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幸福临门 » 第132章 坐这里

第132章 坐这里

    对新一年的规划,夏云不用说也知道没有谁可以指望,还是得她费神。

    九四年某国产电视剧的播放让出国热由升温到大热,继而引发国人出国热潮。对英语培训机构来说,这是大机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除了做出名气,专业对口,还得有足够多的分支机构,可以方便学员就近入读。

    德鑫现在初具名气,专业也对口,差的就是分支机构了。北京城那么大,四家分支机构确实太少了。

    出国热潮也不会只在电视剧播出那段时间,总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几年。几年间德鑫肯定会再开发出新业务,保持持续发展。

    现在需要做出的,是对现有财力人力的预估,然后把明年要开的分校确定下来。为此,夏云考虑了几天,也拿不定主意。这是未来一年的规划,规划得好,德鑫再上一个台阶,规划得不好,德鑫就白白浪费一年时间了。一年,又遇到机遇,不能不慎重。

    杨汉和夏云外出,看夏云微蹙着眉,神思不属,便问:“怎么啦?”

    夏云说:“不是快元旦了嘛,我想把明年规划一下,可想来想去,明年开分校的计划总无法定下来。我怎么觉得这事有点难呢?”

    杨汉想了想,说:“确实有点难。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做年度计划的吧,可是企业不能没有目标,年度计划非做不可,要不然,岂不是瞎人摸像,往哪走都不知道。不过,你也不能单纯把目光瞄在开分校上。你应该把眼界再看高一线,应该考虑的是,明年德鑫要做多少业绩,再在这个基础上去考虑分开校的事。这样,就容易多了。”

    夏云一听大开眼界,定定地看了杨汉五分钟,把杨汉看得头都低下了,才问:“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杨汉笑着说:“你听过有一种东西叫天赋吗?我这就是了。”

    夏云当然知道他说笑,也笑着说:“那请问天赋,你觉得德鑫明年业绩定多少才合适呢?”

    杨汉“哧”地笑出声来,说:“天赋忙都忙死了,哪管这些东西。”自决定开发软件后,他确实很忙,除了在华轩上学,便是在德鑫搞研发,为了和夏云约会,忙中偷闲抽出那么一点点时间。德鑫的事,他有段时间没有关心了,实在顾不上。

    夏云说:“如果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上两三倍,会不会太夸张了,不容易实现?”

    杨汉紧了紧脖子上的围巾,说:“不是夸不夸张的问题,是怎么做才能达到的问题。只要你有决心,有对的方法,怎么会达不到呢?”

    夏云说:“现在四家分校,加上总部,五个机构,如果一年增加十家分校的话,业绩增加两倍应该有的吧?”

    杨汉说:“不能这样算。你这样是盲目的,计划不能这么做。”

    夏云站住了,仰起头问:“得怎么做?”

    杨汉紧了紧握着夏云的手,说:“外边冷,回屋里去。唉,瞧你这无头苍蝇的样子,我还是帮你吧。请我吃饭啊。”

    夏云点头:“一定请,你记得带钱包付帐啊。”

    杨汉笑,拉着夏云回了德鑫办公室。

    两人进了屋,杨汉把门关紧了,坐夏云位子上,朝夏云招手:“过来。”

    夏云奇怪:“干嘛?”

    杨汉笑着说:“做计划啊,你坐这里吧。”拍了拍自己腿上。

    夏云慢慢踱了过来,刚走到近前,杨汉一把把她搂了过去,坐腿上了。夏云摇头:“你这是趁机揩油啊。”在他腿上坐好了,又把手套脱了,拿起了笔,说:“写吧,怎么做。”

    杨汉说:“开一家分校投资多少你心里有数吧?德鑫的现有资金能支持你开多少家分校?需要留多少现金流才能够支付日常开支?目前手头又有多少可以提拔起来的管理人员能够担任分校的校长?在未来一年,你准备储存多少人才,通过什么方式储存这些人才?怎样留住这些人才?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计划不也就出来了。”

    夏云说:“我也想过呀,这不是拿不定主意吗?”

    杨汉说:“这有什么好拿不定主意的?举个例子,现金流一定要保持五万,那你就把帐上的钱除去五万,其他的用来开分校,数字不就出来了?每开一家分校又能给你带来现金流,这个涉及投资回报周期,咱今天不谈。人才呢,现在德鑫有多少人?有管理者潜质的又有多少?你要连这个都看不出来,这老板可就白当了。”

    夏云便笑了,这家伙,不声不响的,把一切都捋得门儿清,难怪软件公司坚持要控股呢。

    杨汉瞧夏云露出笑容,瞧他的眼神有点怪,一转念,问:“你是考我来着?”

    夏云哈哈笑着说:“没。”她确实没考他的想法,也没想到他能帮忙出主意。

    杨汉哪里肯信,呵了呵手便要塞进夏云领子呵她痒。夏云笑着捉住杨汉的手,又腾出另一只手,要去呵他。杨汉也抽出手,反手去捉夏云的手。两人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嘻嘻哈哈笑成一团。

    屋里有暖气,玩笑了一会,两人都觉得热了,杨汉把羽绒服脱了,帮着夏云把羽绒服也脱了,在桌上放好。

    夏云靠在杨汉怀里,听着他微微喘息。两人靠在一起,杨汉唇红齿白的脸离她是那么的近,他迷蒙的眼神像是要做些什么,只是在努力克制。

    夏云只觉得口干舌燥,不知不觉的把头靠在杨汉肩上。

    突然,两片温软潮湿的唇贴了上来,把夏云的双唇紧紧包围了。杨汉粗重的喘息声在耳边响起。

    两人亲吻良久,杨汉才轻轻松开,把夏云紧紧地拥在怀里。

    第二天,夏云把洪敏叫过来开会,继续讨论新一年计划的大事。

    两人列出现有的人才,成长起来的也就那么几个,有潜力的,不足十人。夏云把蒋如归结到有潜力的类型。那天,夏云一通话,把蒋如说得哑口无言,过几天主动过来承认错误,还是选择留下。

    德鑫还是在招聘老师和工作人员。这儿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分校校长一定是由优秀的老师担任。对于这点,安琳抗议过。夏云建议他可以转职做老师,只要试讲通得过就可以。在未来一年,新招进来的老师,又有多少能够成长起来,能够挑大梁呢?

    夏云交待洪敏:“核算一下,我们的老师和符合要求的管理人员之间的比例是多少?”

    虽然说现在已经有专门的人事经理和人事部门负责招聘,但洪敏一直保存有底案。这时拿出来一核算,加上有潜力那几位,也就百分之十左右。

    夏云沉思了一会,说:“要这么的,快速扩张的话人才跟不上。就算不快速扩张,我们可选择的人才也有限。我们是不是有针对性增加培训,帮助更多的人成长呀?”

    洪敏问:“培训?培训什么内容?”

    在九十年代初期,对员工培训还是天方夜谭的事,很多企业把人招来,扔到岗位上,也就不再理会了,能干活最好,干不了活便换人。洪敏听说对员工培训,自然迷茫。

    夏云说:“做一个摸底,看看他们想学什么,缺哪方面的知识,再决定做什么培训吧。”又想,这里是人才济济的京城,找到合适的培训讲师应该不难吧?

    洪敏答应了。

    就目前列出的人才,分校也只能开十几家,就算到明年年底,有几位老师脱颖而出符合要求,最多只能开二十家吧?选择人才这事又不能强求,需要人品好又有能力又有亲和力,也没那么容易找。

    现金流方面,夏云把财务经理叫进来,几个问题一问,就很清楚了。德鑫的现金流一向不错,开二十家分校完全没问题,接着再开还可以。

    把帐理清楚后,夏云召集各个部门负责人开会了。

    就新的财年计划这事,她心里有底,还得手下的头头脑脑们拥护,才能把活干好,把目标完成。

    听说定新财务的目标,头头脑脑们热切地议论开了,其中发言最活跃的要数贾翠翠。

    分校开得越多,人员招聘得越多,总部行政部主任的位置越有分量,贾翠翠的权力就越大。这一点,已经是用事实证明了的。现在的贾翠翠,也就是在夏云面前伸伸舌头卖卖萌,在下属和其他部门同事面前,那整个是一都市白领职业女性形象。虽然当时还没有白领一词,贾翠翠却无师自通地把这一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企业发展,员工便有机会,一听说定目标,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指向开分校,好象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夏云由着他们谈论了半个多小时,才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把明年的总业绩目标定下来?再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分校。”

    作为分校校长的李东华发言说:“我报一下,我们这几个月的业绩。新的一年做做宣传什么的,应该还会有增长。”

    潘扬也报上数字,他的分校虽然成立比李东华那边晚,沾了开公益讲座的光,成绩比李东华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