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烟战国:我穿越成祖龙私生子 » 第十三章:盗匪进山,危机再起

第十三章:盗匪进山,危机再起

    一场旱灾的奇袭,远远没有停息之意,反而是继续朝着神州大地肆虐开去。

    时至九月秋收,按照往年这本该是一个欢庆丰收的时节。

    然在这场大旱之下,山东六国的井田基本处于荒废搁置状态。

    就连七国之中最为富庶的秦国,此时也有些捉襟见肘。

    故此,天下列国之间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和的休兵状态。

    然之所以谓之战国,战争是必不可少的,只说相对以往的大战。

    在规模与投入上缩小了甚多。

    大旱导致粮食收成锐减,至少跌出了平均年的六成了,超过了一半。

    此时的天下列国都忙着解决本国的生计,流民,盗匪等等各项难题。

    七国之中受到危害相对较小的只有秦国,楚国与齐国。

    秦国自不必说。

    楚国在吞并吴越之后,拥有淮水平原与长江流域江南,两片富庶之地。

    加之本身地大物博然也只能勉强度日。

    齐国则依靠自己的商业与渔航之利,抵抗灾旱。

    然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的韩赵魏却是无能幸免。

    三国不仅要抵御秦军边境进犯,还得着手解决本国的经济,粮食等等一系列的民生问题。

    除了地理因素之外,为山东六国最棘手也最致命的难题便是本国的法制体系。

    魏国在经历李悝变法之后便戛然而止,其法令几乎半旧半新。

    韩国申不害的变法,赵国胡服骑射基本如出一辙,甚至还不如魏国的限度。

    山东六国的第二轮变法以及后续断断间间的新政,远没有秦国商鞅变法的力度与深彻性。

    其变法的重心也只是针对兵制,田制和商制。

    之中尤以田制最为致命,虽然第二轮变法取缔了不少井田。

    然并未冲根本上改变,井田的思想依旧根植于心。

    形成了半私地半井田的尴尬现状。

    所谓井田,是大禹建立夏之后为了管理国人所推行的一种社会生产制度。

    就是在广袤平坦的肥沃平原上,将土地化成无数个“井”字型的大方块。

    每八家一“井”,中间一块土地是公田,由八家合力耕种,收获物上缴国家。

    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孪生制,也就是——奴隶制。

    奴隶依附于私家井田主之下,(部落首领,诸侯,大小族长···)

    在夏商周乃至春秋之前,国家与国家,国人国人生产较为缓慢,人口也较为稀少。

    在那时算是非常先进和科学的制度。

    然进入春秋末期乃至战国后,随着人口,生产,征伐的加剧井田制已然不再符合大争之世的天下潮流。

    究其缘由便是,井田制只适用于生产低下,小国寡民,鸡犬相闻的上古时代。

    因此无论老子还是孔子,皆主张恢复春秋旧制,也是变相的提倡井田制。

    如此便能使天下休止兵戈,不至于礼崩乐坏,从而实现和平。

    然人口的增多,商品交换的发达,战争政变的频发,贵族官吏等私人田产,导致的生产资料剧变。

    天下便进入了物欲横流的无序争夺,这种制度便再也无以为继。

    而半新半旧的井田制,其特点便是: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加入了私田买卖。

    以往的私家井田是不允许买卖的,同时废除了封地隶农使之脱离束缚变成自由民。

    这种新式土地制度的确激发了农人勤奋耕作的积极性。

    土地私有制加入买卖之后,能够使新地主依靠财富自由扩大,这便是“田得买卖。”

    然而李悝的变法并没有废除旧贵族的私家井田,仍然保留着贵族封地和隶农。

    初期阶段确实有着不错成效,魏国也一跃成为了天下霸主。

    然随着时间推移,自由民的土地很快便被公室贵族,官吏或者实力更强的富商,大地主以各种方式巧取豪夺,据为己有。

    由于井田思想没有根除,原先的自由民便再度成为了隶农贱民。

    而三晋之中尤其以赵国的土地最为贫瘠。

    不仅要防止秦国的来犯,同时还要时刻警惕北边匈奴骑兵的南下抢掠。

    引以为豪的商业,在各种危机之下全然瘫痪无力。

    首先便是列国提高了本国的关税,商业活力大大降低。

    导致物价飞涨,财货贬值,那句富可买天下一时间也成了一句笑言。

    为了挽留无数灾民出逃别国,赵国只能依靠国库的存粮艰难赈灾救济。

    而拥有大量粮食财货的公室贵族,此时偏偏囤积起来抬高市价,大发国难财。

    一时间,山野郡县盗匪横生,就连王城邯郸也不得安生。

    烈冲的刑尉府整日忙于捉拿流寇盗匪,而组建游谍的寻找盖聂的计划不得不搁置。

    西面的秦国虽然最为强大,然面对灾旱也只能减缓东出的步伐。

    依照秦法:国库囤粮不得用于赈灾济民,只能用于军队。

    从而使得郑国的水渠也不得不减缓力度。

    在吕不韦各项政令下,加上秦国庶民以往的存粮依然能够度过。

    只是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征伐。

    因此趁着列国危机肆意,采取大战不可行,小战不可断的策略。

    这也正符合吕不韦的蚕食,称霸的思路。

    这般形势之下唯独太行山间的沙地小村却全然不受丝毫影响。

    原因在于黎悦在五月后便正确判断出了当下的形势。

    自大为村里豪挣百金之后,黎悦的声望便在沙地小村之中骤然提升。

    以至于族长大多数时候都要听她的。

    在她的建议之下,村里汇集了一百金提前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囤积。

    以便于度过灾荒。

    若是按照往年一百金的粮食,足以全村老小整整两至三年的用度。

    然为了不引起官府以及盗匪的注意,如此大量的粮食定然是不能集中购买。

    黎悦吩咐:“分批,分时,分人依次采购粮食。”

    这样的做法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是避开官府注意,尤其是杜绝盗匪的觊觎。

    弊的是市价的飞涨过快,以至于直接缩减了一半,只够大约一年的用度。

    权衡下来利大于弊。

    除此之外,黎悦还警言:“天灾时年必然横生猖獗盗匪,村里必须要组建一支壮年卫队,以防范盗匪来犯。”

    旋即在赵道的挑选之下,沙地村里组建,训练出一只五十人的民兵卫队。

    其中十人守住并侦查各处进山的入口。

    剩余的人则集中保卫半山腰间的大粮洞。

    尽管黎悦已经是足够权衡,足够细致。

    然依旧是被流窜难民所组成的盗匪所察觉。

    天黑月夜,密林之间被山风吹得哗哗作响。

    一伙破布烂衣的盗匪正摸着黑,沿着密林悄然穿行。

    这群盗匪估摸足足一百余人,超过一半以上都有短剑。

    有的甚至还有自制的轻弓,余下的即便没有铁制兵器也有棍棒在手。

    战国时期的盗匪团伙,在年年征战,游侠遍地的熏陶下。

    对一些兵法,武力基本是耳濡目染,人人都能懂上一星半点。

    而这伙儿盗匪之中,不乏江湖游侠与军中逃兵。

    为首的黑胡子便是以前赵军中的百夫长,其人身躯精壮结识,长着一张宽三角的豹子脸。

    再加那浓厚的黑胡子给人一种凶悍粗暴的可怖之感。

    因此盗匪团中便称他为——黑豹子。

    黑豹子这群盗匪,在夏忙之后便迅速撺起,断断几月之内便初具规模。

    流窜与三晋之间,所到之处无不是烧杀劫掠,一时引起了各国官府的注意。

    然韩赵魏皆因种种原因无法全力缉拿,更加助长了其嚣张的气焰与人性恶欲的膨胀。

    整个盗匪团伙在黑豹子的率领下,组织严密有章法,且个个饥肠辘辘,异常之暴戾。

    他们这伙儿盗匪原本计划摸进邯郸城中打家劫舍。

    然由于烈冲以及刑尉府的存在便只好作罢,退而求其次摸进山里。

    最初只是想着能在山里打猎,采集一些吃的。

    不想一个意外,一个鼻子灵光的人闻出了村里飘出的炊烟味道。

    于是独自潜入外围打探了整整五六日,又经过了数日的周密计划与筹备后。

    于今夜,开始正式行动——洗劫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