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复兴 » 第四章 造访孟家

第四章 造访孟家

    刘垣和母亲甘氏跟随着老者进入了村庄里面,穿过村道,来到了村东头的山坡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木质古宅,房屋坐落在在苍色的山岩的脚下。宅后的一片树林此刻也已经挂满了蓬松松的雪花,在晚霞的映照下,就像是在洁白的天鹅绒上铺了一条橙黄色的彩带。

    这美景让刘垣和甘氏看的如痴如醉,一时间竟然忘记了前行,直到老者呼唤他们,二人方才反应过来继续跟随。

    跟随老者到家后,老者就亲自将两人带到客堂,并且亲手奉茶给两人,这一行为使得刘垣和甘氏慌忙起身,躬下身,双手接过茶杯,连声道谢。几人落座后,老者便唤来家丁,吩咐他们去准备饭食,另外再收拾出两个空房间用来招待贵客。

    刘垣主动试探着询问老者:“不知父老高姓?今年多大了?家中有几口人?”。

    “老朽本姓孟,单名观,字伯霖。今年已经六十有二了。长子孟亮外出经商未归,次子孟义在郡国官学授课未归,孙子孟建离家外出游学了,家中目前仅有老朽、拙荆杨氏以及两个儿媳邹氏、钟氏四人在家”。

    刘垣不由得开口道:“厌居市井观天小,喜到君家见月多。老丈家的房屋布局和精致典雅的装潢着实让晚辈喜欢。而中庭摆放的这尊青瓷及书画更是让晚辈欣喜不已。青瓷外形精妙绝伦,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青色的瓷体素雅清新,充满生机。而这幅书画则更是了不起,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让人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想必并非是凡品吧?”

    孟观笑了笑说道:“公子过誉了,寒舍简陋,岂能担此美誉。人言道:自古道英雄出少年,在我看来,小小年纪便能有这般见识,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语,日后必有一番大作为。”

    “小儿信口胡诌,词句难登大雅之堂,如何承受的起老丈的夸赞。”

    “无妨无妨,庭中这尊青瓷和书画的来历且听老汉细细讲道来。书画和青瓷均是我父亲于延熹六年担任谯郡太守一职时陛下赏赐。”

    “想来父老祖上也是官宦世家大族。”

    “此事说起来着实让人有些惭愧。我孟家原本也是世家大族,然而家道中落,传到我父亲这辈时,更是只有父亲担任过太守一职,到任三年后受到了“党锢之祸”的牵连,被迫辞官归乡,后虽蒙大赦,但父亲年事已高,已经没有了为官的心思,因此就决定以渔樵耕读传世,以传教授徒解惑为己任。吾父去世后,我接掌了家族重任,开始大力培养族人,试图振兴我孟氏家族,然而族人的资质普遍平庸,没有出现什么出色的人才,看着振兴家族的事业逐渐无望,我心灰意冷的辞去了县令一职返回了家乡,在乡中开设了私学,传授学生。我的两个儿子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长子孟光从事商贾之事,次子孟义成为了郡国官学的博士。我本以为此生家族振兴无望,但苍天眷顾,长孙孟建自幼便聪慧过人,成了汝南郡有名的神童,未及弱冠之年便被举为孝廉,但他却以学未所成婉拒孝廉,这份心性让我欣慰不已,让我看到了孟家重振先辈荣光的希望。若非其年前便与好友游学离家,定要让他与客人见上一见。”

    “令孙可是在豫州声名远扬的孟公威?”

    “客人如何得知?”

    “如此便说得通了,数年前我便听我父亲说起过一次,说豫州汝南郡有一个青年才俊,名叫孟公威,他才思敏捷,学富五车,有成为刺史,郡守的才能,只需要稍加磨练,假以时日,成为大汉的栋梁之材也尤未可知。自那时起,父亲便以公威兄作为目标严格要求我读书学习,让我有些苦不堪言。但同时也是从那时起,公威兄的大名便被我牢牢的铭记于心。可惜,即便今天到了公威兄家中却依旧没有见到公威兄,着实是有些可惜。”

    “不知令尊是何人?如此的看重公威?”

    “家父乃中山靖王之后,汉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刘备。家父原先在豫州的时候就打算亲自登门拜访,征辟公威兄为主簿。但彼时战乱频起,政务繁忙,便没有起行。”

    孟观惊喜道:“原来令尊便是刘皇叔呀,公威有何德何能被刘皇叔这般看重呢?”

    刘垣笑了笑说道:“此次来访,没能得偿所愿,甚是憾事,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见到公威兄长,能够让小子能够一睹其风采。”

    “此事说难也难,说易倒也易,公威上月正好有家书送达家中,告知我们他此刻正在与好友在荆州游学。而恰巧公子正要前往荆州,我修书一封,让公子你代为传递,为你引荐,这岂不是两全其美之策吗?”

    “如此甚好,那刘垣便要多谢了!”

    “公子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