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书生李道 » 第3章 明哲保身

第3章 明哲保身

    辽圣宗耶律隆绪,(公元972年1月16日~1031年6月25日),契丹名耶律文殊奴,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辽朝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辽景宗耶律贤长子,母承天皇太后萧绰。

    乾亨四年(982年)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改国号契丹。母承天皇太后萧绰奉遗诏摄政。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统和四年(986年)辽军大败宋北伐之师,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亲征,屡败宋军订立“澶渊之盟”。两朝各守旧界。此后一百多年,辽宋未大战。为制扼宋,对党项施以拉拢之策。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式亲政,在位期间,对内实行改革,大力整顿吏治,任贤去邪,仿唐制,开科取士。加强汉人在统治集团中的成分和作用。使辽朝达鼎盛。对外实行联合党项抗击宋朝之策,向周邻扩张。

    他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所作曲达百余首。汉文化修养颇高,史称“道、佛二教,皆洞彻其宗旨”。1031年驾崩,葬庆陵。然而此时,这位辽国的“千古一帝”在自己的铺着灰色狼皮地毯的,绣着金色丝线的,同时由四个纯金的上面雕刻着几只正在追逐猎物的狼的大帐篷里大发雷霆。那是他的“王帐”是他的日常起居之所也相对于他的“办公室”和“会议厅”。他的帐篷从外部的外观看和其他契丹人的帐篷别无二致,只是大了6倍之多,至于外观上则是和蒙古包一模一样。王帐之内他站在用朱红色漆料制作而成的三级的台阶上,身穿棕色的貂皮大袄头上戴着一个一样颜色的貂皮帽子。台阶的正中央是个可以坐下3个人的大椅子,椅子是长方形的身子供人坐在上面,左右两侧是两个长方形的扶手可以让人把手放在上面。靠背是半个扇形。通体鎏金,上面铺着雪豹的皮子。那是他的王座。王座和台阶是一体的。一起在王帐的最中央。他就站在王座的正前方并且是正中央的位置。背对着王座站着右手拿着一张羊皮纸对下面的大臣怒目而视,下面的大臣个个身穿由毛牛皮或狼皮制作成的大袄。佩戴手腕和小腿的白银色的护甲和胸甲,右边的腰上悬着长长的弯刀也没有刀鞘就那样直接挂在腰上。大臣左右分开站成两队,每一队12人。

    此时的辽国中央的那些文武大臣个个低着头不敢看此时正对他们怒目而视的皇帝陛下。而皇帝此时除了愤怒没有别的情绪了,这些年太后逐渐放权给他,他终于渐渐地从一个“儿皇帝”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皇帝,无论是整顿国政还是借着“汉化改革”完善辽国的科举制度的机会来扶植亲信架空太后同时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他都是顺风顺水,如有神助。可是,居然在铁崖城这个“阴沟”里翻了船。死了个将军是对他来说倒是小事,可是,让太后一党东山再起的话那么以太后的威望自己就只能乖乖地当个“儿皇帝”当到死了。他的母后是个贤明的皇后不假,可是,一来,没有人喜欢被约束一辈子,更何况是九五之尊的帝王。二来,贤明的皇后可并不等于合格的母亲。权利和亲情本来就相互冲突,他从小熟读史书,吕后如何对待刘盈、武则天如何对待她的儿子们、李世民如何弑兄囚父,他从未有一刻忘记。作为儿子他当然爱她的母亲,

    抛去帝王的身份他可以没有丝毫迟疑的对着这个女人端来的任何食物大快朵颐,可是,一旦想起“九五之尊”这四个要命的字来,再略微想一些前朝旧事也实在不由得他不去怀疑这女人的乳汁是不是有什么慢性毒药。当然,这些话他只能说给自己听,作为帝王他还是要给子民立一个“孝子”的榜样,不然大家都有样学样的做不孝之子,那么,他这个天底下所有人的“父亲”不就危险了吗?现在的他对着底下那些个低头不语的大臣们怒吼;“我给你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你们就给朕看这样的战报?几万大军,这么长时间拿不下一个书生驻守的城池?还搭进去一个武将?”面对皇帝的质问有一个武将开口狡辩说:“我们不是毫无进展。”皇帝直接把战报狠狠地甩到他脸上怒气冲冲地说;“你当我瞎了吗?”“皇兄不必着急,且待臣弟去会那书生一会。”就在耶律隆绪怒不可遏之际在王帐之外传来一声如同惊雷般粗狂的声音。只见此人皮肤黝黑,虎背熊腰,单单是一个手掌就是普通成年男子的两倍浑身上下长满了爆炸性的肌肉,肱二头肌就是普通人的3倍,左眼没有眼珠子,一道两指宽的伤疤在刀削般的脸上斜斜地躺着从左眼一直到鼻梁。身高大约260cm,背上背着一把180cm长的大刀。此人名叫耶律龙是耶律隆绪众多堂兄弟之一,勇武非凡,耶律隆绪还是太子时他就负责耶律隆绪的护卫工作。兄弟两个很是要好,耶律隆绪也非常器重他,让他负责防备日渐崛起的西夏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他早就听说西北的铁崖城有个书生让辽国的几万大军寸步难行,早就想会会这个“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书生了,自己这个战功累累的兄弟愿意去打这一场仗自然再好不过,一来,他勇猛异常几乎无人能敌,二来,他的军队大部分是由他自己抢来的奴隶组成的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对,辽国有奴隶制度,叫做军奴,所谓军奴就是奴隶,奴隶的出现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在中国来说,步入奴隶社会是从夏朝开始的。

    奴隶最开始是因为战争中获取战俘得到的,在原始社会,战俘要么是杀了,要么是吃了,因为那个适合的人们生产能力很低下,根本无法养活战俘,甚至要靠他们充饥,到了一定生产力水平后,有钱的奴隶主不再杀掉奴隶,而是将他们来干活,为奴隶主服务。

    奴隶是没有任何自由的,所有一切包括人身归奴隶主所有,为奴隶主干活和服务等。在奴隶社会可以买卖奴隶,甚至比牛马还便宜。而军奴就是通过战俘获得并持续战斗训练的奴隶。所以,他们就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来养着这些个军奴,普通士兵死了还有个一二十两的抚恤金,他们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连个收拾的人都没有。只能曝尸荒野。可是,之前辽国军队毕竟是让李道按着头打的。所以,他们也学会小心谨慎了。连连排除好几拨的先锋部队一口气攻下了铁崖城所属的所有军寨,但是,作为将军的李道却置之不理。这让耶律兄弟放松了警惕把军队推到了铁崖城下,可是,他们不知道由于耶律龙的战无不胜他的奴隶军队早就天下皆知,李道在城楼上对奴隶们承诺回复他们的自由之身,还拿出了战争一开始就向宋太宗请的旨,由于李道讲明白了他想利用奴隶和耶律龙的矛盾来个“不战而屈人之兵”再加上耶律龙的“凶名”太宗皇帝在高梁河之战时深有体会,他当初一箭射穿了太宗皇帝的左股,所以,太宗皇帝马上同意,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铁崖城地处西北人口数比较少,荒地多,可以容纳下这些人还可以增加税收,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耶律龙竟然被自己的士兵围困在横山上,好几个月下不来,耶律隆绪知道后大惊失色,但是,马上就开始想办法营救耶律龙。可是,几次强攻无效,派使者和李道和谈又总是被拒绝。找宋朝皇帝的话,又会把这件事闹大让太后知道,自己的反对党又会以此为由让太后重新掌权。此时的他当真是骑虎难下。最后,他灵光一现让使者去找李道的正妻跟她说:“李道之所以放过耶律龙是因为贪图耶律龙妻子的美色。”还带着一幅耶律龙妻子的画像,倒不是李夫人不相信李道的人品,可是,连孔子都说:“食色性也。”更何况那画像上的是个扎扎实实让她自愧不如的美人。于是,她接着一次在给在书房读书的李道送饭的机会向他请教《史记》那天的她身穿白色裙服、扎着高高的发髻、涂着樱桃色的胭脂配上本就如同玉雕一样的脸就像极了一尊唐代的汉白玉的美人俑。她走到李道的左边把食盒放下弯着腰和李道一起看着李道手上的书。随后轻声细语地问:“相公,什么是《史记》呀?”李道目不转盯地看着自己的书,但是,同时回答着李夫人的问题“《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李夫人轻声细语的问:“什么是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李道这次没有回答只是若有所思地看着李夫人,后来他把部队一点点地从横山撤回理由是防范辽国军队的大规模进攻,毕竟,皇子在这里被围困这也不是不可能。耶律龙就这样兴冲冲地来,灰溜溜地走。李道则又一次得到朝廷的嘉奖,只不过,这次他没有像以往那样欣然接受,而是选择“辞封”同时为此次出力的辽国归顺而来的军奴和北宋官兵“争锋”一辞一争之间不仅让他躲过了兔死狗烹的下场还让他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