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土豆到战国 » 第二十五章 秣兵历马

第二十五章 秣兵历马

    秦国为了扩张,迁都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一、雍城(陕西凤翔县南)秦国建国后,前677年定都雍城,经营雍城250年左右

    二、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为向东扩张,秦灵公于前419年迁都泾阳;

    三、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战国初期,秦献公立志收复被魏占领的河西之地,于是在前383年将都城东迁至栎阳;

    四、咸阳。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大增,秦国的战略重心转为东进,于是在前350年再将都城迁到咸阳(今陕西咸阳),直到秦统一六国后,咸阳仍为国都。

    其实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已经有所改革,在被吴起五万揍五十万以后,也开始奋发图强。最重要一条是废止人殉制度,击败魏军、得到周天子赏赐,为秦国变革奠定了强大基础。

    二十年前,秦国被吴起打败以后国力羸弱不堪,秦国经过秦献公改革以后元气已经恢复了。加上秦献公改革也触动了一些老世族利益矛盾重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动一场“义战”把矛盾转移。

    这一招诸葛亮用过你看蜀国兵力单薄粮草不足,还要跋山涉水去北伐匡扶正义,就是内部矛盾重重严重分歧了,利用战争转移视线还必须是“义战”,诸葛亮北伐是说统一汉室江山。小鬼子用过、美丽国用过。

    秦献公在魏国与韩赵浊泽之战就想出兵了,但是双方很快就分出胜负了,秦国觉得还不是最好的机会。

    这一切都瞒不过陈国君主妫墨的细作,当妫墨得知秦国的谨慎之后,就更加不敢张狂,原本想收回楚国占领的三城也就放弃。

    要知道秦国也是有一支二十万军队的强国。

    但是少梁之战,充其量不过是魏国主力在东方与他国相争斗,秦国偷袭作战,魏国以偏师应对,秦国以主力大军对抗魏国的一支偏师军队。

    想想魏国举国是有多么恐怖的战力,不能逞强,以后魏国都城大梁就在眼前,一想到此,妫墨顿感一股寒意。

    决定开始发展骑兵,经过与韩国一战,陈国军中看到骑兵的机动性强,杀伤力大,成为移动幽灵杀手。

    原本骑兵难以推广是大家对于胡服骑射有很大偏见,在周礼大朝胡服就是另类叛逆离经叛道。

    所以妫墨没有强求,而是发明了短裤,春秋战国别看严严实实裹着,其实要是侧身倒下,两蛋是曝光的。

    秦始皇胸襟是不会和一个刺客计较的,为什么一定要杀荆轲并且是酷刑。就是荆轲刺秦王时候,秦始皇慌乱摔在地上,下身刚好对着也摔在地上荆轲,偏偏被荆轲看见了两个蛋蛋。一瞬间,两人都很尴尬。

    妫墨发明短裤,接着发明一些厚一点秋冬裤子,雪天里保暖十分给力,人一穿就习惯,久而久之大家就没那么排斥了。

    太康封地小孩从小培养六艺中加一艺,就是骑术,经过多年也有一些骑马的根基。以及在魏赵与匈奴边界,购买了一些善于马术的奴隶之前两千骑兵就是这样拼凑而来的。

    如今为了避免亡国,决定将两千骑兵扩充至五千骑兵和五百重甲骑士。

    马匹不不能完全依赖金口,以后和魏国、赵国、秦国成为敌对了买马肯定不行。

    所以很早妫墨就花重金请了行业能人,搞了一个马匹繁殖培育饲养,随着时间推移积累了大量繁殖培育饲养经验。

    为了保护好马蹄,从工匠里挑选一批工匠给马匹安装马掌。所以太康都城收入很高,都填入了军事科技这个黑洞里。

    陈国有丰富水资源有水运优势和集中连片土地资源,再配上骑兵短时间虽然不能称霸中原,但是收复失地东部拓展领地还是有希望。魏楚齐韩宋几个国家联合一起来揍陈国,如果陈国外交如此差劲,就太对不起花巨资创办“太康学院”的陈国了,嘴炮陈国养着一堆呢。

    陈国太康都城最大军营屯兵处就是马铃薯基地,这里上百平方公里,距离太康外城仅十里地。驻扎着各类兵种,粮草、战马、武备囤积之处。

    精兵从原来一万八扩军至两万人、陈武卒三千不变、陈技击五百人不变、骑兵从两千人扩军至五千人、重甲骑士从三百扩军至五百。

    宫中一千一百侍卫不变,总兵力三万一百人。

    帮助蔡国驻守宛丘两千人,其他六个大的城邑各五百人合计三千人,二十四个小邑每个一百人合计两千四百人。

    其他全部驻守太康封地太康内外城,城中还有数万人善射的青壮年,从小培养爱国护国保国的陈国志士。又有城墙护城河壕沟防御优势,还有宋国、蔡国盟国可抵十多万精锐。

    按照太康大营的马铃薯基地极限耕种供应是六十万人。齐国都城临淄人口多达到三十多万人,赵国都城邯郸也不甘落后,三十多万人口,韩国新郑也有三十万人,宋国彭城二十多万人,妫墨判断日后魏国都城至少有四十万人。

    妫墨要铭记韩国灭亡的前车之鉴,陈国唯一的一条出路,沿着淮水一路往东往东再往东。对于其他方向敌人,只要不受到攻击,陈国都可以忍着。

    太康都城的工匠经过十几年各种福利待遇和直接掠夺,已经达到了四万工匠,一二三及级低价工匠一万两千多人,四五六级中级工匠两万五千多人,七级高级工匠一千九百六十多十人,顶级八级工匠五十多人。

    军工器械军备箭矢,都需要高级工匠辅助两个中级工匠完成,耗时耗力打造精良装备,并且战后也需要进行维护修补打磨。这一大批工匠初具规模,不但让太康都城各种手工业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佼佼者,还生产了大量黑科技的百炼钢兵器。

    魏国要称霸,记得历史上,韩国变法图强后,就拿宋陈开刀。结果称中原霸主魏国不高兴了,出兵攻打韩国新郑,结果两败俱伤。又被孙膑伏击损失巨大,从此魏国衰败从霸主神坛掉落。又被秦国背后捅了一刀发动河西之战,斩首八万人,魏国彻底爬不起来了。

    诸侯国没有好坏之分,从历史角度看秦国,很多次都是把握得很好。比如秦献公看到魏韩出兵周天子,于是打着勤王口号东出,斩首魏军六万人。秦孝公一路高歌猛进攻入安邑。秦惠文王看到魏国衰败,东出给魏国狠狠一刀,斩首魏军八万直接收回河西之地。

    这爷三就一个特点,抓住魏国无暇西顾,抓住时机干漂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