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伯益的传说 » 第32章 送军粮棒槌子煎饼

第32章 送军粮棒槌子煎饼

    玉帝悄悄的说道:“不要声张,你这次排序,使用了天干地支,已经撬动了天机,未来的世界,会因此而发展”。伯益一愣:“还请玉帝明示”。玉帝笑笑:“天机不可泄露,以后你就明白了”。

    “那玉帝下凡是为了。。。?”玉帝瞟了一眼嫦娥,说道:“既然你搅动了天机,我下来看看,马上就回去”。伯益忽然明白了,这老小子一定看见嫦娥下凡了,顺便来泡妞。伯益也不说透,他毕竟是玉皇大帝。

    嫦娥早就看见玉帝下来,知道玉帝会纠缠她,就悄悄的升天去了。玉帝见嫦娥走了,索然无味,也不跟伯益打招呼,一溜烟的没影了。伯益见排序一定,就宣布此次排序到此为止,许多野兽没有排上,都十分的不满。

    但伯益是鸟兽之王,也不敢乱评论,一哄而散,都走了。伯益没有打到猎物,却是给野兽排序,心情也是不错,回到家里,跟几个属下喝酒,一直到深夜才散。伯益沐浴而睡,做了一夜好梦。

    第二天起来,帝都来了使者,宣读圣旨。原来是三苗族入侵,舜帝命令大禹阻击三苗军队;舜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伯益准备粮食十万担,牛羊各一万头,作为大有的军需粮草。舜帝还特别嘱咐,要伯益好好的准备,犒赏大禹。

    伯益一听,这粮草养牛不是问题,这好好准备是什么意思?难道暗示我给大禹送礼不成?伯益一想也不对,舜帝不会直接要自己行贿,这也不符合朝廷的礼制。这可把伯益为难坏了。

    伯益一面叫沉欲去准备粮草牛羊,一边寻思怎么做才好。距离出发的日子,还有十几天,伯益出来王城三部。走到田野里,见地里不少的百姓在种地。在田间地头有几个小孩子在嬉戏。

    伯益走了过去,问小孩子:“小家伙们,你们在抢什么呢?”稍微大一点的孩子,认识伯益,赶紧说道:“大益王,我们在捉迷藏,谁赢了就可以吃煎饼”。“煎饼?是什么东西?”伯益可是头一回听说。

    小孩子笑道:“大益王,都说您啥都知道,为什么不知道煎饼?诺,就是这个”,小孩子说着,就拿出一张圆圆的东西。伯益尝了尝是玉米做的,很好吃。“嗯?这个不错,是怎么做的?”

    “我不知道,是我娘做的”,伯益正愁送军粮没有好东西,觉得这个煎饼就不错。伯益把地里干活的女人叫过来,详细问过之后,这才明白。这种煎饼是用陶罐做的。只要用火加热陶罐,放上玉米浆,就能制作煎饼。

    伯益花钱买下剩余的煎饼,拿回家之后,问后宫的后厨。后厨都不会做,伯益就亲自试验,都不甚理想。有一个后厨说道:“大王,陶罐不光滑,也经不起烧烤,要是铁制的,也许能行”。

    伯益一听,来了灵感,随即叫铁匠,制造了一个圆形的铁板,放在炉子上烧烤,再放上玉米浆,果然就制成的煎饼。伯益尝了一个,是香甜可口。最关键的是方便储存,饿了就吃,不再用生火做饭。

    随后,伯益就让工匠制造了100口烧烤煎饼的铁板,还做上了三根腿。到了出发的日子,伯益带上了这些东西,连同军粮,就运到了大禹的行军的驻地扬州。此时的扬州,繁华程度,已经超过了帝都。

    不然的话,三苗也不会入侵。就是因为眼馋扬州的繁华,三苗的首领驩兜,就想把扬州之地,抢夺过去,成为三苗的领地。扬州是个生意之城,驻军不多,每次都被三苗掠夺不少的财物,这才请求朝廷援救。

    大禹接到伯益的粮草,十分的高兴。当即夸奖了伯益,当伯益把制做煎饼的铁板送给大禹,大禹就笑了,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大禹随口说道:“这叫鏊子,用来制造煎饼,用来行军打仗,不用生火就可以吃饭”。

    大禹一听,不太相信。这行军打仗,只要吃饭就要生火做饭,哪有不用生火的?伯益亲自给大禹做了示范,大禹当即吃了几个煎饼,连声叫好。这样一来,大禹的士兵,只要每人带着一包煎饼,随吃随走,随打仗。

    三苗的士兵,却是要生火做饭,这可是自己的优势。大禹,当即让扬州的官府制做了1000只鏊子,一起做煎饼备军粮。做好军粮之后,大禹就主动出击,做了一次实验。大禹的军队不怕饿,三苗的士兵,战斗半天就要生火做饭。

    结果是,大禹的军队,获得了第一次的胜利。大禹大喜过望,当即把伯益留在扬州,一起破三苗,等胜利之后,再回去。伯益也没有意见,就在扬州住了下来,随时帮助大禹攻打三苗。

    这次阻击三苗族,舜帝也没放在眼里,只是让大禹动用了十万军队。其中,骑兵三万,步兵三万,水兵三万,一万是护卫队。大禹也没放在眼里,就让伯益住在扬州城里,自己率领部众迎击。

    小胜一仗之后,大禹更加的有信心,更加的不愿意让伯益在军中。伯益也明白大禹的小心眼,也乐的在城里散心。伯益没事,就带着少伯和沉欲,在扬州城里到处游逛。伯益也想看看,整个扬州城的风貌。

    扬州城是生意之城,做生意的最多。尤其是盐商,是全国的集散中心。尤其是舜帝颁布施行官盐之后,扬州更是九州的盐运中心。在扬州的盐商,可是富得流油,只要是在扬州,最好的宅院就是盐商的,不用问就知道。

    扬州生意发达,也就派生了烟花柳巷。在这里就衍生出最原始的职业,青楼。这也是扬州的创举,在九州其他地方,只见有买卖人口的,却没有公用的青楼,这也是有需要,就有市场。

    在扬州,还有一个行业最红火,那就是饭馆和客栈了。要想吃到九州各地的各种美味,不必去九州各地,只要到扬州就可以了。只有你不知道的,就没有扬州没有的。当然,这里也是销金窟。

    舜帝继位,自然不是什么禅让。明眼人都知道,舜帝是怎么继位的。舜帝继位之后,把前朝的遗老遗少,统统都发配南疆,就是一个明证。最典型的就是把尧帝的儿子丹朱,发配到了丹霞山。

    说是封了个丹霞山的丹霞王,说穿了还不是送到荒无人烟的地方,自生自灭。说来也怪,丹朱被放逐到丹霞山之后,不但没有伤心,反而很高兴。丹朱在丹霞山,发现了黄金矿藏,因此发明了用黄金做交易,代替了贝壳做了金钱。

    丹朱的本义是想用这个来颠覆舜帝的江山,丹朱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之后,黄金城了各个阶层的硬通货,成了财富的象征。因此,扬州富商最多。

    伯益在大街上转了半天,就有点饿了。找到了一家“有家饭馆”,进去之后,见有空位,三个人就点了四个菜,要了三壶酒,边吃边聊的吃了起来。这时,进来一个大汉,一看就知道是士兵,好像还有点职务。

    大汉进来之后直嚷嚷:“店家,快快切上三斤羊肉,我有急事”。店家赶紧弄出来,说道:“对不起客官,羊肉刚刚卖完,猪肉行不行?”大汉一听急了,破口大骂:“什么鸟饭馆,连羊肉都没有”,说完站起来就走了。

    伯益随即问道:“店家,你这店里,生意这么好?羊肉都不够卖的?”点击苦笑道:“客官,您有所不知,这熟羊肉,不能做太多,剩下就没人要了,今天只煮了5斤,早就卖完了”。

    伯益一听,觉得这样不好:“为什么不多煮点?”店家白了伯益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