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文风武韵 » 第十二章 玉泉院初论修行(上)

第十二章 玉泉院初论修行(上)

    孔风与陈道长闻言相视一笑道:

    “陈道长,我也只是一些道听途说,便麻烦您为我二人详细解惑吧!”

    “哈哈,我与孔小友聊的尽兴,倒是把柳姑娘忽略了,实是不该!”

    “原是以为你武学世家出身,该当有所了解才对,或许是如今武道衰微,传承大多失散了吧,不知也情有可原!”

    陈道长笑着说道。

    “对啊,我也只会一些招式套路,只知道有能练出内力的高手存在,其他却是所知不多了。”柳韵摇摇头道。

    陈道长微微颔首,接着详细讲述起来。

    “这炼气之道乃道家修炼之法,传承自先秦乃至更古老时代,传闻古之大能有修炼得道飞升者。”

    “只是不知何故,自秦汉以来,尤其是魏晋之后,修道愈发艰难,或许是天地环境所限吧。”

    “莫说得道,入道之人也越来越少,到如今更是已经难以寻见了,或许终南山中可能会存在一二吧。”

    “不仅道门,就连数度兴盛一时之佛门和两千年长盛不衰之儒家,修行也是极为艰难,好像被老天压制了一般。”

    “也正因修行太难,很多道士僧人乃至儒生,转而钻研武学,因为武道亦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武道之起源已难以考证,不知是有人单独开创之体系,还是古时炼气士对敌斗法技艺演化而来,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武道入门简单,并无什么门槛,能吃苦有毅力即可,只是想要有大成就却也极为艰难。”

    “正如孔小友所言,古往今来能入先天者亦是极少,无不是惊才绝艳之人。”

    “武道三境,招式,后天,先天,招式境界便是练习套路,强身健体,柳姑娘现在应是在此境界。”

    “C国武学,如今演化为少林为代表的外家和以武当为代表的内家两派。”

    “无论内外,练到最后殊途同归,一旦生出内气,也就是俗称的内力,便入后天境,我现在算是初入此境。”

    “至于先天,则须开辟周身穴窍,打通全身经脉,以内气化作内元,方可达到,极难!”

    “前辈,那要如何才能进入后天境呢?”柳韵听到这有些激动,迫不及待的问道。

    “呵呵,无他,勤练罢了!”

    “无论是内家拳或外家拳,还是刀枪剑戟等兵械套路,勤练不辍以强健体魄,再辅之食补药补以增强气血。”

    “待体魄气血增长到一定程度,内气自生,便入后天。”

    “若有高深内功心法,以呼吸吐纳之术配合招式动作,产生内气之速度会更快。”

    “若能以古之药浴之法相辅,刺激经脉穴窍,甚至易经洗髓,则可事半功倍。”

    “只是药浴之法尚有遗存,所需之药物如今却是万难寻找齐全…”

    陈道长笑着解释起来,说到最后又是一声叹息。

    “多谢前辈为我指明前路,晚辈感激不尽,只是不知这药浴之法何处可寻?”

    柳韵抱拳诚恳致谢,又问起药浴之事。

    陈道长抬头看了一眼柳韵,随后说道:

    “药浴之法在一些传承久远,未曾断绝的武道大派中,应当都有存留,如少林武当峨眉等。”

    “在一些民间老中医手中也可能存在,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中,如藏医苗医蒙医等,也有其独到之药浴法。”

    “也罢,我看柳姑娘天赋不凡,步入后天乃迟早之事,便助你一臂之力,为武林添一同道,也是幸事。”

    “贫道手中有一简单的药浴之方,有一些舒经活血之效,便赠与柳姑娘了,只是药材难寻,需要你们自己想办法。”

    “前辈!这怎么使得!得前辈指点已是大恩,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晚辈也没什么可以帮到前辈的地方,岂敢再受前辈珍方?”

    柳韵闻言连忙站起身来摇头摆手推辞道。

    “呵呵,无妨,现在也不是什么敝帚自珍的时代了,同道稀少,颇为遗憾。”

    “今日与你们相谈甚欢,缘分使然,收着便是,不要随意泄露出去就行,以免被不法商人利用以害人。”

    陈道长摆摆手道。

    “韵儿,长者赐不敢辞,既然道长好意,你便收着,将来有机会报答便好!”孔风劝柳韵道。

    “孔小友说的是,你们跟我来!”

    陈道长点头道,随即起身带着二人朝屋内走去。

    不多时便已来到一间古朴书房之内。

    陈道长从一本道经中翻出一张发黄的夹页纸张,铺在桌面,对柳韵道:

    “劳烦柳姑娘帮我磨墨,我手抄一份给你。”

    柳韵自是欣然答应,手执墨条快速磨了起来。

    不多时便已誊抄完一份,字数并不多,约几百字,孔风看完一遍已将之记在心里。

    待墨迹稍干,陈道长将之递给柳韵道:“好生保存,不要打湿了。”

    “是,多谢前辈厚赐,晚辈一定妥善保管!”

    柳韵双手郑重接过,躬身拜谢道。

    陈道长见状颔首微笑,正待离开,却听一旁孔风道:

    “道长可否借文房四宝于我一用?”

    “哦?小友请便!”

    陈道长虽感差异,却也没有多问,当即答应。

    只见孔风来到桌前,摆好一卷长条宣纸,转瞬间挥笔写下“宁静致远,白云悠悠”八个行书大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晚辈也就一手拙字自认为还看得过去,手书八字相赠,聊表对陈道长指点赠方之谢意,希望道长莫要嫌弃!”

    孔风自然是融入修为以书艺写下的这八字,意境深邃,对陈道长之修行悟道将助益不浅。

    一旁的的陈道长见这八字一出,当即呼吸加重,目露精光,兴奋异常。

    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才起身对孔风郑重行礼道:

    “是贫道眼拙了,没想到孔道友竟是已入修行之门的有道真儒,当真是少年英杰。”

    “真要按古礼来论,该是贫道称你为前辈才是,如今时代不同,贫道枉活了许多岁月,便愧称一声道友了。”

    “此八字一出,其价值远非一个药方能比,是贫道占了大便宜了,惭愧!”

    孔风侧过身子,只受了半礼道:

    “道长言重了,天地君亲师,修士礼数大不过人伦之仪,道长于韵儿有半师之实,自然当的起前辈之称。”

    “一幅字,不过举手之劳,能对道长有些许助益,便足矣。”

    “好,不说这些了,眼下已近中午,两位不如在此用些斋饭如何?”

    陈道长闻言摆摆手,转而问道。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孔风与柳韵自是欣然答应。

    此时的柳韵对于二人所说的除武道之外修行之事,是满肚子疑惑不解,不过却也没有当即问出来,准备回头单独问孔风。

    饭间,几人又是一番畅聊,柳韵自然是认真请教了很多武学之事,陈道长也更加热心的指点。

    陈道长还详细为柳韵讲解了他之前所练的红拳,并赠送了一本拳谱。

    此乃西北地区流传数千年的古老武术,有大小红拳等三十六路拳法,刀枪棍鞭等四十余种器械套路,体系完备,内外兼修。

    虽然如今大多失传,甚至被列入非遗名录亟待保护,但纵是残篇,对柳韵来说仍有很大借鉴意义。

    饭毕,宾主尽欢,孔风起身告辞道:“多谢道长盛情款待,我们还欲往华山一游,今日便先告辞了,来日有缘再叙!”

    “好说,两位慢走,贫道就不远送了!”

    “多谢道长,道长请留步!”柳韵也抱拳称谢道。

    两人随后朝上山之路而去。

    “风哥,你们刚才说的什么修行啥的,我怎么听不明白?”

    路上,柳韵终于忍不住出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