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坑 » 第0226章:琼林(6)

第0226章:琼林(6)

    梵宇一度猜猜,高宗可能是幽栖的‘粉丝’。大抵看过梵星日报的人,对于梵家‘赈灾’临安洪水都应该有些印象。这玩意儿可是梵宇亲手策划的,幽栖作为梵宇的小妾,过程能不清楚么。

    而高宗此刻,竟是出了一道洪水‘赈灾’的题目。

    这不明摆着帮幽栖么。

    看来,不论那个时代,‘颜值’就是正义啊。

    高宗作为皇帝,竟然也是不能免俗。否则,这事儿真的解释不过去。总不至于,幽栖是高宗的私生女吧。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毕竟才不久前,高宗还想把幽栖推入完颜襄那个火坑呢。有这么卖女儿的么!

    不过话又说回来,貌似古代的皇帝还真喜欢卖女儿。

    和亲不就是最好的证据么。

    什么文成公主、解忧公主、细君公主等,多得让人数不清,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还专门嫁给少数民族。不过梵宇此刻,倒是更愿意相信,高宗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坑了幽栖之后,现在反正完颜襄已经挂了,干脆卖个好。

    好吧,原因已经不重要了,倒是幽栖这一局,想输都难。

    毕竟梵宇的‘赈灾’理念领先了近一千年。

    随后,便是幽栖两人开始答题。想来,贝跶联的才学还是有一些的,要不也不可能进入‘二甲’前排,还被淮北士子推出来应战。只是‘赈灾’这东西,跟才学是真没有一毛钱关系,不会就是不会。

    贝跶联便是直抠脑袋,咬起了笔杆子。

    反观幽栖这边,笔尖起伏,犹如蝴蝶花间跳舞。

    只一炷香的时间不到,已经写了好大两张宣纸,满满的一大片。再加上幽栖笔迹工整,看起来倒是颇有美感。

    人美、字美,答题还快,想不取胜真的很难。

    尤其是在贝跶联不会答的情况下。

    大概半个时辰后,幽栖已经搁笔多时,高宗强行命令贝跶联停笔。随后,高宗为了以示公平,还让礼部侍郎沈该,当众宣读二人所作的‘策’。

    幽栖对着梵宇比了个剪刀手,“耶!”

    贝跶联却是想跑路,或者找个桌子角落躲起来。而沈该,已经念了起来,首先是幽栖的答题,大概内容是从瘟疫防治、灾民安置、赈灾款的使用、灾民信心重建、灾区秩序维护等各方面,逐一叙述、条例清晰。

    而反观贝璐伟这边呢,这哥们儿憋了半天,磨磨蹭蹭笔都快咬断了。最终竟然只写出了百来字。其实,总结起来也就四个字:

    开仓、放粮!

    这答案也不能说不对,但是比起幽栖的‘策’来,怎么总感觉有些寒酸。淮北士子们心疼了贝跶联五秒钟,随后便是一阵狂骂:

    “丢人啊,丢人,竟然输给女人。”

    “唉……,听说贝跶联这混蛋挑衅梵立恒,就是眼红探花郎漂亮。我都有些后悔了,不该帮他出头啊!这不是折损咱们淮北士子的名声么。”

    “后悔有个屁用,还是寄希望于辛弃疾能赢吧。”

    “我看够呛,听说梵立恒也很强。”

    “估计不会弱。你看幽栖这架势,一般男人能镇得住么!”

    虽然高宗还没有宣布结果,但在淮北士子的议论声中,俨然贝跶联已经输掉了。而淮南士子们则更不必说,简直就已经是在赤裸裸的欢呼胜利了。而高宗,也不负众望,直接宣布了结果:

    “第二局,朱淑真胜!”

    淮南淮北,打成了1:1平,厅内形式,顿时剑拔弩张。

    而梵宇和辛弃疾,已经来到了台前。

    辛弃疾因为不愿对阵梵宇,是以眉眼低垂。梵宇倒是无所谓,还偷偷安慰了辛弃疾两句,“幼安,你堂堂七次男儿,有理想是好事嘛。何必因为给了老头儿承诺,就把自己逼迫得委委屈屈,像个妇人!”

    辛弃疾一阵思索后,眼神闪光,“谢谢少爷。”

    而高宗此刻,似乎已经想好了题目,轻笑道:“前面两局,南北士子1比1平,这第三局便是关键了。至于题目么,在‘殿试’时已经出过了:论述‘完颜襄’被刺后,我大宋的应对策略。比试开始!”

    题目一出,满场士子皆是愣住。怎么又是这道题?

    梵宇却是理解高宗的用意,显然他在‘殿试’没找到想要的答案,此刻便借着‘南北比试’的机会,想让自己和辛弃疾两人,说出心底的真话来。尤其自己,殿试的时候交了白卷,现在总不能再交白卷吧。

    高宗这货,还挺阴的。

    但是梵宇怎会让他如愿。甚至,辛弃疾也是皱了皱眉头。

    随后梵宇开始作答。既然是写‘宋金对峙’大局,又不能交白卷也不想说真话,还要尽力获胜,那就只能靠忽悠了!梵宇一番沉思后,想到了‘民国清流’。纵观华夏五千年史,读书人最好的时代有三个:

    第一个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士子们只要有想法,便可开馆授徒,还可去各国君主处,忽悠推销自己。一不小心,就能懵个宰相玩玩。

    第二个便是梵宇所处的大宋,太祖赵匡胤以武力而黄袍加身,对于武将的压制,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普通大头兵从无品的‘进勇副使’开始升级,就算是天选之子一路狂飙五十九级,也才是个‘通侍大夫’,正五品。再上面就只有正二品的太尉,或者枢密副使。当然,从一品的枢密使也还有一个。但这三个官职,绝不是普通大头兵可以想象的。做梦都不敢想。

    但是文人就不一样了,科举可以一步登天。比如考了状元,一般都是先入翰林,职级六至三品不等。但最关键的是,翰林可是‘宰相储备库’啊。没事儿就在皇帝眼前晃,哪天皇帝一个高兴了,直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朝一品。

    第三个时代,则是民国清流。

    鉴于404,不能说得太多,可以简单理解为华夏的‘思想革i命’。单是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名字,就能让人为了梦想窒息。

    梵宇‘搜索’的文章,便是《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