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妖纪实录 » 第十章 诗会开始

第十章 诗会开始

    前世生在红旗下,长在二十一世纪,任何人也不敢将人命视作草芥。但是,这个世界就有这么残酷,强者就有着绝对的统治力,帝王将相就凌驾于众生之上。但是身处这样世界,上至王侯,下至百姓,没有一人感觉到有什么不对。这种根深蒂固的奴性,世世代代扎根在他们的脑海中。

    当夜,城主府,书房内......

    “老朱,诗会办几天,小郡主可有知会?”燕公楠处理完手中的公文后揉着眉头问道。

    “回大人,小郡主说办七天,现在府上宴席都安排妥当了。”

    “诗会结束把流水账寄给郡主大人,燕某人为官清廉,莫要给政敌留下把柄。”燕公楠闭目养神,事无巨细,还是安排妥当。

    “老奴都懂。”朱管事作揖鞠躬后就退下了。

    第二天清晨,城主府......

    往日里清静的城主府现在热闹非凡,一些文人墨客,或是小有才气的江湖游子特地赶来凌天城。有的是想借此机会结下人脉,有的是想凭借宴会一鸣惊人。要知道,这个世界的读书人很看重名气。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不能通过考试入朝为官,那就试着造就名气。有了名,利自然也来了。当然妖界大路上妖师看不起武修,武修看不起读书人,读书人除了当今圣上谁也瞧不起。他们多半清高,自诩有文人风骨,理想是忠君报国、治国安邦。

    “赵县令,您正厅请。”也有地方官前来凑热闹,想和城主攀攀关系。

    其余闲散人士被安排在了偏僻一些的厅堂,偌大个城主府招待个上千人不是问题,好一个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

    此时的凌天城内城也甚是热闹,不少江湖人士闻名而来。酒楼早就人满为患,甚至外城的酒楼生意都好了不少。商家们当然乐意见到这样的场景,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整个凌天城仿佛过年一般。

    城主府中,歌舞升平,欢笑不断,柳三问和乔广一也被安排在主厅的一个角落。

    “柳兄,近日城主又以置办诗会为由,不愿见我。等诗会结束后,若城主还是不见,我等上路前往星璇学院吧。”乔广一主动开口道。

    “也好,乔兄未经至亲同意就前来退婚,恐怕无望啊。”

    “唉,本想了却尘缘,安心修行,未曾想这般坎坷。”

    “乔兄明白自己的道,相信终会剑术大成。”

    “我的剑道并不明朗,只是我知道,人间剑并未我道。因此才想撇下尘缘。”乔广一说着说着又低落起来。

    好家伙,还没想明白修行之道就急着来退婚。这个世界的小孩子啊,也真是想法不少。

    宴会第一项,是城主上台致辞。

    “各位今天能来捧场,是燕某的荣幸。当然,也是给司徒小郡主面子。但是呢,今天燕某只做东。弃笔多年,那点文墨就不在各位面前摆弄了,就由在场的各位大展才情了!老夫退却,还请司徒小郡主主持诗会。”

    说罢,屏风后走出了一位女孩。女孩看着和燕可儿同龄,一身劲装将小小的身体包裹的严严实实。再看一眼,眉目中英气逼人,小小年纪就俨然一幅巾帼英雄的模样。正是当今南陵郡郡主的千金,司徒英!那个传说中刁蛮的小郡主。

    在主厅的各位自然知道来者是司徒小郡主,纷纷端正了坐姿不敢攀谈。在南陵郡都没人敢惹的主,更何况在凌天城。

    司徒英开口道:“本小姐对诗词文章不感兴趣,但此次乃是受人所托。既然答应了,那便好好办。”

    说着,她打开了手中的一张薄纸,念道:“近日本宫闲……闲之时赏雪景,忽感世俗苦......苦”读着读着,司徒英皱起小小眉头,一张小脸马上由白变红,支支吾吾的讲不出话。

    这时,旁边的燕可儿来到司徒英的身边,作势要接过她手上的薄纸,口中还讲到:“这等小事,还是可儿代劳吧,姐姐一旁歇息即可。”

    燕城主也帮着打圆场:“郡主殿下金枝玉叶,就让可儿代劳吧,也好让我们尽尽地主之谊。”

    司徒英顺势将手中的薄纸递给了燕可儿,嘴中还说道:“正好本小姐乏了,就由可儿妹妹代为念题。”

    正厅中大家看着这场闹剧,都心知肚明,是小郡主念不来薄纸上的题。但没人敢笑,都装作不懂的样子。还纷纷附和。

    “小郡主既然乏了,就好生歇息吧。”

    “是啊是啊,城主千金宣读即可,殿下不必事事躬亲。”

    柳三问扯了扯嘴皮,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不会随便笑的。这个世界的孩子普遍都读书识字早,也会接触武道。从小就给他们广泛的接触,也好未来选定某一条路一直走下去。身为郡主之女,七八岁了常见的字还识不全,说明文字方面是不合格的。

    燕可儿接着念道:“近日殿下闲暇之时赏雪景,忽感世俗苦恼。今以雪为介,由雪及情……感念各位来席,请诸君作诗。”

    正厅中的各位都听清楚了题目,至于诸多偏厅,都是有丫鬟们代为传述。

    丫鬟们将笔墨纸砚分发下去,接下来就是在场各位的时间了。

    只见偏厅中有人皱着眉头思索,有人提笔却又放下。还有人在讨论着,交换各自的意见。

    “一首写雪景的诗,这题目也算不得新颖呐。”

    “这位仁兄注意审题呐,要由雪及情,感悟出题人当时的心境才是最难的。”

    “那我等要感悟小郡主当时的心境?这般才能做出满意的诗作?”

    “我有另外的见解,倘若诗作的意韵深长,未必就得不到小郡主的青睐。”另一位青衣男子提出了不同意见。看那模样,并非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恐怕是落榜的考生,游历江湖后带着一股孤傲。

    一心想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自身有才的同时,还会考虑到出题人的意图,投其所好。倘若再有才,说话不好听,人家还是不乐意接受,那对读书人来说岂不是埋没了才气。而江湖人就管不了那么多了,随心所欲,快意恩仇才是他们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