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土豆到战国 » 第一章 陈国八大公国之一

第一章 陈国八大公国之一

    在周朝众多的诸侯国中,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公爵国了。但是不是说功劳大,与周天子的关系进就能被封为公爵国的。第一功臣姜子牙的齐国是个侯爵国,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的鲁国,召公姬奭的燕国也都是侯爵国。像他们这样有大功和与周天子是一家人的才封了个侯爵国,可想而知什么样的才能被封为公爵国。

    周朝八大公爵国几乎都和神话传说般的存在,因为历史久远。

    八大公爵国。

    第一个是蓟国,先祖是黄帝早在商朝时就有了,周武王灭商后就将黄帝的后裔封于蓟。其位置基本上位于现在的北京市广安门一带。

    第二个是焦国,先祖是神农氏《史记·周本纪》曰:“武王追赶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焦国最早在今河南中牟一带,平王东迁后,郑国因护驾有功,实力大增,作为邻居的焦国怕被郑国吞并也就东迁了,后来又迁到今安徽亳州一带,最终迁到鲁国附近,被鲁国吞并。

    第三个祝国是尧帝后裔建立的公国,封地在现在济南市西郊一带,这个位置有些尴尬,因为当时在齐鲁大地上有两个大国,一个是姜子牙的齐国,一个是周公的鲁国,夹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祝国注定是要被吃掉的。

    第四个是陈国,先祖是帝舜,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将其封在陈地,后迁都宛丘。

    第五个是杞国的先祖是大禹,早在夏朝时就已建立。周武王灭亡商朝后,寻找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东楼公,便将他封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夏朝君主的祭祀。杞国在周初分封于河南杞县,西周懿王迁入山东,杞国因卷入叛乱被周王朝迁置新泰、宁阳一带,直至春秋早期。因受四邻觊觎,杞国灭淳于迁都取地。春秋中期,淮夷病杞,杞国迁都缘陵。春秋中期偏晚阶段,晋国为杞修城。到春秋晚期,杞人被迫再次迁徙到鲁国北部一带。

    第六个宋国是商朝后裔建立的公国,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战国时期,宋康王“行王政”,实行改革,宋国强盛起来。公元前286年,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是宋国的高光时刻。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宋国,瓜分宋国领土。

    第七个是虞国的始祖是周文王的叔叔太伯和仲雍,周武王灭了商朝后,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准备加封承祀),找到了周章。由于周章已经做了吴地君主,便把吴地封给了他。并封周章的弟弟虞仲在成周之北的旧时夏都遗址之地,建立虞国,是为虞仲,列为诸侯之一。公元前655年,晋献公采用荀息“假道伐虢”的计策,灭亡了虞国。

    第八个是虢国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叔叔虢仲、虢叔。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两个叔叔虢仲、虢叔分别为虢国国君。虢仲封于制邑,建立东虢国;虢叔封于雍邑,建立西虢国。厉、宣之际,西虢东迁河南三门峡一带立国,史称南虢国,定都上阳。公元前655年,晋献公采用假道伐虢之计,灭亡了南虢国。

    除了虞国和虢国周朝的王室宗亲外,其他不是夏朝和商超后裔就是三皇五帝后裔。

    虞国公爵是周武王两位叔叔放弃王位,周天子报恩。

    虢国更了不得,可以这么说虢国不灭,周朝还是有脸面的,最忠诚能打的,捍卫周王朝数百年,周朝几乎所有大事都有虢国身影,这个公国份量最重。

    陈国作为一个公国按理说地位很高的,但是被郑国揍,又抢夺了一些土地,加上几次亡国,国力大减。

    陈国第一次亡国是因为内乱内耗,当时陈国贵族夏徵舒杀陈灵公后自立为君,楚庄王于公元前598年率诸侯联军攻入陈国,诛杀夏徵舒,并将陈国变成楚国的一个县。但是不久之后楚庄王就在大臣的劝谏下,将陈灵公的太子从晋国接回恢复了陈国。

    陈国第二次亡国发生在公元前534年,陈国再度爆发内乱,公子招杀掉太子偃师,逼死陈哀公,立公子留为君。楚灵王趁机派公子弃疾发兵攻灭了陈国。公元前529年,公子弃疾发动政变,先后除掉两位楚王,夺取了楚国王位,“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于是对内“存恤国中”、“施惠百姓”;对外为了赢得存亡继绝的美名,公子弃疾将故太子偃师之子重新立为陈君,于是陈国第二次复国。

    陈国第三次亡国发生在楚惠王时期,当时楚国爆发白公之乱,陈国趁机侵扰楚国。楚惠王待局势稳定后,于公元前478年派公孙朝率兵一举灭陈。《史记·陈世家》的记载截止于此,历代史家也多以为陈国就此灭亡,实则不然。

    陈国第四次亡国,清华简《系年》记载,楚悼王四年(前398年),魏、韩联军在武阳之战中重创楚军,夺取楚国大片土地,还导致了“陈人焉反而入王子定于陈”。这位王子定是当时在魏、韩支持下与楚悼王争夺王位的一位楚国王子,陈人反楚可能就是他的支持者和晋国势力里应外合的结果。陈国的这次复国对楚悼王构成了巨大威胁,面对这个心腹大患,楚悼王开始励精图治,寻求富国强兵。恰在此时,一代名将吴起遭到魏武侯宠臣王错的构陷,被迫从魏国逃到楚国。楚悼王任吴起以国政,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楚国又渐渐强盛起来。《史记》和《战国策》多处提到吴起主政期间,楚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楚悼王的在位时间是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80年,可以推算陈国的这次复国可能只持续了十几年。

    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后,商鞅对魏惠王说:“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今大王之所从十二诸侯,非宋、卫也,则邹、鲁、陈、蔡。”(《战国策·齐策五》)说明在此之前陈国已经复国,而且从陈国听从魏国号令来推断,陈国的这次复国可能魏惠王有关。因为这样做不仅能用陈、蔡牵制楚国,还能让魏惠王获得“存亡继绝”的美名。

    魏惠王是很热衷于追求这一美名的,《吕氏春秋》记载,魏惠王曾派人对韩昭侯说:“夫郑乃韩氏亡之也,愿君之封其后也,此所谓存亡继绝之义,君若封之则大名。”当然,韩昭侯最终拒绝让郑国复国,此事也不了了之,不过从中却可以看出魏惠王对“存亡继绝”名誉的重视。

    陈国第五次亡国,据文献所载,陈国这次复国后参与了逢泽之会(前342年),并在会后与诸侯一起朝见周天子。马陵之战(前342年冬)后,魏国国势渐衰,魏惠王晚年曾对孟子说:“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孟子·梁惠王上》)得不到魏国有力庇护的陈、蔡两国必然会遭到楚国的攻击,史载楚宣王时(前367-前338年)灭蔡,则蔡亡于公元前342至前338年之间,陈国的灭亡估计也在此前后。

    五次亡国四次复国,就是陈国的地处中原四面受敌的悲惨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