个编织成型的地下网络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逐渐出现。

    刚开始时,钱饼子特意介绍一些来钱快的项目,跟风炒一些,见好就收。因为信息来源比较广泛,相对于这几天天天无所事事,眼里只有酒肉的公子哥,见多识广一些。

    待这几个人见钱来得容易之后,便逐渐提高了兴致,后来发展到对钱饼子的话百依百从的地步。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早一天让这几个人不带脑子跟钱饼子一起混,才更方便于钱饼子不断地“挖坑”、“设套”。

    其实,有时利润没有那么高,为了达到设套的目的,钱饼子也会适当地倒贴一些进去,就当做是某种“投资”了。

    这也是海东所默许的。

    做了一些合法的生意之后,钱饼子有意无意地打过一些擦边球,逐渐形成了一种“我赚钱我有理,赚完一笔是一笔”的经营理念。

    为了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有时故意将几个人分散开来,这个去东边、那个去北边,而且这几个人由于经商经验不足,所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遇到都要找钱饼子商议,慢慢地,钱饼子做成了“军师”该做的位置。这几个人也开始对钱饼子“言听计从”、唯马首是瞻了。

    闲暇时,钱饼子也会尝试单独约见他们当中的某个人,有意无意地把这个紧密的团体给他拆开来。

    这一天,他就事先知会好了凌宝宵,借口“老家有事,回去探亲”准备开溜。遇到事了,当然德里四少得表表心意,互相推诿了半天,终于钱饼子收下了德里四少给安排的一些“心意”。

    这四少的父辈都是浸润商场多年,从幼时起就摸爬滚大,吃得起苦、享不了福,一点一点地积累家产至今,所以艰苦朴素的作风还是有的。

    但这四少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在蜜罐里长大的人思维也自然与老一辈的人有所不同。

    这一代人,不仅会享受,而且还敢于去享受,在他们觉得吃苦是你们的事儿、享福是他们这一代人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凡事也少往最坏的地方去打算。

    每次做项目评估的时候,钱饼子就从最好的效果、最坏的打算开始讲起,而这四少不约而同地不喜欢听最坏的打算或者是直接PASS掉,在他们看来不赚钱就及时中止就可以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什么前期投入、什么远景规划,没有意义。

    想做就做了,赚钱就接着做,不赚钱就停止,没有想得太多和太远。

    在钱饼子的引领下,这四少尝到了不少肥活带来的好处,逐渐地对钱饼子产生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平时一些项目也就不再刨根问底,只是听钱饼子一说起,马上就拍脑袋同意,其余的就是全交给钱饼子操办去了。

    当然钱饼子也能从中抽取一定的佣金或者干股什么的。

    哪有白来的午餐呢,钱饼子要是不抽取点好处,这哥几个一方面是不同意,另一方面也是不相信会有这种好事,弄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

    ……。

    海东为了配合钱饼子的工作,特意提前布好了局,有些局得需要提前一年多备妥,现弄的容易露出破绽。

    其实依二胖的意思,直接过去砍掉那个什么商会就可以了,海东对此不置可否,他看中的更是凌家的人脉和在当地广泛伸出的枝角。

    砍掉了,就得重新来过,未必有人家弄得这么好。

    能招安过来是最妥当的办法了,这也是扩展自己实力、考验手下人未来办事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更况且事情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了,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这天,海东与钱饼子畅谈了许久,两个人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的,反正和二胖这样的人谈不了这许多。

    提前一年布完的局也可以开始使用了。

    这是最后海东告诉钱饼子的最新消息。

    钱饼子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谨慎地选了一个合适的时间,以“家乡有事,回去处理”为由头,直接向这德里四少请假。

    这四少还巴巴指望着钱饼子为他们赚更多的利润呢,一听钱饼子要撤,就炸了锅了。

    有愿意主动去帮助钱饼子代办的、有愿意二十四小时奉陪的,还有天大地大说啥也不放手的。

    弄得钱饼子哭笑不得,他这一走仿佛亲爹不要儿子的感觉似的。

    在逐个安抚之后,钱饼子承诺速去速回,然后拉上了凌宝宵陪行。

    这样,大家才稍微安了一下心。

    而凌宝宵就代这四人陪同钱饼子踏上了所谓的“归家路”。

    二人同行后,钱饼子语重心长地拉着凌宝宵的手说:

    “兄弟,我拉你出来,是想单独给你介绍一些项目”,平时两人处得比较投缘,但凌宝宵还是大吃了一惊。

    “有什么好项目兄弟只想着我一个人?真是受笼若惊啊!”。

    钱饼子假装谈了一些条件,凌宝宵也没过脑子满口应承答应了。

    就这样,钱饼子带着凌宝宵的手下,直接开始了新项目的运作,二人先去考察了一番,对于合法不合法、地上还是地下,凌宝宵已经麻木了,对他来说,只要是保证有钱赚,而且来得快,来得把握,什么事都可以去做。

    反正最后的风险都有钱饼子共同承担。

    实在不行从手底下拉几个垫被的。

    就这样,二人偷偷地发展了一些产业。

    未到二年的时间,凌宝宵已经从一个楞头小青年发展成了印度境内数一数二的地下网络的领头人。

    ……。

    海东知道这个事浅尝则止,应该见好就收了。否则真把钱饼子扔进去了。

    于是,在某一个清晨,海东下达了一个新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