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西域六决 » 第二百五十章 父子反目

第二百五十章 父子反目

    这段时间,有静子洗衣做饭,有李天勤陪着自己过招,刀圣体验到了久违的快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李天勤还是接不了自己一招,这样的过招对刀圣来说,实在是有些无聊。

    四月,中原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金兵已经撤回国内,大宋北方之围暂时解除;大理象兵吓得缩回石城,大理还派使臣赴汴京,表示永远臣服大宋;西夏和宋边防军仍是对峙之势,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郭京的七千七百七十七名金甲神兵已经选择完毕,他们军容整齐,行动一致,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宋钦宗在城头看过郭京操练几次,对其十分满意。

    宋钦宗临危受命,本来差点忍不住和父皇一样弃城逃亡,好在坚持了下来。如今边境安宁,国内太平,宋钦宗心情大好,经常大宴群臣,君臣之间相知相交,其乐融融。如果说宋钦宗有什么烦心事的话,这件事就来自他的父亲,原来的宋徽宗。

    宋微宗逃到江南后,决定把镇江当作自己的基地。宋徽宗为什么选择镇江呢,有四个原因。第一,宋徽宗还当端王时,镇江是他的封地。在这里,宋徽宗有一种家的感觉,他完全可以说了算。第二,镇江三面临江,只有一面连接陆地,非常适合防守。第三,镇江四通八达,非常适合跑路。沿西而上,可直达南京;顺南而下,可以去杭州;向东,可以逃亡大海。万一宋徴宗守不住了,他可以凭借这里的地形第一时间跑路。第四,镇江非常富裕。镇江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经过镇江,不仅让这里富庶,也能让宋徽宗非常方便地“截货”,好奢廉享乐。

    在镇江,宋微宗继续过着养尊处优、腐败奢靡的生活,每个月的花费就高达二十万缗。当然,最让宋钦宗内力不爽的不是宋黴宗无度挥霍,而是他还继续发号施令,仍然把自己当成了皇帝。躲避镇江时,宋徽宗颁布了很多有恶劣影响的诏书。其中以下三条影响最为恶劣。

    这三条诏书分别是:截递角,止勤王,留皇纲。何为截递角?就是宋徽宗下令,江南各省递给朝廷的奏章,不要送到汴京,要送到镇江。自己看完后,再转送给朝廷何。何为止勤王?就是宋徽宗下令,江南各省准备北上勤王、帮助镇守京城的部队,不用去了。这些军队到镇江集合,听他的调遺。何为留皇纲?就是宋徴宗下令,江南各省支援京城的战略物资,不用转到京城了,都转到镇江。这些物资归他保管,先把他的供给解决了,再转给京城。

    国家危亡之际,京城急需兵马、钱粮供给,但人力、兵力、物资竟然让只会腐败奢靡的太上皇给“截和”了。但更恶劣的问题是宋徽宗擅自给南方官员下诏书,让这些官员不知道听谁的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个国家怎么能够有两个皇帝呢?在江南官员的眼中,不听皇帝的,就是“抗旨”;不听太上皇的,就是“不尊”。这两个罪名,他们都担待不起。苦不堪言的江南官员只能频繁上疏,让宋钦宗来解决这道难题。宋钦宗当时大怒,他想立刻发兵,把太上皇抓回来。

    有官员劝宋钦宗:皇上不能这样,毕竟那是亲爹,哪有用兵去抓的道理。何况,童贯跟着太上皇呢,有兵有将,实力不容小觑,把他们逼急了,太上皇到别的地方自成大统,到时候咋整?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强攻,只能智取。派一个人把太上皇劝回来,这才是正道。那么,派谁去把太上皇劝回来呢?想来想去也只有李纲。一来,李钢是京城威望最高的官员,派他出马,能显示朝廷的诚意;二来,解铃还须系铃人,李纲是迫使宋徽宗退位的罪魁祸首,这个黑锅,自然由他来背。就这样,李钢奉旨出京,去劝说宋徽宗回銮。

    太上皇在外面如此潇洒,哪里愿意回京,李纲只好死劝。李纲的理由有两条。第一,儿子孝敬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父亲的天天在外边不回来,难道是对儿子有意见不成?第二,宋徽宗天天躲在江南不回家,还在江南发号施令,到底想干什么呢?难道想另立中央、搞割据分裂吗?万一皇帝恼了,那就不好了。

    李纲的这些话,句句说到了宋徽宗的心坎里,他被说服了。后来,加上童贯的“助攻”,宋微宗终于妥协,跟随李纲国京了。

    宋徽宗刚回京城,心情还是不错的。虽然逃难的过程跌宕起伏,但毕竟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自己就当是旅行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徴宗惊讶地发现,这个看似圆满的结局,却一点儿也不圆满。宋钦宗根本不孝顺他,还把他给软禁了。宋钦宗不敢相信,这个孝顺的儿子居然会作出这样的举动?

    没过多久,宋徽宗就通过几件小事,彻底知道了儿子的用意,也明白了自己被软禁的事实。第一件,撤换侍卫。宋微宗回到龙德宫后没多久,龙德宫里面的侍卫宫女全都换了。宋微宗找来皇城司提举王宗楚,问其原因。王宗楚回答道:“没什么,现在是非常时期,敌军刚刚退兵,陛下为了上皇,特意选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侍卫宫女来伺候您。”宋微宗道:“不用那么麻烦。予之前的那拨人就非常忠心耿耿。我用了他们很多年了,十分顺手,还请把他们换回来吧。”王宗楚道:“撤换之事,臣做不了主,还望上皇跟皇上商议。若皇上同意,臣立刻调换。”宋微宗无言以对,只能让他走了。后来,宋徽宗接连几次询问此事,结果,宋饮宗理都不理,选择了冷处理。

    第二件,册立太子。迎回宋徽宗后,宋钦宗都没怎么看父亲,就宣布册立太子,他册立自己十岁的儿子赵谌为国家储君。得知这个消息后,宋徽宗很不高兴。心想册立太子这么重要的事情,宋钦宗都不跟我商量,他眼里还有我这个太上皇吗?而且,自己刚回京城,金军也刚刚退去,国家还有很多大事需要处理,宋钦宗在这个时候册立太子,目的很明显。他就是在防止父亲重新登基即位。因为,国家一旦有了太子,即使宋钦宗不幸病逝了,也是由太子继承皇位,跟宋徽宗没有一丁点儿关系。儿子防着父亲,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这对父子的关系可想而知。

    第三件,不让大臣接受赏赐。宋徽宗回京后,很多大臣去看他。君臣交谈后,宋徽宗会赏给他们一些物品。刚开始,宋徽宗给赏赐,大臣们都高高兴兴地接受。可后来,大臣们不仅不敢接受,而且避之不及。看到群臣如此反应,宋做亲很奇怪,问其原因。大家支支吾吾,不敢说明。最终,一个胆大的官员坦言道:“皇上已颁布圣旨,不许接受太上皇的任何赏赐,违者严惩不货。一听此言,宋徽宗气不打一处来。宋微宗愤怒的问:“若予非要赏赐你们,你们是接还是不接?”那胆大官员答道:“皇帝还有一道圣旨,若实在推托不掉,接受了礼物,要第一时间上交国库。不上交的官员,異官充军。”

    毕竟父子一场,宋徽宗想改善这种关系,他屡次请儿子喝酒吃饭。但在酒宴中,宋钦宗不喝酒,不管别人怎么动,都不喝。即使被迫喝,也只是象征性地拿起酒杯意思一下绝不碰酒。此外,在夹菜时,也绝不主动夹菜,除非这道菜被别的大臣动过,宋钦宗才会尝一口。宋钦宗防父亲,防到了这个地步,也算是煞费苦心了。见到儿子如此行事,宋徽宗非常愤怒,也非常寒心。再往后父子之间基本无话,宋徽宗成了皇宫里最多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