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落笔尽是你 » 三十五、军民同心,夺回南郑(2)

三十五、军民同心,夺回南郑(2)

    刘子熙入城之后,与萧成商议守城人选,萧成说到,“听说指挥百姓发动起义的是马将军之前的一个手下,名字叫薛都。此人骁勇善战,且仁爱百姓。我看不如选他如何?”

    “薛都?”对于这个名字,刘子熙感觉似曾相识。

    “殿下,门外一自称薛都的人求见”,一个侍从疾步上前说到。

    “说曹操曹操到”,萧成笑着说到。

    刘子熙点了点头,示意让侍从请他进来。

    只见一个体格魁梧,脸上满是胡络的男子走了进来。

    他向刘子熙和萧成拜到,“殿下,萧将军。”

    萧成望着薛都说到,“你来有什么事?”

    薛都目光如炬、气若洪钟地说到,“我要跟随殿下。”

    刘子熙望着薛都,觉得哪里见过他,但就是想不起来,便问到,“我是否在哪里见过你?”

    薛都点了点头,随后说到,“殿下可还记得,当年殿下和先帝在南郑城并肩作战时,在城东面曾救过一个书生。”

    刘子熙这才想起,四五年前,他确实在南郑东城救过一个书生,当时候这个书生是因为妻子被北元杀害,两个幼子又不知所终,在万念俱灰下,想上吊自杀,正好被自己撞见,所以救了下来。

    薛都见刘子熙点了点头,又继续说到,“我就是那个书生。我还记得殿下和我说,男儿应该心怀天下,除了要保护自己的妻子儿女,还应保护天下百姓。既然不怕死,那为何不上战场,要死也应该裹尸马革。”

    刘子熙打量着薛都,有些不可思议地说到,“想不到几年未见,你竟变了模样,当时候还是一位文弱书生,现在倒成了将军模样。”

    薛都则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刘子熙望着薛都,问到,“两个孩子找到了吗?”

    薛都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到,“也许早就随他们的阿娘去了”。

    刘子熙一时也不知如何安慰他。

    薛都虽然有些伤感,但是他今天来的目的是跟随殿下征战南北,便说,“殿下,当时候您还说,如果我要参军,王军随时欢迎我”,

    “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每天习武,本来打算等自己练就一身功夫,再跟随您,但没想到您先回了扬州城。后来马将军见我手脚功夫不错,便收我进入他的麾下。”

    “这次再见到殿下,还请殿下允许我跟随你。”

    薛都说得慷慨激动。

    他们正在说话间,突然一个孩子跑了上来,这个孩子就是刚刚在路上遇到、拿着拨浪鼓的那个。只不过不像之前那样蓬头垢面了,刘子熙还特意让人做了几件新衣服给他,现在干干净净,颇为可爱。

    “别乱跑,这是殿下的房间”,身后一个侍从也慌慌张张地跟了过来。

    可孩子不懂,他仍旧拿着拨浪鼓,向刘子熙跑来。

    侍从更是紧张地想阻止孩子,但是孩子已经跑到刘子熙的身旁了。

    刘子熙开心地抱着孩子,对着侍从说到,“没事你下去吧。”

    侍从见此,便退了下去。

    刘子熙对着孩子说到,“下次跑慢点,知道吗?”

    孩子点了点头,然后将手中的拨浪鼓对着刘子熙摇了几下。

    薛都则看着孩子有些愣神。

    这时萧成站起来,望着薛都说到,“如果殿下让你做南郑太守,你愿意吗?”

    薛都想都没想,直接回到,“不愿,我只愿跟随殿下左右,哪怕只是一个侍从也无所谓”。

    薛都的话到让刘子熙和萧成颇为意外。

    随后萧成低头笑了笑说到,“薛都,你忘记殿下和你说的了?”

    薛都转向萧成一脸疑惑地说到,“萧将军,此话怎讲?”

    萧成则走上前说,“殿下说,除了要保护自己的妻子儿女,还应保护天下百姓。是不是?”

    薛都毫无犹豫地说到,“是”

    萧成又接着说到,“现在殿下刚刚收回南郑,城中急需一位有声望之人来安抚百姓。我已向殿下举荐了你,你为何要弃百姓不顾,而做殿下身边的一个侍从?”

    萧成的话,声色俱厉,薛都则不知如何应对。

    刘子熙则抱着孩子走到薛都面前,说到,“你看他,无父无母,所以比起跟随我,南郑百姓横需要你。”

    薛都见这个孩子,有些怀疑,又有些不安地说到,“殿下,这孩子……”

    萧成看着孩子,不知为他难过,还是为他感到幸运,便接过话说,“是我们在路上捡的。当时候听到他唱,‘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殿下见他孤苦无依,心中不忍,便让士兵把他带到军中来了……这个孩子还有个哥哥,八九岁模样,出城时走丢了,不过殿下正在派人找,应该快有消息了……”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薛都重复这句话时,竟满眼泪花。

    他看着孩子,然后将拨浪鼓从孩子手里拿了过来,见拨浪鼓的右下方写个“安”字。

    薛都扑通一声跪下,对着刘子熙的方向,叩了三声。

    刘子熙不知发生什么,赶忙把孩子交给萧成,扶起薛都,只见薛都眼泪直流。

    薛都起身后,用袖子擦了擦了眼角,但脸上却有笑容,薛安看着孩子说到,“谢谢殿下救了他。他是我的儿子,小名安儿。他唱的是我教的,还有这拨浪鼓上的‘安’字也是我写上去的。我还有一个长子,叫平儿,今年九岁”。

    刘子熙接过薛都递过来的拨浪鼓,见上面果然有个“安”字。

    萧成见此,赶忙把孩子递给薛都,说到,“真是太巧了。”

    薛都接过孩子,看着孩子,又忍不住哭了,随后又把孩子的额头紧紧地贴在自己的额头上……

    刘子熙派去寻找平儿的人也回来了。平儿是在城内北元的军营旧地中找到的。原来平儿和弟弟安儿出城时,被北元守门士兵抓进了军营。

    薛都为了让孩子还记得起自己,特意把胡子刮了,穿上了书生衣服。

    平儿因为害怕,有些畏畏缩缩,他跟在士兵的身后,打量着周围。平儿第一次走丢时,是五岁左右,虽然当时候年纪还小,但他已记得他阿爹模样。

    所以当平儿看到,一个像他阿爹一样的人站在他前面时,他不自觉地用脏兮兮的袖子揉了揉眼睛,真的是他阿爹,还有弟弟安儿,他哇地一声哭了。

    薛都则牵着安儿快步跑过来,抱着平儿,也眼泪直流……

    薛都为了感恩刘子熙,答应镇守南郑城,“人在城在”,是他对于刘子熙的承诺。

    刘子熙因为还有回京复命的任务,所以在辅助薛都处理好南郑城的一些政治事务后,便离开了南郑城。

    话说刘子熙出城那天,百姓十里相送,薛都也带着两个儿子送了一里又一里,直到送到南郑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