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幸福临门 » 第84章 手里有实权

第84章 手里有实权

    夏云从洪敏那儿拿到那份自我登记表,又用计算器算了一下,便笑了,说:“对这个数字,大家是胡乱写的,还是经过认真思考得出来,确定能做到的?”

    没有人回答。夏云从同事们脸上看到了答案。也难怪,按老板要求,胡乱写个数字充数很正常。

    这不是夏云想得到的答案。

    于是夏云说了:“我会把这份文件存档,一个月结束了再拿出来核对目标完成了没有。达到个人目标的有奖,达不到可就要罚了。”说着扬了扬手里的纸。

    同事们大惊,都是按讨好老板的心思写的,谁也没想过真要把这些阿拉伯数字变成真金白银。

    夏云看着同事们的表情,忍不住暗笑,这些小伎俩都是她前生玩过N多次的,想跟她玩,同事们还嫩着点呢。

    洪敏在底下偷笑,脸上绷不住,笑容明白无误地摆在脸上。

    杨汉像是再盘算一回似的,皱着眉头想了一会,说:“达到了有什么奖励?”

    听这意思,这位对自己的目标还是蛮有把握的。夏云正视着他,说:“这个稍后会公布,放心,超额完成得越多,奖励越丰厚。”

    杨汉就不吭声了。看来,夏云是要把德鑫往改革上带了。此时正适逢国家领导人南巡不久,全国各地掀起迈开步子的大潮,莫非夏云也跟着凑热闹,要让德鑫“步子再大一点”?杨汉在心里嘀嘀咕咕。

    对于同事们自报的数字,夏云也没有全当真,不过能不能达成主要还看她,这是执行力的体现。没有执行,同事们得过且过,偷偷懒再正常不过了。

    至于要如何执行,那就不是三言两语说说就可以的了。执行这东西,要落实在每一天的行动上,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工作常态。

    看看时间,已经快九点了,夏云问洪敏:“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洪敏摇头。

    夏云说:“今天就先到这里,在去吃夜宵之前布置一下作业,回家去别闲着,想想为了完成你们的目标,接下来要怎么做。明天下班后再讨论。要想过上好生活,就别想偷懒。天底下没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大家做好心里准备。”为了照顾到兼职的老师,这两次都安排在晚上开会。有关德鑫的大事,必须全体人员参加。

    听说可以去吃夜宵,同事们欢欣,还没来得及鼓舞,又听到夏云布置作业,不由得一阵泄气。夏云现在搞的这些,他们都不是很懂,人都对陌生的东西有点抗拒。可是看夏云这阵势,像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其实夏云已经很体谅同事们了,没直接让他们写份完成计划,明天上交。

    扫了同事们一圈,夏云笑着说:“现在去吃夜宵吧?再晚,我和杨汉可就进不了校门了,只能在马路上蹲着过夜了。”这句话逗得很多同事笑起来。老板有时候自嘲一下,有助于缓和气氛。

    杨汉也笑着站了起来,说:“走吧。”

    杨汉带头,同事们纷纷站了起来。说起去哪吃,不知谁提了一句:“想吃葱油饼了,不如去拉面馆吧。”拉面馆的招牌菜就是拉面和葱油饼,不过夏云一向称呼葱油饼为大饼,盖因为这饼是在一口大鼎上摊平了煎出来的。饼廉价又美味,是德鑫人的最爱。

    听到拉面馆,夏云和杨汉对望了一眼,同时想起前两天孙晓鹏在那里打了一架,现在再去,是不是尴尬了一点?

    洪敏也朝杨汉看了一眼,那天他可是被人掀在地上踹的。

    夏云就犹豫这么一下下,同事们已经响应,归置了椅子后出门了。

    现在饭点早过,店里没什么人,一大群年轻人涌进来,让店老板喜出望外,忙指挥服务员把五张桌子并在一起。李东华们也过去帮忙。

    一阵忙乱后,同事们都坐了下来。夏云和杨汉走在最后,店老板看到她们时,眼光在她们脸上多停留了五秒,显然对上次的“英雄事迹”还没有忘记。

    叫了几个葱油饼和风味小吃,又有两人自告奋勇帮同事们倒茶。破开荒开了两个多小时会,大家都累了,对着端上来金黄色香喷喷的葱油饼胃口大开。

    东西虽然便宜,同事们都吃得惬意,人太多,叫的东西也多,十五块钱还是不够付帐的,差的那一部份,夏云垫上了。

    离开拉面馆,夏云和杨汉一起回华轩。一路上杨汉都在寻思,同样的年龄,夏云从哪懂得这么多呢,要说课外书,他也看了不少,怎么就没有她这种思路?作为高材生,心底下都有傲气,不希望被人给比下去。杨汉佩服夏云的同时,也在寻找自身的不足。

    有着超前二十年优势的夏云,真不觉得主持开这样的会议有多了不起。德鑫从无到有发展了一年,其中的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周围同行虎视眈眈,德鑫在外部环境上没有优势,也没有强硬的后台,如果不靠自身过硬的管理,怎么在强手如林的培训中生存下来?

    自打第一个员工贾翠翠到德鑫,夏云就以松散型管理为主,说得好听点是无为而治,说得难听点是一盘散沙。这种氛围没有竞争力,同事之间表面一团和气,老师们在开试听班时还有一些竞争,但试听班开后,又恢复原状。

    改变现状,夏云已经考虑了很久。是不是能够一举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德鑫以后的生存发展。夏云不敢大意。

    两人各想着心事,默默走路,杨汉送夏云到女生宿舍楼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一起回华轩,杨汉必定送夏云回宿舍,站在楼下看着夏云上楼后才离去。

    对杨汉这个变化,夏云仿似没有察觉。

    德鑫的员工很多都是闯京城的外地人员,在北京租房子住,为了省房租,也为了有个伴,谈得来的同事大多合伙租房。从拉面馆出来后,同事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一路上交谈的话题自然没离开今晚上的会议。

    对于夏云在会议上发出的信号,没有人迟钝到听不明白。同事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以后在德鑫没有日子可混了,不拼小命是不行的,攥在夏云手里那份个人目标,赖不了,瞧夏云的意思,也不会给他们任何赖帐的机会。

    投机取巧的希望太渺茫了,剩下来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跟上形势努力干活,争取出成绩;要么离开德鑫。

    没有人愿意离开。德鑫虽是民营机构,工资高得很。夏云又说了,接下来有很多奖励和升工资的机会。没有人不喜欢钱。背井离乡出外打拼,不就是为了成功,为了荣耀,为了体现自身价值吗?什么叫自身价值?钱是最直观的体现了。在德鑫,能得到这些。

    理清了关系,很多人便开动脑筋,想着怎么顺应潮流。

    李东华和胡海合租在德鑫旁边一条胡同里一间民房,是一个旧四合院中的一间房。两人一前一后回四合院的路上,自然也谈到了夏云的计划。

    李东华成绩一向不错,这次也机警地按杨汉提到的增加百分之五十这个幅度报,自认为再加把劲,完成第一个月的目标不是问题,压力比较轻。

    胡海就不这么认为了,他在自报的时候为了数字好看,可是一咬牙增加了一倍。他的成绩在老师们中只是一般,算不上出众,增加一倍也只是和李东华杨汉并肩,离潘扬还远着呢。可是真要完成,压力就大了。在一个月里翻一个月,又不是大牛市的股票,哪有什么这么容易?

    现在胡海对自己报上去的那个数字后悔不已,一直懊恼。

    李东华安慰胡海说:“夏云都说会增加邮寄广告投放了,你不要担心啦,到时候争取多上几场试听课,报名的人数不就多了?任务也就完成了。”鉴于夏云年龄小,他们背地里都统一直呼其名。

    胡海心事重重地摇了摇头,说:“每个人都这么想,试听课还不争得头破血流?”

    李东华一怔,说:“倒也是,谁都知道多上试听课多人报名。而且现在试听课是安琳负责,难保他能一碗水端平,万一他看谁不顺眼,不安排谁上也有可能。”

    胡海叹了口气,说:“就是啊。我们又不跟他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平时关系挺一般的。”

    李东华拍了拍胡海的肩头,说:“不要这么悲观嘛,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安琳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咱们想办法跟他走得近一点就是了。”

    胡海双眼一亮:“跟他走得近一点?”

    李东华点头,说:“是啊。和他搞好关系,他就算没有给咱们多安排几个班,至少不会给咱们安排少了不是?先保持原有份额再求进步嘛。”

    李东华说得不无道理,胡海陷入沉思中。

    平时没注意,还真不清楚安琳有什么爱好。这也难怪,安琳是一个新员工,刚进德鑫没多久,还只是一个工作人员。在培训机构,不成文的规定,老师可比工作人员有地位多了。有哪一个老师会去拍工作人员的马屁?如果是以前,这活儿由洪敏负责,谁都相信洪敏大公无私,他是老板,有必要偏袒谁吗?也就不用想费神了。现在想到这个,不是形势不同了嘛。安琳手里有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