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四海贼 » 第28章 金矿

第28章 金矿

    现在四海团已经有了五个野战营,五个守备营,还有一个海军营。海军营也从水手连和炮手连里,各抽了一个队组建了陆战连。现在海军营的员额也都补齐了,开始了在海上巡逻训练任务。

    南夷国青壮不足一万,不是在当兵就是在当兵的路上。光正规军和地方军就有五千五百人,剩下的三千多人都是民兵。民兵里面还有刚刚运来的一千多新移民,可以说把人力使用到了极限。

    南夷国有移民一万两千多人,加上娶的土著女人和生育的孩子刚刚过两万人口。这里面还有几千光棍,从移民里找老婆,肯定不要指望了,只能努力去娶或者抢土著女人。

    南夷国还有归附的土著一万多户,十来万人口,占据了南夷岛北部土著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些土著分为了几十个部落,几百个氏族。大的部落上千户,小的部落上百户。大的氏族有上百户,小的氏族只有十几户。

    超过七成归附的土著生活在黄金城这边,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部族叛乱过。李四海之所以把野战部队都拉了过来,就是震慑他们用的。叛乱过的土著部族有几支生番,占据了金矿那边,剩下的六七支部族都是被他们裹挟的。

    南夷岛北部的土著,除了已经归附的这些,剩下的主要集中在南部内陆,西南沿海,东部沿海。这些都是温顺的熟番,比较好控制。跟南夷国交往比较多的是南部和西南部的熟番,东部那边的基本没有什么来往。

    南部和西南部的熟番部族多数靠近大肚王国,属于南夷国和大肚王国间的缓冲区域。东部的熟番并没有往来,具体的情况不了解。

    其中在南部的熟番有上万户人口,西南部和东部的熟番各有几千户人口。在靠近南部和东部的大山里面,还有着几千户生番,分十几个部落。跟南夷国有过冲突的生番部落,就超过了一半。淡水城东北部和西南部,黄金城的外围都有生番部落。

    那些生番和叛乱的熟番肯定都是要清理的,不过不是现在。现在南夷国要修筑黄金城并积蓄实力,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是摧枯拉朽。他们的土地和女人,都是光棍们喜欢的,抓捕的俘虏奴隶,也是地主喜欢的。不劳动改造个几年,谁敢让你入籍。

    李四海保留这么多军队,不是为了管理移民的,而是震慑那些归附的熟番部族。那些熟番部族多数都已经定居,开垦耕种了大片土地,每年可以跟他们收取大量的粮食和其它物产,还能娶到他们很多女人。那些熟番的赋税很高,借贷的利息也很高,可以说是南夷国的奶牛。

    熟番部族一亩水田一季只能产两石稻谷,赋税就要一石,还有很多的杂七杂八的赋税。借贷的利息要超过移民们的一倍以上,不过高利贷也被废止了。以前熟番之所以会发动叛乱,就是因为压榨太狠的原因。不过李四海自然不会做圣母婊,不压榨狠一点,土著的人口会迅速增加,将来不知道谁同化谁了。

    移民加上熟番有十几万人口,三千正规军足以压制了。这些军队用来统一南夷岛北部,也应该足够用了。之所以搞这么多的军队,都是因为外部的威胁太大,在有自保之力以前,一刻也不能放松。

    地方部队和民兵,都不能算军队。以后正规军都是火器部队,使用燧发枪和火炮。地方部队多数是使用火绳枪和小口径火炮,民兵多数是使用冷兵器。守备营就是团练兵,算是一类预备役,民兵是二类预备役,他们只能算补充兵范畴。

    五个野战营组建好了以后,其中的三个营就都被派遣到了附近的三个里。三个里距离黄金城各二十里,当初就是按照镇的标准建的。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移民只达到了里的数量。剩下的近卫营和支援营,留守在黄金城,这里还驻扎着两个守备连。

    南夷国镇驻军比较多,除了正规军以外,都会驻扎着两个守备连,里一般只会驻扎一个守备队。这是因为镇人口比较多,兵员容易筹集。而且镇里面有一支机动力量,有事可以方便去支援。

    南夷国的外部威胁很大,守备部队需要经常支援主力,里村有事情的话,还要去支援里村。里村一般都靠近熟番部族,相互之间的摩擦很多。民兵队和里守备队解决不了的事情,就需要镇里的守备营出面了。一个连不行,那就派两个,一直到打服为止。

    黄金城从种好了冬稻以后,就开始动工了。这里还新修建了一个水泥厂,城墙都是用水泥砌筑的。这边靠着山,石灰石和粘土都不缺。做碾盘的石头,建窑的耐火砖,建筑用的石头,石子,沙子,碾房的水流,这里也都很丰富。

    黄金城的地基使用的是大块毛石,用水泥砌起来的。上面是夯土的城墙,外面包的砖,也是用水泥砌的。城外还开挖了六丈宽的护城河,可以说是规模宏大。好在南夷的冬天不冷,几千青壮和士兵一直干到春天,城墙才算建好。

    这段时间宋百万也很卖力,一直往这边运送着人口。六七条大船,一个月可以运送两千多人过来。加上其它海商运送的人口,一个月能增加三千多人。

    短短几个月,南夷国增加了上万新移民,而且多数都是青壮。这些新移民半数都来到了黄金城,分配到了下面的镇里村庄。黄金城下辖的三个里,也都升级成为了镇,另外还建设了十二个里出来。

    新建的里都安置了两百青壮,升级的镇都安置了五百青壮,黄金城里面也安置了一千青壮。如果这些青壮都抢到老婆,呸,是娶到了老婆,黄金城这边马上就会迎来一次大发展。

    黄金城的城墙建好了以后,土地也很快就拍卖了出去。谁买到地皮谁自己建房子,建成什么样子就不管了。能够买得起地皮的人,多数都是淡水城那边的地主富商,还有外面新来的有钱人。很多人听说这边大开发,发财的机会有很多,纷纷来到了这里。

    外城方两里,方百米为一坊,共计有九九八十一坊。每坊十五亩,起拍价一百五十两。拍卖前面一般都是两三百两银子成交,后面三五百两银子也抢不到了。

    这里的地皮都是李四海的,只是修城墙用了几千两,后面卖地却卖了两万多两银子。开始一亩地折十几两,后面的时候三十两一亩都抢不到了。

    还是搞房地产赚钱,炒地皮几个月就翻了一倍多。李四海的目的是让大家尽快建房子,因此没有囤地自己开发。如果压着卖,五十两一亩也有人会买。

    李四海和官员们仍然居住在老城,外城主要是居民区和工商业区。老城和外城隔的不远,只隔了一里路,将来再扩张的时候,估计就连一起了。

    老城和外城之间准备再建一个内城出来,以后黄金城将会呈现一个日字形结构。外城住平民和工商业者,内城里左富右贵,王城在北方,门前有广场,两侧是衙署。

    至于以后,黄金城能够扩张到什么样子,就不是李四海所能够控制的了。也许方六里,也许方十里,也许会更大也说不定。

    这段时间四海银行扩张很快,每个镇都建了网点。从十万本金起家,短短几个月存银几十万两,又发行了几十万银票。而且这边盛产黄金,就是黄金都收储了上万两。

    这边刚刚发现了金矿的时候,短短几年时间年产量就超过了一万两沙金。后面把表层沙金淘走以后,年产逐渐的下降,一年只剩下几千两了。后面土著叛乱,金矿封闭,南夷国就失去了最大的财源。

    据说现在由于金沙变少,土著淘金水平有限,一年产量不足千两。就是在金矿关闭以前,年产量都还有三千两。只能说土著的技术太差,金子跟他们没缘分。大红毛开始是掠夺土著的金子,后面是诱骗他们的金子,金子在土著的手里面,只是价值一些食物和铁器。

    这里刚发现金矿的时候,居然发现过百余斤的狗头金。随着浅层金矿枯竭了以后,年产量自然也没有那么高了。年产千两黄金,不过折万两银子,对于李四海的吸引力自然就不大了。

    大红毛为了金子发动过几次侵掠,开始的时候还能收获颇丰,后面被生番搞的灰头土脸,损失很大。慢慢的他们开始转变策略,以诱骗无主。但是移民这边没有他们那么黑,所以土著还是跟这边交易多一点。大红毛一年所得不过百两,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淡水河在黄金城分为了三股,东面支流水量比较小,黄金就是产在这边的上游。这里离着大红毛很近,南夷国,土著,大红毛一直在这里角力。

    东南方向的支流水量中等,但西南方向的支流水量很大。那边上游居住着上万户的土著,其中三分之一是生番。黄金城下属的三镇十二里,就是建在了三条河谷里面。最近他们一直在挤压着土著的生存空间,还招揽了几千户土著归附南夷国。

    李四海隐隐感觉到,移民和生番间很快就会相遇,大规模的战事很快就会到来。现在自己必须未雨绸缪,马上派大军出发。要不去到边疆开拓的人很快就会被人打的一败涂地,损失还不知道有多么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