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被淘汰的边缘 » 第五章 初次交锋,三

第五章 初次交锋,三

    我记得十几年前我在外企做生产主管,某天午饭时办公室几个三十岁的大姐兴致勃勃的讨论:“新来的那个采购总监太厉害了,真的是深不可测!”“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他来了的第一个月基本都没出办公室门,谁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第二个月开始在几天内就把部门里的问题都揪出来,有问题的采购员都开除,神了!后来听说他第一个月就是研究流程文件,把所有制度研究的烂熟所以抓问题一抓一个准,现在可是总经理面前的红人呢。”当时我也不由得有点神往:西装革履,眼光如炬,沉稳睿智,手段狠辣,外企高管....我什么时候也能这样啊?

    今天回头想想,生产部中年妇女以及20出头的我的...眼界也就只能看到这些表面结果...其实他们说错了。

    当时公司主要是做定制设备,运营部工作范围如下:接市场需求,对接设计部出方案,做自制/采购的计划,下发计划,执行生产或采购,做成品收货,做市场发货,运输,数据转换和录入,付款...算起来十几经理主管,每个主管至少2-3个主责工作,那需要多少台账?

    凡事要量力而行,一把抓就等于什么都抓不住然后自己耗死。所以想一想我应该最先抓什么?

    一,从业绩的角度必须要抓按时发货,满足客户(市场销售)需求才是站稳的第一要务;

    二,从自保角度必须抓采购,如果钱是怎么花的都稀里糊涂那必死无疑;

    三,从“防黑锅”的角度必须抓外协,因为我这边的胖妹子主管只负责统计和结账,外协订单大部分都是生产部在垂帘听政...

    所以我先也不吱声,先让他们当天必须交给我全部所有的数据。然后乐子就这么出来了~~各式各样花式幺蛾子。

    (本来想把各组的数据,台账等搞笑问题都逐一写出来,但是写完后字数太多太乱了,所以就分类简单点吧,也许以后说到某件事的时候再详细写。)

    总之,计划类陈颖负责的数据记录虽然乱但是真的很用心,她加班到半夜两点按我的要求整理完发给我。问题不少:至少40%以上的数据前后逻辑不对,比如市场需求是3500套,设计方案却有5000多套;再比如各种变更日期比最早一版的客户合同日期还早。只看一半有效数据的话,能磕磕绊绊的算出来项目按时交付率是72%,足够我交差了。

    运输的小哥是个杠头,找了无数理由跟我说为什么数据不全,都是其他组的问题,反正他是领导心腹,只要不耽误项目发货...出了问题也没啥事....

    付款组的主管据说是会计出身,台账数据非常详细,但是就是和哪组都对不上,她的理由是采购完到数据组入账间隔超过4个月,再开发票给财务做应付起码半年以上,所以数据差异太大。“半年”这个关键词我记下了。

    外协组的小胖妹台账非常少,她和我说数据都在生产部那里,她也没办法。提供的的台账只有外协加工已“结算”部分,1000套左右,50多家供应商,只有十几个记录~这个是需要我关注的,是她给我拆台,还是她确实有困难我需要更提防生产部?

    数据组就更神奇了,数十G的台账,每个项目都很详细,设计清单,物料编码,看上去都很正规,但是数量,重量,套数...没有一个对的上的。怪不得疯狂加班呢...就是把错误数据拆东墙补西墙呗,这是我需要重点马上解决的。

    重头戏,采购组的问题就有意思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先抓采购吧?容易出业绩啊!

    1,主材(大宗采购)组:一年近百亿的采购额99%是集团另一个子公司~~我长舒一口气。可收货和数据组对接哪哪都对不上咋办?转念一想,说句不厚道的话,短期内只要能发货,对不上就先对不上呗,集团的人肯定比我着急...等我有了人有了时间再收拾这几个倒霉孩子吧。

    2,辅材组:一年十几亿的采购额,四五十个供应商,大部分是钢材加工,这就值得一看了。神奇的是他们居然每个组员一个台账,所以主管发给我七八个excel,是跟我示威么让我自己看?...我把vlookup,透视表,筛选公式等所有方法都用上了,一个周末居然就没整出来几十条有用的数据...除了能看到80%的采购额集中在前5家,40%的采购金额集中在前两家之外,其他类似基准价格,按时交货统计,收发记录,什么都没有。(有人问难道主管没有汇总台账么?嗯...这个问题下一章就知道了。)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搞这组吧?

    3,间接采购组:完全没有任何台账,那个妖艳的妹子和王志一起和我说,行政类采购都是按公司部门要求来,没有台账。然后我说那比价文件怎么存?他们说存在各自采购员手里,然后打了个几十G的文件包给我。

    等等等等,拉拉扯扯了一个礼拜,每天都说今天必须交,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交不了,或者交上来的文件要么无法做数据统计(比如无数的合并单元格,没法vlookup也没法透视表),要么一个excel表就200多M,笔记本电脑打都打不开。

    我的做法是无论发生什么,都笑嘻嘻的非常和蔼的和他们打太极,反正你不按我的要求交我就不让你下班,然后耗到晚上10点让你打车回家,明天继续耗。

    就这样一周的时间,我大概有了足够的数据,可以开始下一步杀鸡立威了。不用一个月,我一周的时间就要有动作,因为我知道民企不会有耐心等我一个月故作玄虚的。

    写在最后:

    其实并不是加入一个新的公司做部门负责人就要“闷头看一个月文件,把流程全都研究透彻”,因为也不可能有人对所有的行业,所有的流程都懂。

    我个人认为,更应该说是“基于ISO的管理理念”去对比现有流程看是不是有关键失控点。世界上无数的管理大师历经百年已经写好了无数的教材,你不用自己去再研究(说实话咱的智商不可能比大师们都高),需要做的是用心熟读融汇贯通。当你真的理解了管理和控制的关键点后,再去对比一下现有的流程哪有问题就好了,就这么简单。

    所以当你真正理解了之后,再去看什么流程,数据,员工的问题...就像老师站在讲台上监考,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