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坑 » 第0236章:先知(2)

第0236章:先知(2)

    梵宇一句话就推了个干净,蔡发差点崩溃。事儿是你吩咐的,丁二是你带来的。咱太史局却是啥也不知道啊,每天就是按着你的消息登报。结果现在倒好,太史局被人围了,你却说自己管不了。

    “好吧,那我也不管了!”蔡发气嘟嘟离开,干脆练气字来。

    毕竟,梵宇才是太史令,蔡发只是二把手。老大都不管的事情,他来操什么心。可惜了太史星报的银子啊,每天得少赚多少?

    蔡发嘴里说不管,心却有些疼!

    但梵宇却是淡定无比,每日里闷在‘办公室里’写小说。

    待到第三天的时候,梵宇终于动了。

    因为百姓的关注与议论,已经达到了顶峰。再不发声,估计这波热度就过去了。毕竟,天气虽也算大事,但还不至于影响到正常生活。华夏几千年了,没天气预报就不过日子了么。而梵宇,只是需要热度而已。

    所以第四天,‘太史星报’上刊登出了一则声明:

    “各位百姓,各位子民,我大宋目前正处于多事之秋,伯琮殿下实在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每天给大家做‘天气预报’。以后如遇灾患天气,殿下才会在‘太史星报’上作提前说明。如果大家关心殿下近况,可移步‘梵星日报’。宋金摩擦升级,殿下关心国事,已于梵星日报开辟专栏,播报宋金备战实况。

    --先知伯琮,敬上!”

    好在声明中提到了‘如遇到灾患天气,殿下会在‘太史星报’上做提前说明。’蔡发倒是不担心‘太史星报’的销量会下滑了。

    而普通民众们,尤其是原本没有关注梵星日报的人,在看到‘摩擦升级、备战’等字眼的时候,顿时已经忘了天气这事儿,赶紧跑去买了一份当日的梵星日报。入眼头版头条,便是几个黑体的大字:

    “宋金战事直播。”

    接下来便是异常详细的正文:“首先,金主完颜亮已决定,

    不日将从燕京(北京)出发,御驾亲征伐我大宋。其人猖獗,豪言‘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完颜亮虽弑君篡位,但其自幼天才英发,深沉有大略,风仪静和,体态雄伟。我大宋,不可不防!

    其次,淮北‘沦陷区’各州县,已经开始募兵。预计诸道兵力合计,愈六十万。望我大宋,提前应对。

    其三,闻淮东安抚司言‘北边蝗虫为风所吹,有至盱眙军、楚州境上者,然不食稼,比复飞过淮北,皆已净尽。’据我分析,应该是淮南近日大雨,致使蝗虫复又北去。提醒我‘淮北沦陷区’的子民,注意防灾。

    最后,宋金战事一触即发,望左右执宰、枢密使尽早决议,以安民心。

    --先知伯琮,敬上!”

    百姓们看完之后发现,专栏虽然描述简短,但信息量却是极大。这金主完颜亮,虽然弑君篡位,但却极有才华,可谓文治武功一时无双。而且,这厮还是个变态:专权就不说了,还喜欢看人家君主跪在自己面前。最可恨的就是,尤其癖好,收集天下的绝色美女,以供自己淫i乐。

    而且,对方已经开始募兵,预计超过六十万啊!

    靖康年间金兵才十五万,就掳走了两位皇帝,现在却兵力增加了四倍。

    咱大宋能不能打得过?

    宋人这心底,多了几分担忧。

    然而除了担忧之外,最可气的是,从伯琮最后一条的‘望尽早决议’几个字里,隐隐可以猜测出,朝廷直到此刻竟还没有对策。毕竟‘梵星日报’是各国销售,伯琮不能把大宋的情况写得太细,否则就会泄露军情。

    但是,精明的宋人却是已经猜出,军政两府肯定正忙着为‘是战是合’而撕逼。毕竟大宋两百年来,这种事情见得太多了。往往人家刀都架你脖子上了,朝廷却只顾在家里吵架,幻想着与敌人谈判!

    可笑啊,可笑!

    当然,唯一的好消息是,原本可能会发生的蝗灾,竟被雨水赶去了北方。虽然,淮北的汉人正被金主逼迫参军,还很可能会举刀砍向自己的同胞,伯琮殿下却依然视其为自己的子民,并提醒他们防灾。

    伯琮殿下,果然是圣者仁心啊!

    不论是否沦陷,只要骨子里是流着宋人的血,便都被殿下认作子民。泱泱神州,唯我大宋伯琮殿下,才能有此气度。

    威武,先知伯琮!

    宋人们一边批判着朝廷,又一边赞美着伯琮。显然,梵宇这一番炒作,已给伯琮在民间拉升了不少人气。而且,还给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纱:

    先知,先于凡人而知。

    虽然‘总人气’上,伯琮暂时还比不过‘抗洪赈灾’的伯玖,但至少已经缩小了距离。梵宇觉得一番努力没有白费,“加油,装逼不能停!”

    而同时,朝堂内却是一片争执不停。

    高宗坐于龙椅之上,沉稳之下却隐藏着一腔烦躁。

    金人宣战的消息已经满朝皆知。沉默已久的‘主战派’终于掩饰不住,抬起了头来。正理直气壮的与秦桧一党争辩。

    高宗之所以烦躁,倒不是他厌烦‘主战派’们起势。

    而是,高宗也有些拿捏不准:“

    好歹咱也是大国之主,岂能对一蛮族称臣。南渡二十余年来,虽然咱没有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那般励志,但也恢复了国势不是。不管税收、军队,都已经接近了父皇与大哥在位之时。或许,可以一战呢?

    只是,万一打不过怎么办?

    靖难之时,还有建康、临安可以退守。这一次要是败了,

    估计只能退去琼州或者逃亡海上了吧。

    逃亡倒也罢了。难道,真要把祖宗的基业,毁在我手上?”

    一时间,高宗想了好多。只是,御前的争论却是没有停歇的意思,俨然变得愈加激烈。以致于,秦桧等人又想拉高宗作挡箭牌了。

    只见,余尧弼在秦桧眨了一下眼后,跪于高宗御前,磕起头来:

    “陛下,打仗又不是凭嘴利,而是要讲实力的。靖康元年,大金只凭十五万人,让我大宋百万雄兵蒙羞二十余年。现如今,据前线可靠消息,完颜亮至少能聚集六十万人。我大宋的军队,却比靖康元年还少了些。

    这仗怎么打?请陛下明断!”

    “呃……”高宗一时语塞。心底琢磨:岳飞死了,韩世忠退了,张俊只会赚钱了。就连打仗差一些的张俊也被秦桧流放了。现在么,你问我?我问谁去?鬼才知道该怎么打!或许,也只能议和了吧。“太师,嘱咐议和使,先接触……”

    高宗同意了先议和,只是话还没说完,老太监却突然冲了过来,

    “管家,太后她,身子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