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被淘汰的边缘 » 第二十章 杀不尽的自作聪明的小鸡

第二十章 杀不尽的自作聪明的小鸡

    今天和一个外企人力总监的朋友聊人才培养,他说我在民企的做法太急功近利。我跟他说:你丫可拉倒吧,别总拿着外企那套精神胜利法就自以为无敌了。你在聊什么人才培养前,先确保你有“人”再说!!

    先不谈高大上的流程,回顾过去三年,关于“先有人”这个过程我一直遵循着这个步骤:

    1,给愿意干的孩子使劲打鸡血;但千万别忘了杀那些炸刺儿的鸡,必须斩尽杀绝;

    2,在愿意干的孩子们里面,挑脑子清楚的使劲“拔”;脑子不清楚的功劳苦劳...也尽量给个好归宿;

    3,能“拔”出来,能干明白也能盯着其他人干明白的,重奖;没拔出来的,功劳苦劳的只要不捣乱就放一边养着;但试图捣乱倾向的+脑子不清楚有苦劳也养了半年还没戏的...不能心软。

    以上三个循环啊循环啊循环啊...等至少攒出来十几二十个能吃苦,脑子也算零光的,咱再开始外企那套人才培养,好不?

    但是当时才一个来月,我所有的精力还是要放在维稳和杀鸡上呢,尤其是各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野鸡崽子们。

    ......

    爬山归来,身心俱疲。

    想了想该哄的也哄了,该杀的也杀了,地基打的算稳了吧...我是不是可以玩点高科技的了?

    我最想解决的还是所谓“台账”问题,要是天天这么纸版单据飞来飞去,动不动谁一尥蹶子再来个删文件撕单子的还是麻烦。

    而且还有个问题是每天早上部门会,各个主管经理,这一群姐姐妹妹们都是叽叽喳喳各自委屈的不得了,但是数据谁和谁的都对不上,比如:需求来了200套,计划下了180(生产20,采购160),然后采购完成了120,收货入库记录没有,供应商开发票70,提付款30,实际付完多少不知道。不论问谁都只有一个回答:我自己台账肯定没错,为什么对不上都是上序的问题。

    这可咋办呢?

    每天汇总数据追进度我是能做,但是这样一条一条审就得把我累死啊?我想了个办法叫“倒逼进度法”,用每个工序的下序,倒着逼出来上序错在哪~

    一点都不复杂,弄个能联网的“工具”让大家一起填:

    1,最后一个步骤是供应商收款,供应商生产完成后肯定要问为什么没收到钱?那我让供应商提供“已发货”和”开发票“数据给我,比如生产完100套,开发票20套,那必然就是100-20=80套没入库;

    2,我问做收货入库的采购,为什么80套没入库,为啥不去追物资部?也许答案是其中20套是待签字,60套是没有质量验收文件;

    3,我再拿着60套的信息问下订单的采购和供应商:为啥不做质量验收,谁没签字?

    ...

    各组主管没脑子?采购员偷懒不报进度?没关系啊...用这个方法我自己每天1分钟导出来个excel表就把所有进度一目了然了。

    按节点一个一个来...追到最后一直到需求数据,不就串起来了吗?既然这帮孩子每个人都推卸责任,我利用供应商急于拿钱的动力去倒逼总可以吧?

    所以抓紧研究了一下公司的管理工具,看能不能把运营部日常工作全都上线系统化。

    ERP?公司有是有,但是前期开发的时候只做了资产和财务模块,没戏。

    OA?看了看只有审批工能,其他的也用不了。

    钉钉?说实话那时候我还不太熟,问了信息部门的人说不能对外我就信了(这确实是我的一个重大失误,井底之蛙了...早知道钉钉可以自己开号建管理组织和审批,问题早就解决了)

    最终在一次唐总组织的“部门座谈会”上,我提了这么个需求:

    1,OA或者钉钉,能不能做一个任务传递的审批流。运营部接市场需求是陈颖,录入项目信息和图纸后,发给计划,再发给车间/供应商生产完之后提交,然后是验收,入库打完入库单提交,回到车间/供应商确认+开发票,然后是传递到财务。

    2,公司内的人员可以直接加签,公司外的人(例如供应商,仓库管理人员等)是不是也可以给个特殊权限加到审批流?

    咱不像外企那样系统完备,但就地取材,至少这样做的话每个步骤的人完成之后,下一序就可以看到,合格没问题了下序做完继续往下走,不合格了拒回上一步。每天导出个数据表看停在每一步的有多少条...既简单明了,又实用高效,所有进度和数据可控,别两全了,简直就是二十全其美啊。

    嗯,当时是一盆冷水,现在回想是意料之中,答案很简单粗暴:不行。

    理由也很简单粗暴:运营全流程数据上系统,还把金额等财务数据带上,信息不安全。

    WTF。

    然而,就在我头疼的时候,幺蛾子又来了。

    间接采购刚杀掉了嚣张的孟主管,碾灭了作妖的小萍,还没稳当几天呢就又来了个大活儿:这次的差价是40多万;这件事的年均差价估计是100来万,预计3年能整出至少300万。

    因为这是个人人都需要,月月都要买的东西:电脑,网络,机房,打印机。

    ...

    也许有人会问:都是国内外大品牌电脑,京东上就能买,怎么会有那么大价格差异?呵呵呵...这个问题嘛,你要买个iphone13在京东上能查到,我让你给我买个“iphone13-S+2021年保时捷特供版”,你找一个我看看?

    ...

    前半程比较常规:审计给我一张200多台电脑(台式,笔记本,工作站等等)的比价单,说价格有问题,但是没说为什么。

    我拿过来看看,果然TM大雷:这是信息部高瑞下面一个主管做的...去年也是这哥们买的。我查了一下已经累计买过800多台一共六七百万。这200多台的总报价是300万,大部分是高配置工作站。

    咋办?审计负责人是袁月,信息负责人是高瑞,我管采购,上面都是唐总。

    供应商是某国际电脑大厂的BJ某经销商。

    处理这事不难,买电脑这件事也不难,难的是怎么才能把高瑞的人划出来?还是那个原则:到底谁沾了钱不重要,但是这盆水泼出去绝对不能沾上高瑞和唐总。

    我用了一个最常规的大家心知肚明糊弄人的做法:打着支持国货的旗子,邀请几家国内电脑厂家来面谈,根据我们公司的电脑配置需求给出方案和报价。

    这样多好啊,价格差异再大也不怕~~品牌型号配置都不一样了,之前价格贵了也就好解释了:

    1,不是电脑采购经办人的个人原因买贵了,是电脑需求部门提需求的时候没说清楚;

    2,需求部门也没责任,因为人家也不是专业的...配置是厂家建议的;

    3,结论:这全都是那个国际品牌电脑销售人员的锅...他们为了多卖钱故意忽悠我们...

    所以不和他们合作了,现在我们采购国产的...大家都有个台阶下,皆大欢喜多好啊。

    另外...按每年800-1000台电脑,另外还有服务器,打印机,网络布线等年采购额上千万...你懂的:在现阶段,有些事我肯定不能主动伸手去抓,但是顺手拈来或者说直接砸到我头上的馅饼,一年百十来万,为什么不呢?

    本着这个原则,我放手让韩主管去和这几家国产品牌电脑的经销商去谈,我放心是因为她最多谈到所谓销售总监的级别,也拍不了板。等她谈好了定好目标供应商,我直接把他们老板叫来美其名曰是最终谈价,实际就告诉供应商的老板我才是管事的,长点眼...完美吧?

    还是那句话,行有行规,我在外企这么多年已经很轻车熟路:给领导办事的人和供应商销售的人是一个等级的拿小头;领导和供应商的老板拿大头...大家互相不捣乱,不越界,心照不宣配合默契。

    挺简单吧?可是要真这么简单就好了。

    事情是这样的....开始精彩的后半程。

    经过了几轮技术沟通,封闭投标,最终选定了一家国内大厂的本地区总经销商,报价比原方案便宜不少,理由正当。拿到评标结果后我一看这家供应商的公司介绍,他家客户里有我当年工作过的一家大外企(那就是肯定有人能给搭上线呗),所以我就说:韩主管,让他们老板来公司谈一下吧,如果价格合适咱可以签个年度框架合同,以后大家都省心。

    第一轮面谈这家经销商来了两个人,一个大高个,一个矮胖子,韩主管陪着他们在我办公室里寒暄一通,互相留了名片。大家都比较拘谨,也没说什么太多内容,就是强调了一下这批200台电脑的订单前期耽误了不少时间,要求他们给出最快交期别耽误我们使用。

    这两个人里面大高个的名片是销售总监姓姚,矮胖子没有名片自称是销售经理,我虽然心里嘀咕了一下怎么我说让韩主管叫他们老板来,怎么来的还是销售呢...因为我知道我们公司这个预估采购量在本市范围内已经算是不小了,肯定是大客户,老板应该会重视的...但当时确实也没想太多,没当回事。

    晚上回去给我当年那家外企的采购总监打了个电话:“哥们,某某电脑的经销商,这家你熟吗?”

    ”熟啊,合作不少年了...哎哟?到你那做业务了?“这哥们自然明白怎么回事,和我也不见外。

    ”是啊,我这不刚到了一家民企么,我也不和你绕弯咱都有话直说,原来买的外国品牌电脑价格虚高,我肯定得换。而且我们公司人多又新建厂,每年起码上千万,我得找个可靠懂事的供应商,这家行么?”

    “没问题,这家跟了我七八年了,老板姓赵是个女的,绝对懂事也可靠,我把电话给你?”

    “你先帮我问问吧,我刚到这家民企凡事谨慎点,我和她素不相识的万一被录音啥的给人家留把柄...“

    ”至于的嘛你~~你约出来聊不行吗?“

    ”至于...我总觉得民企和外企路数不太一样,也吃过点亏,小心点没坏处。具体哪天咱出来吃饭说吧...我也和你吐槽一下,真TM的路数不一样。“

    最后的结论是我不露头,让他帮我牵个线全权处理。为了表示诚意我主动说了一个低于市场标准的数,我只要4%,现金,他负责和我交接,我全程不和那家接触;而超出4%的部分不论多少都给他算介绍费,具体有多少我也不问。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但是没想到没过一个小时这哥们给我回电话了:“我说夏老板,这事不对啊。”

    一听这打招呼用词我就觉得要出问题:平时在外企我们打招呼都是直接叫名字,叫外号...直接管我叫夏老板?这种阴阳怪气的叫法肯定是有问题。

    “我刚才问了一下,你是让他们老板去你们公司面谈对吧?但是最后去了个销售总?”

    “是啊,他们老板说什么了?”

    “他们老板说啦,你们公司负责电脑采购业务的领导已经和他们对接过了,内部手续怎么操作都安排好了。人家是怕驳了你面子所以今天故意没去的...你别再是被谁耍了吧?你那第六感还真没毛病,你们民企还真是水深坑多...还有啊,你们负责电脑采购的领导不是你啊?你不是运营总监管采购最大的领导吗?哈哈哈哈...”这货居然还取笑我(我俩挺熟的,也不见外)。

    ...

    kao...谁?背后是谁?唐总?林总?我那一瞬间甚至有点心虚:咱也别说出师不利了,还没出师呢这刚探头就撞墙了?这家供应商都和领导谈好了?那他们会不会出卖我?然后我就被开除了?

    万分不爽,翻来覆去又是一晚上没睡好...顺便说一句:我心理素质没那么差,不是因为这点小屁事就受不了;是开局不利,这么点简单的小事都能失手?我是对自己不爽。

    最终我决定再赌一把,因为我不甘心:首先我赌这事和唐总没关系,其次我赌这事不管背后是谁...我不要,你也别要...所以既然要不成了,还不如借此树立我能干又忠心磊落的人设,顺便鸡毛令箭的让背后的人看看我也不是软柿子小小的示威一下。

    我还是找到唐总:“唐总,这次比价结果出来了,能便宜20%,差价有几十万。”

    “差这么多?那去年那一批都买贵了?什么问题你看了吗?”

    “看了,我能确认不是高瑞那边的事,绝逼是供应商和咱公司某些领导勾结给咱挖坑。”

    “你什么意思?”唐总坐直了点,好像有点兴趣继续听。

    “我在本地知名外企干了这么多年采购,人际关系还是没问题的。而且一般的供应商也不敢得罪我们这个采购圈,否则在圈子里名声就臭了,就没法卖东西了,对吧?”我肯定还是得半真半假的先做铺垫。

    其实无所谓唐总信或者不信,我继续:“新中标这家供应商和我某公司的同事合作多年,也都是每年大几百上千万的业务,所以通过我那个朋友我联系到这家公司老板,人家和我直说....这次投标咱公司也是有人在背后插手的。原话是:已经和公司领导谈好了。牛逼吧?”

    “我*****觉得是谁?”唐总问。

    “那人家肯定不能告诉我...不能坏了规矩对吧。我猜....也许是林总?新来的韩主管是那边过来的,再往前看...去年买那批也是行政提的需求?”其实爱谁谁,我只要胡扯一通表明立场这事和高瑞和唐总没关系就达到目的了,我才懒得去猜懒得去管。

    “那你说怎么处理?”

    “现在这家新中标的供应商是国内大厂,本身应该没什么问题。我建议啊,把他们老板叫来当面敲打一下让他知道采购是您这说了算,别报侥幸心理。供应商的目的都是为了挣钱,他们肯定识时务。”

    “我就不见了,你处理去吧。”唐总这人就这点好:说话痛快,只要讲明白了就你好我好大家都省心。

    我回办公室之后让韩主管再组织一轮投标,理由是有些型号需要变更。这妹子的表情看上去是有点意外,我自己暗暗的乐,我心里想:这妹子应该已经和那家的销售总有过实质性接触了~吃人家的嘴短啊哈哈哈~小朋友还是太沉不住气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就当娱乐小插曲了。重新报价回来,还是这家中标,我让韩主管到我办公室,开着免提给这家销售总打电话。

    “姚总啊,恭喜您这次变更需求后也中标了,说明您公司很有竞争力啊。”

    那边客套了几句,然后我话锋突变。

    “姚总,我就是本市人,在各个知名外企干了十几年采购,我也就不和您绕弯了啊,有几句话我得和您说清楚。”

    “我们公司虽然新成立,但是有些事也是很严谨的。我是采购唯一的负责人,我上面领导唐总是公司副总,主管合规审计和采购等关键部门。”

    “我是本地人,你们是本地公司,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我也找人和你们赵总聊过几句,听说上次报价有一些小问题,您心里有数吧?“

    “所以这次和您说清楚,要是想合作,就规规矩矩的,您看行吗?要是不想合作嘛...反正我是头一次见着有供应商能背着采购总监瞎折腾的,你们确实也挺厉害。”

    我压低声音,语速不快,非常严肃的一句一句砸了过去,那边开始还客气的“对对,是是”,后面就全程沉默了。韩主管在我旁边听着也是一脸严肃大气都不敢喘。

    “夏总,我们公司绝对没有给您捣乱的意思,您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电话那边解释。

    “姚总,我这是和我们采购韩主管一起给你打电话,开着免提呢,您也可以录音,没关系,我觉得没什么误会。咱这样吧...我这人直脾气,明天您和您公司老板来一下,咱当面说清楚,干就干,不干就换人,行不?”

    放下电话,韩主管一脸惶恐的跟我解释,说她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说自己还年轻工作没干好请我原谅等等。我一脸慈祥的安抚她,说这都是供应商的奸诈嘴脸,对这种人就不能和他们客气;和她说业务和需求部门给采购挖坑的例子在哪个公司都有,她不用太在意;同时也给她讲了很多对付供应商和采购如何自保的例子。总之,我是需要她帮我管理好间接采购这组业务的...

    我确实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我那时确实也很缺人...还有,这妹子黑是黑了点,身材还是很好的,大眼睛笑得也挺甜的...所以对她还是安抚为主呗。

    第二天,第二轮谈判,这家供应商的老板赵总,带队姚总和那个小胖子一行三人来了,各种道歉各种解释。我和他们强调了两件事:

    1,从行规上来说,我不追问她之前说那个“领导”是谁;但是她现在应该知道谁说了算吧?

    2,我本来想和她签年度合同,基于现状改成只买着一批;等这批一切顺利了我继续招标,到时候看她表现。

    最后总结:我没背着人,也没藏着掖着(当然我试图通过朋友和他谈回扣的事肯定藏着了)...当着韩主管和一众人等,你们可以录音,但是我希望咱都能光明磊落的合作。

    貌似一切顺利。

    说实话当时觉得自己处理的还是很完美的:撇清责任了,立威了,当着韩主管等人把面子话也都点到了,流程比价都合规了,高瑞那边也划清了...我就等着第二批投标和采购了,你懂的。

    当天晚上,那个赵总也意料之中的给我打电话,约我出来聊聊。

    见面一通寒暄之后,还是各种道歉,赵总这个50来岁的姐姐,看面相真不太象奸诈的人。

    说实话我心里是挺不耐烦的,总感觉的这点小屁事还差点出岔子,烦死了,所以对赵姐姐也没什么好气:“赵总,咱就别说什么道歉的话了,我就问一个问题,您说那个背后的领导到底是谁?”

    “夏总...您就真的别难为我了,这真不能说。我们确实也有苦衷,您多担待吧。”说着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塞给我。“我们之前确实不知道您公司到底谁说了算,我们真不是故意的。”

    我看看信封,最多两万。没接。我也阴阳怪气的和她说:“赵总,您觉得我就值这点钱吗?还有啊,我正经的和您说一句,我来这个公司就是投靠唐总,规规矩矩干活的,别管别人怎么说,我现在不想折腾这些乱七八糟事。您也别让我为难,这钱您就算塞给我我也肯定交给合规部门充公。”我怕她有录音,所以提前把我自己划清楚(心里话,我那个采购总监哥们我绝对信任,这姐姐我可不敢信)。

    姐姐赶紧接话:“对对,我知道。您在这公司绝对是行得正做的正...您别误会,这就是喝茶钱。”

    你来我往了几句,我看也差不多了,想赶紧结束这种没有意义的对话,所以开门见山一下:

    “赵总,咱说点直接的吧,我这人怕麻烦,但是不怕事。您执意不说背后搞事的人是谁我也不勉强您。但是您想想...我在本地外企圈20年,您那几个大客户公司的采购负责人都是我当年的领导和同事,回头在我们外企采购圈里,我好好宣传一下您公司这名声是”勾结业务部门给采购总监挖坑“,您觉得好不?”

    说完之后我就沉默,起码两分钟。

    “夏总,话说到这份上,您也别逼我们太紧了”,赵姐姐咬咬牙,“其实我真不知道背后的所谓领导是谁,这都是韩主管和我们说的。”

    “谁?韩主管?她说什么了?“

    ”具体业务是我们销售姚总和她对接的,我确实不知道。这些话都是韩主管和姚总说的,说已经和领导请示过了,怎么怎么拍板,所以您第一次让我去的时候我没去。“

    ”那后来您肯定知道采购负责人是我,有人和您说过对吧?您也没找我澄清一下啊?”我影射说我外企那哥们给她打过电话。

    “您记得这两次有个小胖子和姚总一起去的吧?”赵姐姐又犹豫半天,和我说。

    “有什么问题吗?”

    “那人姓韩,不是我们公司员工,再具体的我真不知道,您也别问我了。”

    ...

    除了一句大写的wo*****还能说啥?

    牛逼啊这小丫头片子...

    时至今日我都没太明白:她是真的有恃无恐?还是年轻人就这么无知者无畏所以啥都敢干?当然了也不需要明白...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