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土豆到战国 » 第二十章 西河学派VS太康学院

第二十章 西河学派VS太康学院

    魏国变法还战国初期的魏国,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强国,在文化上也昌盛一时。在魏国诞生的西河学派,堪称是孔子的正统继承派系。其诞生时间,比后世声名远传的稷下学宫更加久远。

    陈国新君把政务交给相邦文禹和五司,号召陈国探寻天下有名望的诸子百家到陈国太康都城“太康学院”讲学。

    齐国很快就会创办稷下学宫到时妫墨创办“太康学院”就成了跟风,失去了人才招揽的先机。

    稷下学子可以自由议论朝政,这就是齐国给出的最大的诚意。

    不得不说这种魄力不是一般诸侯国能有的,在其官谋其政,这是常态。而齐国允许稷下学子不在其位也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如果博得极大名气,或者提出了重要建设性意见,还被授予官爵,领取俸禄。

    齐国自管仲时开始,倡行“农商并重”的国策,是当时列国中唯一一个重视商贾的国家。而在农业社会里重视商业,无疑会动摇国本。尤其是逐利思想的盛行,使得人心浮躁,文化孱弱。

    所以,齐国迫切地需要源源不断的文化输入,来冲淡商贾“逐利”的风气,使得治下人民保持知礼义廉耻的状态。

    齐国建立的这座稷下学宫并不受官方的管控,人才地位极高,且来去自由,甚至有一些还掉过头来和齐国作对。

    稷下学宫里优厚的待遇和宽松的环境,会使得众多士子趋之若鹜,造成“得道多助”的表象。而齐国只需要对他们稍加引导,自然就会有大量有名气的人士为他们发声,使得对手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

    这也是除了“贸易战”之外,齐国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即舆论战。

    妫墨打造的陈国也是“农商并重”,创办“太康学院”也是迫在眉睫,因为陈国宋国都是“农商并重”,奢靡之风让黎民百姓仇富心理飙升。

    所以作为陈国君主就开始提倡道家清心寡欲,建道观供奉老子让平民朝拜洗脑,缓和阶级矛盾。

    由于太康都城手工业发达商业发达,财富很快就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贫富差距开始拉开。要是不加多种强文化输入和道家主清贫思想主导。恐怕朝堂都会被奢靡之风带坏,到时就会出现诸多徇私舞弊捞好处腐败现象。

    管吃管住管俸禄花费巨大创办了“太康学院”,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兵家、医家…请来了不少名家。

    陈国现状,即使出了人才也留不住多少人才,国小国弱留不住人留下。但是出的人才越多,在其他诸侯国里混得越好,那陈国以后就多一条活路,所以妫墨不怕吃亏。

    舆论在战国也是一把利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关键时刻只要会哭,博得诸侯国同情,只要你活着让对方难受,就会有人救你。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战国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西河学派,为魏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由于在魏武侯及其子魏惠王时期,西河学派中的贵族力量在魏国朝野占据了优势地位。寒门士子的上升通道被挤压,导致大量人才外流也为魏国霸权的丧失埋下了祸根。

    现在西河学派徒有虚名,已经被贵族势力完全把控,讲学氛围没有了,所以有利于“太康学院”招揽人才。

    太康学院走的是不受官方的管控,还白白出钱出力,供你们吃喝住行。比起西河学派贵族插手谋取利益的氛围好很多,无论授课的老师还是听课的学子,大多愿意选择地处中原太康学院。

    太康学院初建规模宏大,园林绿化占地极大,占用内城资源实属浪费。何况师者讲学、学子求学喜欢僻静。

    所以太康学院建立在外城的南外城,这样还可以通过文化带动人烟稀少的南外城。太康学院虽然初建未完工,但是已经可以安置数百人食宿和讲学。其他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提高,并且派去精兵三百人驻扎在太康学院周边。

    春秋战国时期能读得起书认字的家里差不到哪去,并且里面还有不少贵族和富户。太康学院提供日常的伙食,但是其他消费得自己掏钱。所以太康学院初建没多久,一些先见之明的商贾就已经在太康学院周边开设商铺。

    少府和子夕子云首先出手,其他商贾看见纷纷紧跟着,财大气粗的子夕子云。很快规划出了一条距离太康学院适中的商业街,出售商铺给商贾,少府也得从子云手里购买。

    商业地方有了,方便了,周边很快就有人购买土地建房。原本发展不起来的荒地,经过太康学院带动下,子夕子云推波助澜下,这一波少府卖土地赚翻了。

    公室宗亲和贵族去安邑告状这事,妫墨知道,祖父也知道,非要从鹿城迁来太康都城,为妫墨助阵压一压这些老世族。

    “墨儿,如今太康都城远远超过了以前陈国实力,所以这些老世族已经慌了,才跑去找主子的。

    魏国称霸河东河西和中原多年极爱名声,我们是公室大族,魏国不敢随便扶持一个小族傀儡当陈国国君。”

    祖父陈化(妫化)说道。

    “祖父,墨儿不担心,魏国如今也是多事之秋,魏武侯两个公子政见不和,矛盾重重。这三四年魏国也不会有什么重大军事行动,他们最强战力魏武卒半数已老,也需要训练一批年轻的。

    我们只需坐山观虎斗即可,好好发展太康都城,打造兵器铠甲箭矢,操练兵马增强陈国实力。”

    妫墨让祖父放宽心。

    “祖父到现在都没想明白墨儿为何把都城宛丘给了蔡国。这事你连商量都没商量就做主了,涉及了老世族利益,他们自然就不会老老实实的。”

    祖父陈华还在为此事耿耿于怀呢。

    “不是白给蔡国的,而是借给他,帮他夺回上蔡,让他重新回到蔡国。

    魏国利用陈国来牵制楚国,我们必须找一个死心塌地跟随我们的盟友,宋国算一个,争取扶持蔡国可以增加陈国实力。

    一百多年前,蔡国在晋国支持下灭了沈国,宛丘附近的商邑就是蔡国灭了沈国的地盘,再过两河就是蔡国老地盘了,借给他们宛丘让他能通过自身影响,多吸引一些楚国控制上蔡的楚国人投靠宛丘。

    魏国内部分裂就是我们统一陈国最佳时机,所以我把陈国能集中在一起的兵力。全部集中在一起就是势如破竹一鼓作气,平定陈国公室宗亲卿士大夫这些多年顽疾。

    陈国统一后,无论魏国是否出兵帮不帮陈国拿回我们失地。我们陈国都要夺回焦城、漆邑、禹会三城。

    楚国衰败我们尚有机会夺回三城,等楚国恢复实力以后,我们由攻转防。何况魏国更不希望陈国失地再回到楚国手中,攻防伤亡至少三倍,魏国也是愿意消耗楚国实力的。”

    妫墨说出了统一陈国之后,举国之力攻下三城。

    “祖父确实老了,没想过陈国还能有朝一日收回陈国领地。”

    祖父一阵感慨。

    “祖父,等蔡国聚集一些实力以后,我们陈国实力进一步增长以后。当今天下公爵国只有陈国和宋国,我们陈国好歹也是公爵国。邀请一些诸侯帮助蔡国拿回他们原本的地盘,总会有一些好义的诸侯帮忙的。等蔡国拿回他们的蔡国都城上蔡以后,就会归还我们宛丘。

    攻打楚国主力出兵是我们陈国和蔡国,其他诸侯国只是朝旗呐喊而已。

    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陈国强大了,只要和魏国保持良好关系即可。韩国楚国就不敢轻易出兵攻打我们,何况我们现在策略是远交近攻,齐国秦国越国也是可以牵制楚国的。”

    妫墨把宛丘收回的方法也告诉了祖父,免得落下口实孙卖爷田不心疼。

    “原来如此。”

    听到孙儿早有预谋,心中甚是高兴,无论拿不拿宛丘回来,毕竟这是陈国走出的重要一步。

    看到祖父安心了,祖孙俩再也没有一丝隔阂了,妫墨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