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掘金游戏 » 第113章 三人乒乓(二)

第113章 三人乒乓(二)

    三人乒乓,拥有二人乒乓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这很显然!

    不同于二人乒乓依照男女划分的赛制,三人乒乓抛弃了隐藏的性别歧视陋习,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无论男女,都可以在三人乒乓的台面上同台竞技!

    这不是形式上的作秀,而是有规则保障的、实实在在的平等!

    稍后,我们就会知道规则如何来保障平等。

    现在,让我们看看小牛、乌鸦、小楼的对决。

    他们三位,一个是牛,一个是鸦,一个是人。

    很明显,是不是?

    三人乒乓的平等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局限,跨越了种族。

    这还只是表象。

    更深层次的原因,存在于三人乒乓的规则。

    三人乒乓的基本玩法是圆桌上三位玩家击打传球。

    换句话说,三人乒乓中,乒乓球将按照固定顺序,循环往复地绕着圆心跳跃,依次踩过圆桌上的三块扇面区域。

    根据发球方的发球方向,乒乓球的实际运行路线可能逆时针,也可能是顺时针。

    现在,小牛、乌鸦、梅小楼正在打的,就是逆时针运行的乒乓球。这称之为反打。

    按照站位,这桌反打的乒乓球运行路线为:小牛----梅小楼----乌鸦。

    小牛作为发球手,它的下家是梅小楼,而梅小楼的下家是乌鸦,乌鸦的下家由回到小牛这里。这就形成一个闭环。

    这是一个反打的闭环。

    显然,顺时针击打传球的场面称之为正打。

    至于正打还是反打,仅仅取决于发球手的决定。而且,随之决定的,还有得分次序。

    是的,三人乒乓是有得分次序的。

    这又是一个与二人乒乓非常明显的不同点。

    传统的二人乒乓,玩家由于只有两方,所以直接开打,互相攻防得分。一方的失败,就是另一方的胜利。这是一种把胜利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理念,毫无礼仪可言。

    三人乒乓,摈弃了这种陋习,采用了更加友好、更加进步、更人性化的胜负体系。

    由于是三方参与,所以就有必要引入得分次序的概念。

    简单来说,圆桌上的三方玩家,进行的是两两对决。每一方的玩家,要同时面对两个方向。

    注意这里的“同时”只是形式上的说法。“同时”并不是真的同时,而是有先后区分的,称之为同时的“异步性”。

    仍以小牛、乌鸦、梅小楼的这桌三人乒乓为例,梅小楼在自己负责的扇面上,就需要接住小牛踢来的乒乓球,并把乒乓球打给乌鸦。

    一攻一防,完美融合在梅小楼负责的扇面里。这种攻防是同时的。

    梅小楼需要同时处理这种攻防,做出好的应对。

    这样一看,就明白了所谓的“同时的异步性”。

    梅小楼虽然同时面临两个方向,但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来球方向,那就是小牛方向的来球,此后才是传球给乌鸦。

    梅小楼需要同时注意两个方向,但只是按照顺序依次处理这两个方向。

    按照次序先后处理,就是梅小楼操作的异步性。

    很清楚!

    这就是同时的异步性。

    这正是三人乒乓的精髓。

    同时的异步性在开局阶段会非常明显,不过会随着比赛的激烈程度上升而显著降低。

    但无论如何,同时的异步性始终存在。玩家可以无限降低这种异步性,却不可能从根本上清除。

    三人乒乓的创始人、高老大这样评价同时的异步性:即使世界毁灭,也不可消除。

    正是由于不可消除,所以才有了强大的规则能力。

    三人乒乓,所有的良好性质都建立在同时的异步性之上。

    由此带来的得分次序,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得分次序,指的是发球手获得得分权。

    不同于二人乒乓的残酷的竞争机制,三人乒乓采用了更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得分体系。

    发球手通过增加乒乓球运行圈数来累计得分。乒乓球每成功运行一圈,增加一分。

    也就是说,只要发球手开始了一局三人乒乓,并保证乒乓球持续流畅运行,那么他就能持续得分。而且,得分是没有上限的,唯一的局限可能就是三位玩家的体力以及态度。

    三人乒乓,每一位玩家都有一次发球权。另外两位可能不会乐意发球手持续得分,直到永远。

    这就是三人乒乓的主要得分方式。

    可能有智商很高的人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一局正在进行的三人乒乓,只有发球手一个人得分,那么另外两位玩家仅仅是陪玩吗?他们哪里有动力给对手送分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说明有人已经开始认真思考。

    这就需要说到三人乒乓的次要得分方式——玩家从自己的下家那里得分。

    和二人乒乓一致,只要在规则允许范围内,打出一记下家无法有效接住的球,就可以得分!当然,这个时候,乒乓球的运行已经中断了,这就意味着一局游戏结束,所以这种形式的得分仅有一分,并且是每局仅限一次也只存在一次。

    这里存在递归。

    圆桌上的每个扇面,都从自己邻接的下个扇面得分,而自身又成为上家的得分对象。

    考虑到小牛是发球手,这桌三人乒乓从小牛开始。

    其中的得分次序便是,小牛从梅小楼那里得分,梅小楼从乌鸦那里得分,乌鸦从小牛这里得分。

    理论上是这样,考虑到这种次要得分方式每局只存在一次,所以只有一个玩家能够得到这一分。假如小牛发球就打出了一记非常难接的球,致使梅小楼接不住,那么小牛就只得到一分,更后站位的乌鸦甚至在还没接触到球的情况下,这局就结束了!

    显而易见,每一个发球手都会放弃次要得分方式,而去追求主要得分方式。

    这种做法的结果导致,发球手会特别照顾自己的下家,尽力确保打给下家的球容易接,以保证这段路径的完整性。

    这被业界广泛称之为“发球手准则”。

    高智商的人又有问题了——发球手可以照顾自己的下家,完成传球,那么下家会这样做吗?

    显然,下家没有照顾下家的必要,必将痛下杀手。

    再来看以小牛为发球手的这局三人乒乓。

    小牛是发球手。

    乒乓球从小牛蹄下打出后,首先踩上小牛负责的扇面,然后跳跃到小牛的下家、梅小楼的扇面。

    规则规定,乒乓球必须踩到扇面,在每个扇面上踩的次数有且只有一次。

    由于发球手准则的效应,小牛会照顾梅小楼的接球能力,所以梅小楼会很容易接到球。这样,小牛就不会从梅小楼的扇面得分。

    接下来,梅小楼需要把乒乓球打给乌鸦。

    梅小楼会痛下杀手!

    为何?

    梅小楼要中断乒乓球的运行路线!

    如果打出一记乌鸦无法接住的球,那么梅小楼就会得一分,并且成功中止这局比赛,让小牛通过累计圈数得分的计划泡汤。

    这有点恩将仇报的意思。

    但在梅小楼看来,小牛是竞争对手,及时中止这局比赛,才能避免对手获得更多分数。这样轮到他梅小楼发球时,才更容易超过对手的分数,从而取胜。

    至于恩将仇报?不存在的。

    小牛照顾梅小楼,也只不过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想要获得更多的累计圈数罢了,算不上恩情。

    因此,梅小楼的想法和做法充满合理性。

    有理由这么做。可以限制对手的优势,而且规则也鼓励这么做,因为可以得一分。

    然而,遗憾的是,乌鸦也是这么想的。

    乌鸦的想法是,及时中止这局比赛,但要在接住梅小楼的球之后。

    每一分都很宝贵,一分,也不是可以随意送给对手的。

    所以,乌鸦并不会配合梅小楼,而是会尽全力接住来球,对自己的下家、小牛,痛下杀手!

    乌鸦的想法很自然。

    避免自己的对手梅小楼得一分,并让身为发球手的小牛得零分,同时,自己得一分!

    如果乌鸦的愿望实现,那么这局由小牛发球的三人乒乓,就只有乌鸦可以得一分(也是乌鸦能够得到的最高分),而乌鸦的两位对手(小牛和梅小楼)均不得分。

    因此,乌鸦要不惜一切代价接住梅小楼的杀招,然后再打出一记让小牛接不住的高难度球。

    现在,假设小牛、梅小楼、乌鸦三位的水平接近。

    梅小楼的杀招没有难倒乌鸦,而乌鸦的绝杀也没能阻挡小牛。

    这样,乒乓球就成功运行了一圈!小牛积一分!

    新的一圈开始,小牛仍会延续发球手效应,继续照顾梅小楼。而梅小楼继续绝杀乌鸦,乌鸦接住梅小楼的绝杀,转而绝杀小牛......

    如此循环,只要大家各自尽力,乒乓球将持续运转,积累的运行圈数也将越来越多,相应地,小牛的分数会越来越高。

    当乒乓球的累计运行圈数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产生新的变化。

    此时,由于小牛的分数已经很高了,所以它的对手(梅小楼和乌鸦)就会恐慌。

    彼此的绝杀会愈演愈烈,但仍无法取得有效进展。

    但在趋于无限激烈的对抗中,发生意外是可能的,或许乌鸦崩溃,或许小牛崩盘。

    但更有可能的是,梅小楼和乌鸦会打一场默契球。

    梅小楼可以选择不接住小牛的球,即使再容易接,梅小楼也可以选择将球打飞,以送给小牛一分的代价中止这局比赛。

    如果梅小楼还在忍耐,乌鸦可能会选择缴械。毕竟,它承担的压力是最大的。

    乌鸦每次都要面临梅小楼的绝杀,要放弃是很容易的。但这意味着它要送给梅小楼一分。它甘心吗?

    前面提到,每一分都很宝贵,一分,也不是可以随意舍弃的。

    但形势不同了。

    小牛已经成为梅小楼和乌鸦共同的敌人。

    相比小牛高得吓人的分数,梅小楼和乌鸦之间再计较谁比谁高一分就没有意义了。因此,他们要联手阻止小牛!

    至于谁付出一分的代价,就看谁更有觉悟了。

    通常会有一个犹豫的阶段,称为挣扎期。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期间,小牛的分数依然在增长!

    留给梅小楼和乌鸦的时间并不多。

    如果他们无法终结下家,就只有被上家终结。

    至于何时投降,取决于小牛的分数是否突破了他们的承受极限。

    显然,放纵小牛的分数疯涨是很危险的,此时主动送给上家一分,就可遏制小牛的分数。

    虽然付出了代价,但考虑到小牛过高的分数,想要取胜,至少需要获得比小牛更高的分数才行,至于多一分少一分关系已经不大了。

    这种情况下,梅小楼和乌鸦谁来付出代价?

    理论上谁来都可以,实际上也如此。

    但根据统计数据发现,乌鸦往往会成为付出代价的那一个,而且是心甘情愿。

    为什么?

    梅小楼没有觉悟付出代价吗?他有,但乌鸦不同意。

    事实上,在这个阶段,梅小楼会尽量给乌鸦制造好球,让乌鸦好好发挥,完成对小牛的绝杀。

    然而,乌鸦力有不逮,只能自伤一分,中止小牛的疯狂得分。

    梅小楼虽然也可以主动送分,但仍会给小牛加一分,这是他和乌鸦都不愿意看到的。

    最好的结果,就是这一分存在于他和乌鸦之间,而不是给小牛。

    由于梅小楼已经给乌鸦制造了多次机会,所以乌鸦把握不住机会、引咎投降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产生变化的,不只是梅小楼的态度,还有小牛的态度。

    梅小楼接住小牛打来的容易球,并且送给乌鸦更舒服的球,让乌鸦发挥全力绝杀小牛。这种情况不是小牛所乐意的。

    归根到底,小牛是掉进了自己的圈套。

    还是打给梅小楼的球太容易了!

    太照顾梅小楼了!

    小牛照顾梅小楼,等于照顾乌鸦,等于拜托乌鸦向它小牛打出绝杀!

    这实在太蠢了!

    有人也许发现了,发球手效应此时消失了,或者说是降低了。

    小牛的态度发生转变,它会增加打出球的质量,让梅小楼不那么容易接。

    当然,梅小楼奋力去接,还是可以接住的,但是没有足够的机会为乌鸦制造好球。

    小牛就是这样通过给梅小楼增加难度,来给乌鸦施加压力,从而减轻它自己的接球压力。

    如果小牛的阴谋得逞,那么乒乓球还会有一个稳定运行期。

    除非小牛的分数彻底突破了梅小楼和乌鸦所容忍的最大限度。届时,乌鸦会主动投降,送给梅小楼一分,中止比赛。

    这称之为“高分反应”。

    每一局三人乒乓,都会有发球手准则主导的前期过程,以及高分反应的尾声。

    需要注意的是,发球手效应贯穿一局比赛的始末,只不过会有其他因素来代替其主导地位。

    总而言之,身为一个发球手,要想得分、得高分,就要照顾下家,并且在高分效应到来之前,通过给下家施加压力来传递压力给自己的上家,以此获得得分的延续。

    因此,一个优秀的得分手,不会一味地照顾下家,而是懂得给下家施加合适的压力,从而缓解来自上家的威胁。

    至于能得分到何种程度,抛开实力悬殊的情况,就取决于自己上下家的忍耐限度和斗志了。

    可以看到,三人乒乓是一种极具策略性的运动,讲究间接打击对手,非常富含智慧。

    这是规则带来的好处。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三人乒乓设计理念的革命性进步!

    那才是三人乒乓真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