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李四海游记 » 第十九章 高云

第十九章 高云

    高云说着,不等李四海反应过来,就一个闪身,已经贴着李四海到了他的后面。

    李四海一阵心惊,虽不知发生了什么,但显然局面有些紧张起来了,而一旦真的发生冲突,那么自己将处于绝对劣势!

    想着不能坐以待毙,李四海立马松开牵着的缰绳,右手一摆就要去抽剑。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最惯常用那柄法剑竟然已不在背后。

    来不及想更多,李四海慌忙抽出另一柄长剑,那是南风院里的制式长剑。

    他持剑在手,转身看去,却惊讶的发现,自己背后不见踪影的法剑竟然已经到了对方的手中!

    高云倒持着法剑,相比李四海的高度紧张,他很是淡然自若。

    “此剑又何来?”高云把玩着手上法剑,并不在意李四海有什么举动。

    “这剑……”

    李四海正想着随便用个理由搪塞过去,却听高云又接着一句:“你说谎与否于我而言是无所谓的,但于你自己而言就是一念之差、生死之别了,你想好再说不迟。”

    “啊这。”李四海只觉背脊上冷汗都出来了,只好强自定了定神,还好他静心决的修习成果一向不错,这才能冷静下来,整理了一下思绪,心想着面对高人还是不整那些弯弯绕了,不如实话实说,即便因此身死也不至于抱憾而去。

    他当即深吸一口气,说到,“那柄法剑是我在坊市中用银钱购得,当晚便有神奇的梦境显现,这也一直被我视作修行的‘机缘’,梦中有言,是说‘向阳东,百五里,登山而去,凭剑印取传承’,所以我此番正是去向阳之东取那传承的。”

    说完,李四海见高云并不回话,就细想一下,补充说到:“既是凭剑印,‘剑’是你手上从我这里摄去的法剑,‘印’便是我腰间这玉印。”

    说着他还用左手指了指自己腰间。

    这一番交代,可算是毫无隐瞒,让李四海觉得心境通达的同时,又觉得自己真是没有胆气啊!

    不过话虽如此,他却也没有松懈,更没有束手待毙,手中长剑依然很是坚定的握持着。

    况且,要是这样僵持得久了,万一有人来看到,或是有师兄甚至先生来相救,那自己不就能活下来了嘛。

    “原来如此。”高云点点头,又将左手一招,李四海腰间的玉印便已在他手中去了!

    高云左手持印,右手持剑,他端详着这两件物品。

    “说是取传承,不过是遗物罢了。”他开口道,“说是遗物,但随便一想也知道,在南风院和那些散修的搜寻之下,也剩不下什么了。遗物,遗物啊,这剑印说不得也算是遗物了,如今看来,倒更像是托付,可为何托付给你?你甚至不是灵剑门的修士。”

    高云说到这里,神色略微有些费解。

    李四海听得也很是费解啊,他也不知道这怎么就成了托付,更不知道为什么是托付给自己啊,真要这么说的话,当时自己不过是个小城镇上的小富家少爷罢了,难不成是看自己有上好的天赋资质?嗯,这样说倒也说得通,毕竟自己资质却是是极好的嘛!

    “罢了罢了,你且先随我去灵剑门吧。”

    高云一句话传来,双手一甩,手中法剑就已回到李四海背上剑鞘之中,玉印也重新挂回李四海腰间,就像是从未被摄走一般。

    李四海还来不及反应,高云又伸手一招,这一次是李四海的身体到了他的手中,“走吧。”

    李四海这才“啊”的一声,叫了起来。

    他竟然被高云提着衣领飞了起来!目标正是向阳之东,想来那就是灵剑门遗址了。

    良久,李四海终于镇定下来,甚至还努力换了个姿势,让自己更加舒服一点,反正这位前辈看上去也不是要害自己的样子,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顺其自变吧。

    这时高云似乎是觉得没了李四海的尖叫声,飞得有些枯燥,就开口问道,“你之前为何匆匆跑出向阳墟?”

    说来奇怪,分明飞的速度极快,李四海耳边却不见风声,因此他对这个问题听得很是清楚,而且向阳墟外,这个男人第一句问的话里面也有这个问题。

    李四海反正已经交底了,也就破罐子破摔,索性什么都不隐瞒,“我进城之后,沿着曾经走过的道路再次走去,一路上只觉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震撼,让我很是憋闷,甚至快要透不过气来,所以我就直接跑了出来,一直到了城外,看不见城中景象之后才感觉好了许多。”

    “这样啊。”高云若有所思,看了看李四海,“倒是没想到,你才布识境,就已将本心区分了出来,看来将来也是个要跟天劫打交道的。”

    “天劫?”李四海只在贺安先生那里听说过这个词语,当时他只粗略提到这是天成之境以上的境界的修士才会遇到的劫难。

    “所以这是在夸我吗?会不会太早了点,虽然我也觉得自己以后会很厉害,但我现在还只是一个布识境哎。”李四海这般想着,却也不敢说出声来,正所谓“多看多听少说话”,李四海很是谨慎。

    “你不必多想,因为想与不想并无区别,你也不必害怕,因为我不会无故害你。”高云看他心事重重的样子,就出声宽慰道。

    李四海一听,既然不会害自己,那他可就放心问了。

    “那前辈为何说我以后会与天劫打交道?晚辈才初初修行,至今不过布识境初期的修为,晚辈也曾听院里长辈提起,那天劫乃是盈盘境之上的境界才会遇到的东西,前辈难道此时就能看出……看出我有那般天资?”

    “自然不是。”高云并不厌烦一个小辈的疑问,“我虽也有推衍之能,却也不知你是否会半途夭折,甚至不能知道你的修行道路是否会止步不前。但有些事情又是很分明的,修行之事,就像一个树苗,渡劫与否,看得是本心与天心的比重,这在虚轮之前并不分明,大多数人的这棵‘树苗’都在虚轮时才会分出枝杈,走出某一种选择,你不一样,你现在的本心就与天心有了分歧,这个枝杈开得很早,所以我自然会有那般感慨。”

    “那么前辈又为何说我想与不想并无区别?晚辈以为,想清楚才能看清楚,看清楚才能走得稳,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因为太早了。”高云解释着,“修行象征的这棵‘树’,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会分出枝杈,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能够成长,你只需要知道你确实分出了枝杈,也确实能够成长,这样便足够了。”

    “嗯?”李四海听得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