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富贵清流,雅俗人间 » 第二十七章 三夫人家投来亲戚

第二十七章 三夫人家投来亲戚

    雅俗是三岁那年入秋后进的家塾启蒙,如今快两年过去了,在家塾里,荀先生对她要求不多,只是简单教些读书识字,然后就是天天背书,毕竟当初父母也只是想让雅俗在家塾里暂待个把月,没成想学着学着就待在里面了,现在的雅俗虽说字还是认得不很多,不过已经把唐诗三百首和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了,小孩子记忆力好,但只是不知道什么意思而已。

    此时距离上场春闱殿试已过两年有余,马上三年一度的秋闱大考即将来临,早已经有秀才功名的三友和长安,此次必定要前去一显身手,所以秋闱考前,大房三房都在为孩子的赴考全力着忙,国公府家塾里,两个有秋闱赴考资格的孩子,也是不分昼夜的挑灯备战。

    对于成国公府老李家来说,秋闱考试似乎都是极其容易过的,上次秋闱三兄弟家一人一个,结果一出来,全都名题桂榜。此次赴考是大房三房各一个,最后也都桂榜有名,尤其雅俗的哥哥三友,简直是个奇人,此次秋闱乡试,直接高中解元,三房长安二哥儿也一并高中举人。

    桂榜结果一出,虽是意料之中,但也实在是令人高兴的事,不管怎么说,两个十八岁的孩子,凭着自己苦干的功夫,已经一只脚迈入仕途了。

    高兴归高兴,但两家都不敢搞得太热闹,因为明年入春即将迎来春闱和殿试,所以现在一切都要以两个孩子备考为重,千万不能和两年前长久那样,中举后家里热闹狠了,耽误备考,所以春闱直接落榜了,但这意思只能心里想想,不敢说,不然怕惹毛了二叔,毕竟是他儿子,再怎么别人也没资格说。

    长久这会子也在家里忙着备考春闱呢,且长久准备已久,又有经验,明年题名杏黄两榜基本没有问题。

    因为浩然与妻子终于交心欢好,贾夫人与陈夫人、秦夫人三妯娌每在一起时,都聊的言笑晏晏,十分幸福,不似以前那般冰雪难消,大家也就明白了,所以都不再排斥薛姨娘。

    贾夫人十分善良,在浩然和自己彼此明白过来后,知道浩然不可能再宠薛姨娘了,也就做好把薛姨娘在府里好好养着一生的打算了,薛姨娘余生多得贾夫人照顾,才得以安享儿孙孝顺的晚年。薛姨娘也没什么野心和坏心,余生过的也很安稳,就算不得宠,但也体面舒坦,还可以常常见到自己心爱的人,对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就在浩然喜得孙子与外孙子不久,成国公兄弟三家,均在为孩子春闱备考齐发力时,浩荡家中发生了一件多年难遇的事,得好好解说。

    这一日,雅俗和长远约定好去三婶子家玩,因三婶家好吃的实在太多,各色酱菜、糕点、果子应有尽有。长平哥嫂是大人,哥嫂的孩子太小,长安又得日夜忙着备考,所以三婶家里少有孩子能一起品尝,浩荡三叔一个人吃的不够趣,需要“吃友”。

    长远见到雅俗姐姐时不禁发呆,雅俗身穿薄柿地织金牡丹妆花锦绛青三镶领袖小袄裙,头上编俩细辫绕的双丫,每丫各戴一朵海棠绒花,项戴赤金雕花镶南洋明珠圈,一身打扮的可爱至极。

    长远对姐姐万分敬佩,雅俗在弟弟面前亦甚会显摆威严。

    姐弟二人来到秦夫人的嘉乐堂里,看见三婶子坐着桌前,用白玉杵臼轻轻研碎食物,旁边放置一个黄杨木多格大食盘,不同品类的干果分别盛放在食盘里,另一个小小的火炉,炉上的小砂锅里炖着香味清奇的阿胶汤,再就是两大盘刚做好的点心和一壶茶水放在桌上。

    秦夫人的嘉乐堂虽不如陈夫人的麟趾堂大气精雅,也不如贾夫人的上善堂别致贵气,却别有一番富丽精致的气息在里头,堂中一色红木雕花家具,各种各类的摆设虽不够名贵古朴,但却精致讲究,富丽奢华,看起来一角一落都花足了心思,整个屋子显得充实而不拥挤,精细而不落俗。

    秦夫人看见侄女侄子来了,赶忙起身牵着俩孩子过来,招呼俩孩子坐在桌子边,吃刚做好的蟹肉咸蛋酥和牛乳百果糕,并为孩子倒上蜂蜜菊花茶。

    浩荡三叔出去忙事了,得有一会儿才得回来,雅俗和长远就边吃边和三婶子说笑,一会儿问问这,一会儿问问那,三婶子倒是有耐心,和俩孩子聊的开,不管孩子问什么都用心解答。

    聊着聊着,忽听门外传来三叔兴奋夸张的声音,亲热喊了句:“月儿,相公我回来啦!”惊得雅俗和长远一齐回头看,俩个嘴巴上都粘着食物。

    进来的还真是三叔,怎么和三叔以前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俩孩子好像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三叔。三老爷看见侄子侄女差点有些尴尬,旋即如常,满面笑容的招呼孩子,雅俗和长远突然觉得,原来三叔在自己家里是个这么和蔼可亲的人。

    三叔不等侍女帮忙,自己先动手搬把椅子坐到三婶子身边,然后又自己给自己倒上茶,喝一口,就和妻子说开了,聊着刚才在街上的所见所闻,今天亲自买的鱼如何活蹦乱跳,跑了几家铺子才买到的,又怎么吩咐的厨房,中午做的保准叫妻子喜欢,再把家里下人上回买的鱼怎么个不好都给夸张的说了一通。三叔话语朴实,却颇幽默风趣,听的雅俗和长远都跟着咯咯笑,一时间屋里的气氛很欢乐。

    正聊着,屋里突然进来一个妇女,看起来岁数和秦夫人差不多大,就是看不出一点人气,整个人骨瘦如柴,眼睛脸颊都凹了进去,脸皮像包不紧牙齿似的,走路的样子也十分病歪歪,来人牵着一个似只有两三岁大的小男孩,小孩对秦夫人喊了声姑奶奶,眼睛只向桌上的点心看着,然后母子就习惯般的来秦夫人日常在的这间,到炕上坐着,小孩也边看着桌上糕点边磨磨蹭蹭的往炕上爬。

    雅俗和长远以为三叔家来客人了,就礼貌的站起来一边,看着三叔三婶,等三叔教怎么称呼问好。

    谁知三爷夫妇视若无睹,秦夫人不真不假的对来人笑着打声招呼,三爷都没正眼看来人,只叫侄子侄女快坐下。秦夫人的大丫鬟紫菱忙过来拿几块点心塞到那孩子手里,叫那妇女和孩子吃,然后又退回原处继续做针黹。

    不论雅俗只是个女孩,还是长远只是个庶子,但凡家里来了客人,问候礼节都是十分周全的,像三叔家里这么不把来人当回事,雅俗和长远还是第一次见。

    中午吃饭的时候更叫人惊叹,三爷买的鱼被厨房用来做了个大鱼锅,然后就是红烧羊排、清炒虾仁、酱烤猪五花、腊肉炒蒜苗、韭菜炒鸡蛋、肉末茄子,都是些小有风味的家常菜,摆起来也满满一桌。

    秦夫人给侄女侄子洗净手,叫坐上桌吃饭,浩荡也和平日里一样先坐在自己的位置,但三爷夫妻俩都没叫那对母子吃。

    这边叔侄一吃上口,那个妇女立刻缓口气,从炕上似是艰难的站起来,径直走到桌边,因为桌上没多余的碗筷,就汤锅里有双长筷子,那个妇女伸手抄起汤锅里的筷子,夹着锅里的鱼肉,直接对着锅就往嘴里塞,随即接二连三的夹着肉吞,吃停不下来,不知是馋了多少年。不等秦夫人使眼色,大丫鬟紫菱赶紧拉着那妇女,叫她坐下来吃,但那妇女被紫菱拉着时还只顾看着锅里夹鱼肉吃,吃的又舚又馋,荔枝抢着拿两副粗碗筷来递给那对母子,但那个小男孩显然等不及了,看自己母亲一吃,就急冲冲的准备用手抓盘里的肉,但是人小够不着,紫菱给她们母子揽过来绣墩坐着,尽力把座位安置的离小姐公子和老爷夫人远点,秦夫人更是极力把这对母子和侄女侄子隔开,十分病歪歪的人,吃起东西来却狼吐虎咽的精神,那小男孩手上捉着肉吃,眼睛盯着菜看,看别人一夹哪个菜就急着叫唤要哪个,好像只能自己吃不许别人吃似的。

    雅俗和长远都没见过吃东西这么不成体统且不懂礼数的,姐弟俩就看着三叔三婶,但是三叔三婶却十分习以为常,尤其是三叔的眼睛里透出一股不曾有的眼神,一种极度嫌弃却又十分悲悯的眼神,雅俗后来一直都记得三叔当时的眼神,但三叔脸上的表情却很平常。

    秦夫人满桌忙碌,倒不算招呼,只算瞎折腾,荔枝和紫菱看这对母子碗里还没吃完就赶紧给她们夹肉,看见她们要夹哪个菜就急吼吼的先帮着夹,就是特怕她们母子的筷子再伸回锅里盘里,让其他人吃到她们的口水。

    一整顿饭,秦夫人极力护着侄女侄子,啥也没吃好,三爷吃饭倒是快,就着菜连扒三碗饭,吃饱碗筷一放就行了,好像其他人和事都看不见一样,雅俗和长远吃了点,都不多,因为点心吃多了也不饿。

    雅俗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国公爷夫妇好像都知道点什么,但是听完女儿的话后也是惊叹,原来都到这个地步了。

    国公爷夫妇俩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也不甚清楚,就知道那大概是在长平大婚后不久,秦夫人娘家的四邻八乡都知道现在的秦夫人是个大富贵人了,第二年春末夏至的时候,秦夫人娘家那边有个远房侄子来京投亲,一开始没说投亲的,只说入京中讨生活,被偷了钱袋子,一家三口径直找到浩荡家里,对门房把秦夫人母家的事说的个清清楚楚,门房不知就里,就把人给带了进去。

    浩荡和秦夫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秦夫人也知道那个叫倪大柱的所谓的侄子和自己娘家关系远的不能再远,就是叫自己爹来怕也说不清楚,真想弄明白,怕要好好查一查几家家谱,只能说算得上是乡里乡亲而已。但是看着大柱子的媳妇金桂芳病弱的半死不活,就差没拄拐杖,孩子又小,所以浩荡最后就吩咐府里打扫两间客房,留亲戚一家暂住,等大柱子找到差事,再帮扶几两银子,也算做了一桩好事,为自己儿孙积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是救一家呢。

    三老爷家本是做好事,未知后面发生了什么才弄成这样,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