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书生李道 » 第1章 书生李道

第1章 书生李道

    北宋建隆三年七月三日夜,四川省神乐县郊外的一间小屋外,一对爷孙正坐在篱笆围成的方形院子里的圆形的大理石的桌子两边,爷爷一身的黑色鹤氅。满头白发出人意料的十分光洁。整整齐齐地盘在头上,虽然皮肤干枯褶皱,但双眼炯炯有神。那个孙子名叫李道,他坐在爷爷对面头也不抬地吃着桌子上红油油的辣子猪肉干,李道黑发盘头,黑玉的头冠,黑色的长袍,黑色的靴子,那黑色的长袍上还绣着一只白色老虎。爷爷拿起自己左手边的白色的酒杯缓缓地一饮而尽。看了一会月亮开口说话:“听说,你在私塾当众捉弄你们教书的石先生?”李道吓的一激灵连忙跪下请罪。老者摆了摆手满不在乎的说:“我又不是要罚你,你且说说你这几日如何戏耍他的?”李道站起来缓缓开口说话,事情的起因还有从一只麻雀讲起,那一日李道和几个朋友在书院的院子里玩耍发现了一只麻雀李道把它带回书院里屋,正巧他的座位边上的墙壁上有一个足够麻雀容身的小洞,他就把麻雀藏在那个洞里,先生教书是是不是拿起来把玩,被先生发现了,先生课上倒是没有声张,但是,一堂课有好几次都站到了李道的身边,可是李道熟视无睹,继续把玩,先生最后在散学的时候把他座位边上的那个小洞糊上了,还把那只麻雀放走了,在李道的座位上留下了一副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可是,谁知道第二天石先生的案桌之上也出现了一幅工工整整的小楷写出的对联:“粗毛野兽石先生”换作一般的教书先生必然会大发雷霆,可是,这个石先生素来爱惜有才学的少年学子。看到这对联反而仰天大笑,大叫三声“好,好,好。”

    石先生还问他:“这是你抄别人的吧?”

    李道说:“你可以再考我。”

    接下来的几天石先生不停地考这李道。先是让他找个可以把石先生的书房装满的东西,但是只许花一文钱,李道想也不想一口答应,这天的夜里他来到石先生的书房点燃了一盏油灯,亮黄亮黄的光瞬间爬满了整个书房,这石先生的第二题是一幅画题目为:“深山藏古寺”李道抬笔就画了一眼清泉,泉水边上有一个刚打完了水的身穿灰色僧袍的小和尚正起身挑着扁担向深山里走去。第三题依旧是一幅画题目为:“踏花归来马蹄香”李道画了一匹棕色的肌肉线非常硬朗明显腿部和胸部都有明显的肌肉凸起,而这匹马的脚下有几只蝴蝶或近或远的成一个环状在马儿的左边的前蹄下飞舞。说回现在李道本来以为自己如此不尊师重道的行为会让爷爷大发雷霆,于是跪在那里的时候还打着哆嗦。结果爷爷坐在那里用眼撇这李道左手抚着自己的长长的胡子,好一会儿,突然哈哈大笑,随后又把左手边的酒递给李道让他喝酒以示奖励。正当他们也孙两个高兴的时候,从县城城门的方向传了了几声喊声“李老爷,李老爷,你家公子高中了!”李道和爷爷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只见得几个灰布衣服,褐布头巾的村民提着亮着微小黄色亮光的灯笼在前面走着,在夜幕下就像几只泛着黄色光点的小小的萤火虫。后面跟着几个官差,一队人马快速的走到近前,其中的一个比较健壮的20岁左右的村民跑到了李道爷爷的跟前跪了下来喜笑颜开地开口说话:“老太爷,老爷他高中了,都说50少进士,咱们老爷可才30啊!”李老太爷听也高高兴兴的跟着这群人回家显摆去了。中进士的是李老太爷的独生子李阳,李道的父亲。从此,李家一门父子双杰的名声远近皆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李道按部就班的上学读书他的父亲的仕途也很顺利,按照大宋三年一升迁的规矩他也很快成为四川的封疆大吏,但是,就在开宝二年岷江决堤洪水泛滥朝廷给了赈灾的粮款,但是,不知怎么回事灾民的人数大大超出预计,并且朝廷下达了限期3个月治理水患的命令,天子诏书延期问斩。李阳此时在转运使的府衙之内来回地踱步,不停地叹气皱眉头,然而,来向他请安的李道则不以为然,他让父亲带他去最近的救济点,父亲原本是不同意的,轻呵了他几下说:“小孩子,别捣乱!”但,李道坚持说自己有办法,李阳最后没有办法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到了之后李道什么也没有做,他只是走进人群里左瞅瞅,又看看。他注意到有一些人他虽然衣服破旧,但,手脚干净并且面色红润。这对于灾民来说根本不可能。但是,把他们抓去来这些个泼皮无赖又会抵死不认,对父亲的声誉不利,于是他回到煮饭的大黑锅的前面,当着所有人的面向里面丢了把土,到布粥的时候所有灾民一拥而上,把粥抢光了,而那些假冒灾民的人自己走掉了,站在不远处盯着那些走掉的灾民看了一会又看了一会自己的儿子,叹气说道:“哎,这么好的注意我怎么没想到啊。”你可能会问李道的做法不一样会损害他父亲的名声吗?别人会说他父亲不尊重老百姓的,尊重?呵呵,你别闹了那个年代下的灾民可没有工夫想这些有的没的,谁可以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会对谁感恩戴德。

    至于水患李道的方法很简单,他在这些年的学习中也三不五常地去和农民聊天以方便知道父亲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在这个帮助父亲探听消息的过程中他学会了不少的农谚,这些农谚里有这么一句:“上种满竹,等于修水库。雨多它可吞,雨少它可吐。”他就让那些灾民帮助官府在岷江边上种上了万棵青竹,岷江水患自此得以缓解,朝廷知道后,对年仅12岁的李道进行了嘉奖,12岁的他位列三等伯爵,李道之后倒也好好读书,但是,心理总是自觉高人一等。

    一天,他与几个朋友在郊外的那间别墅的院子里谈论文章,

    李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之后,李道也是滔滔不绝的背着孙子兵法,其他几个人也是纷纷喝彩,但是,此时李道注意到有一个穿着破旧的挑着扁担的矮小瘦弱的灰色头发的老人正坐在他的院子外面的石凳子上撇过头来看向他们。他大步走向老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问:“老人家觉得我学问如何?”老人家憨憨哑哑地笑了几声说:“无他,惟与勤二字,世间凡人皆可如尔也。”

    李道听见这话愣在了原地,见此情况老人家拿起一个空葫芦从油罐子里舀起一瓢油又在葫芦口放了一枚圆形方孔铜钱,随后,又把那一瓢油顺着那方形空倒进葫芦里。随后又把铜钱拿起来示意众人那铜钱没有沾上一滴油,老人家随后对李道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切勿自傲以致自毁。”随后扬长而去。

    李道这次虽然吃了瘪,但,他到也没有放心上,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他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自从李道被封伯爵之后,来他家说亲的人就络绎不绝,可是,李道没有看上一个,随后他干脆出去散心去了和仆人走到应天府的是找了个客栈歇脚,晚上李道睡不着就去散步。正当他走到一间寺庙的时候他看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家穿着大红大红的衣服、光着脚、翘着二郎腿躺在月下寺庙的石头台阶上拿着一个飘着酒香的葫芦喝酒。嘴里还哼着小曲儿。他看见李道之后很热情的招手示意让李道过来说:“年轻人,老夫观你一幅生来显贵的面相,可是,为何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李道听到这里就把自己相亲不顺利的事一股脑倒了出来,老人家听完告诉李道自己有一部奇书可以预知姻缘,他告诉李道,李道的娘子16岁与他成婚,她现在才10岁。李道还有6年要等。老人家还特意带他去见了见他为了的娘子,可是,这见可是把李道气坏了。那小姑娘在乞丐堆里和一个老婆子在一块儿,穿的破破烂烂而嘴歪眼斜蓬头垢面。李道当即怒不可遏:“我堂堂的伯爵要是娶了她岂非贻笑大方,娶个丑婆娘事小,丢了男儿颜面事大!”当晚,李道叫来仆人给了他100000贯钱要他杀了那个小女孩,仆人回来的时候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地告诉李道任务完成。李道这才放下心来。不过,那个仆人不久就失踪了。之后,李道的生活回归平静。

    转眼到了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之战惨败,边境局势骤然不安,太宗皇帝急忙召集贤能士子赶赴西北经营边地。李道也在其中,是去做了参军,他所在的铁崖城扼守河套平原的咽喉要道,辽国如果大下这里那南下中原,饮马黄河将一马平川。李道去的第一天就遇见了辽国的进攻,经过一天的鏖战虽然打退了辽国的进攻,但是,城墙已经千疮百孔,断然挡不住辽国军队明天的第二次进攻,李道急中生智让士兵在城墙上泼水利用西北也晚的低气温让水结冰,即泼即冻,即冻即泼。第二天,铁崖城变成了一座坚固的“冰城”10米厚的“冰墙”任凭辽国军队如何进攻就是岿然不动。这天夜里他又让士兵把稻草人打扮成宋军士兵的模样,用绳子放下,黑夜里辽军士兵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正当稻草人还在半空的时候放箭射杀,随后李道将稻草人收回,获矢十万羽。第二天他故技重施辽国士兵没有搭理他,可是,这次他放下的是8000士兵这天的夜空下辽国士兵的生命在他们沉浸在梦乡的时候无声无息地被李道收走了。

    就这样,李道在铁崖城做参军不满两年,他就威名远播使得辽国军队不敢靠近铁崖城一步,铁崖城的主将非常赏识李道的才智要把他的侄女许配给他,而此时距离他应天府之行整整10年。婚礼顺利举行了新娘子大大的眼睛,高高地鼻梁,樱桃般的小口,白玉似的肌肤,如绸缎柔顺的黑发,那双眼睛里还微微隐隐地泛着微光。

    李道对她十分满意,可是,唯独一点让李道十分的在意。她额头上有道小小的疤痕,李道在新婚之夜问起,她告诉他这是自己家里当初落难,自己和母亲一起来投奔叔叔,谁成想在应天府遇到歹人要杀她,自己和母亲虽然逃出来了,但,也被划了一下,后来母亲饿死了只有我找到了叔叔,之后的李道非常震惊,他想起自己10之前的所作所为,可是,他默不作声,脑袋里回想起当年卖油翁的话“年轻人,切勿自傲以致自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