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掘金游戏 » 第239章 象牙之地的霸主

第239章 象牙之地的霸主

    洞庭羽重新回到了洞庭学院的校长位置。

    不过,日常事务还是由文虎、文豹这两个副校长负责。

    在《山雨欲来》的剧本里,洞庭羽发掘了新的通关手段。

    他现在是越来越懒了,能不动则不动。

    洞庭学院的日常活动,有文虎和文豹就够了。

    大把的时间,不如拿来享受生活。

    爬爬山、钓钓鱼、游游泳、赏赏花。

    洞庭羽的日子过得很悠闲。

    除了重要人物来访,洞庭羽基本上不需要为洞庭学院的事情费心。

    这实在是轻松。

    美中不足的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集到黄金残片。

    据剧本任务介绍,黄金残片将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触发。

    不要说什么时候,就连什么是特定事件,洞庭羽也不知道。

    但这并不妨碍他享受生活。

    剧本,总会通关的。

    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

    不如在一切还不明朗之前,好好度个架!

    在洞庭羽度假的时候,孤独海流域展开了新一轮的革命行动。

    这一次行动,以横断孤独和青龙的两支装备流兵团为首,五个与横断孤独结成联盟的独立地区部队为辅,向毕升高原南部发起进攻。

    毕升高原南部,有两条著名的河流。

    思邈河、思勰河。

    毕升高原,就数两河流域环境最好。

    两河流域,坐落着流云帝国著名的象牙城。

    传说,在某个遥远的时期,远在流云帝国还没有诞生的岁月。

    两河流域,还不是一块统一的地区,而是由两百多个城邦组成的混战之地。

    按照遗留下来的考古证据,人们推测出了当时的城邦位置图。

    两百多个城邦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战争,是这里的常态。

    一言不合就开打的事情非常普遍。

    快意恩仇,在这里盛行。

    一天之间,城邦易主并不稀罕。

    实际上,当时的邦国就是以自身所属城池及周边地区为疆域。

    一座城,就是一个国家。

    一个国家的实力有多强大,取决于它的城池有多大,人口有多少。

    城池越大,可容纳的人口的就越多,可收敛的财富就越多,可以出动的兵力就越多,自身的城防也更为强大。

    较大的城池,一般不容易陷落。

    据推测,在长达三百余年的城邦混战中,大城池的失守率几乎为零。

    普遍的情况是,分布在两河流域的大城池控制自己周边的小城池,与其他大城池控制下的小城池进行作战。

    这属于抱团作战。

    抱团取暖,自古有之。

    小城池的生存之道,就是依附于大城池。

    为什么不有血性一些,后来居上?

    血性是有的,但有血性的人全部被杀光之后,就留下了许多聪明人。

    既然打不过,就应该示弱。

    这是两河流域战争进行到中期的一个标志性现象。

    大的城池,不再一味地征伐小城池,而是寻求威慑征服。

    换句话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只要小城池的领主愿意臣服,献上诚意,大城池就允许这些小城池继续存在。

    但要跟随大城池一起作战。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大城池的战法更为高级。

    小城池成了大城池的挡箭牌,急先锋。

    而大城池,负责在更高层面获取收益。

    这当然是不公平的。

    因此,大城池与小城池之间的征服与反政府也愈演愈烈。

    最著名的,就要数象牙之战。

    何为象牙之战?

    所谓象牙之战,就是发生在象牙之地的战争。

    需要指出的是,象牙之战仅仅是个统称,并非特指某一场战役。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多城邦时代,两河流域的战争简直如吃饭喝水一样频繁。

    有时候,人们起床,就展开一次激战,分出胜负之后,吃早餐。

    早餐之后,继续征战。

    有时候,人们连午休时间也没有,午饭甚至会推迟到晌午错才吃。

    象牙之地的战争,比这种情况还要夸张。

    曾发生过这样一次战役。

    一个城邦的士兵刚刚打了一个胜仗,正在城里吃午饭,但是另一个城邦在这个时候攻了进来。

    结果是搞笑的。

    那个刚刚打了胜仗的城邦,因为吃午饭,而没有即使守城,所以城池陷落,邦国灭亡。

    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

    很多城邦都做出了应对之策。

    以后,士兵们吃饭,都只能在城墙上吃,不允许擅离岗位!

    一旦有人跑回家吃饭,就是重罪,甚至直接杀头。

    这样的确有些残忍,但却很有效。

    再也没有发生过因为吃午饭而亡国的事情。

    就算敌人在午饭时分打过来,城墙上吃饭的士兵也能立即放下饭碗,拿起兵器迎敌。

    有人形容那个时代,是一手端饭碗,一手拿兵器。

    这种形容或许有些可笑,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真是写照。

    因为邦国太小,一旦士兵们都回家吃饭了,城池基本上就是形同虚设。

    象牙之地的邦国,就要面临这种棘手的情况。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叫象牙之地,而不是狼牙之地,狗牙之地,虎牙之地?

    是因为那里有象牙吗?

    是的。

    象牙之地有象牙,还很多。

    准确地说,象牙之地,有大象,很多大象。

    这是一种奇观。

    据考证,当时的两河流域,大概有超过十万头大象。

    而象牙之地,就聚集超过五万头大象!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是说,每一亩土地上,就至少有一头大象,在象牙之地。

    如此密集的象群,一旦嘶鸣,就是万象更新。

    象群行进之时,象牙如林,森然一片。

    实际上,象牙之地之所以会有如此众多的大象,除了这个地方气候适宜、食物丰富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的豢养。

    是的,象牙之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确可以吸引更多的象群扎根于此,

    但更重要的,是人类的驱使。

    在多城邦时期,人类的数量远没有现在众多。

    甚至于,人的数量,还不及大象的数量。

    但是,大象却成了人手里的工具。

    那个时候,大象,成了每一座城池的战略武器。

    有时候,一头大象,甚至能左右一场战役的成败!

    这是可能的。

    因为,许多城邦,都是把大象作为自身战力考虑在内的。

    一个城邦,有多强大,除了和这个城邦能够出动多少兵力有关,还与这个城邦的大象数量息息相关。

    存在这样一个说法,一头大象,顶的上十个人。

    也就是说,一头大象在战争中的作用,相当于十个士兵。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一头大象就能代替十个士兵。

    但无论如何,大象是城邦战力组成的重要部分,重要性不亚于人类士兵!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个城邦出战,入眼处,全部是高耸入云的大象,却不见人类士兵。

    因为人类士兵坐在大象的脊背上。

    这样的兵种称为象骑士。

    象骑士,是一种战略兵种。

    每每在关键性战役,或者邦国生死存亡之际,象骑士就会出现。

    这不是一个士兵骑一头大象那么简单。

    象骑士,是一种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兵种。

    据称,象骑士起码要精通骑术、驭象术、弓箭术。

    象骑士的最高境界,是人象合一。

    所谓人象合一,就是人与象,动作同步,指令同步。

    大象可以跟随骑士的意志执行各种走位,进行躲避和进攻。

    另外,大象还可以卷起砍刀,对敌挥舞。

    这是非常有威慑力的打法。

    有专家指出,多城邦时期的象骑士会训练大象卷起石块、圆木等武器砸向敌人,有点类似于投石机的工作模式。

    唯一的区别是,现在的投石机采用机械加人力的驱动模式,而当时的象骑士,则纯粹使用大象的体力。

    一开始,象骑士只是随便指挥大象卷起地上的杂物。

    渐渐地,有人发现,通过改良抛掷的物品,可以大幅度提升作战效果。

    于是,普通的石块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经过加工磨制过的锋利石块!

    是的,只要对投掷的武器稍加改良,就能很好地提升打击效果。

    这是象骑兵的第一次革新。

    随着战争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象骑兵战法被研究出来。

    各种作战样式层出不穷。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由两个大象抬着一根圆木疯狂地撞击敌人。

    这是象骑士的组合应用。

    两头大象卷起一根圆木的两端,就像两个人绷直一条绳子,去绊倒敌人。

    在有敌人蜂拥过来的时候,这样的战法就很有威力!

    大批敌人被两头大象之间的圆木撞倒。

    两头大象加一根圆木,就像一辆压路机那样,将大群的敌人碾压。

    虽然这样并不能实际杀伤敌人,但带去的心理威慑是巨大的。

    想想看,你在队伍中信心满满,趾高气扬,突然一道坚不可摧的横木冲来,如果你不弯腰闪避,或者倒地避过,就可能被撞出去好几米。

    这种象型压路机的最大作用,就是压制敌人的士气、摧毁敌人的斗志。

    因此,许多人将这种战术,称为斗志收割机。

    越是遇到队伍整齐的军队,这样的战术就越有效。

    一旦敌人被迫卧倒,我方的士兵,或者象骑兵就可乘击掩杀!

    敌人尚未从闪避姿态中起身,我方就已杀到!

    要的就是这种时间差!

    虽然象形压路机不能直接杀死敌人,但却可以创造非常有利的战机!

    除了象形压路机,还有许多杀伤力更为巨大的战术。

    象牙之地的城邦,研究了许许多多的大象战术。

    不出意外的,象牙之地出现了几个大城邦。

    实力最为强悍的,要数思邈河畔的利剑城、思勰河畔的铁盾城、思勰河下游的瀑布城。

    这三大城,构成了象牙之地的顶尖势力。

    除了这三股势力之外,还有将近五十个小城邦依附于三大城。

    以三大城为首,众多小城邦常年混战,几乎每一天都有大象嘶鸣。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象的作战艺术达到了巅峰!

    利剑城善攻,铁盾城善守,瀑布城擅长突袭。

    利剑、铁盾、瀑布,围绕象牙之地的霸权,展开了殊死搏斗。

    然而,笑到最后的,却不是利剑城,也不是铁盾城,同样不是瀑布城。

    是的,三大城殊死搏斗,只为争得象牙之地的霸主地位。

    但他们三家却最终没有成为霸主。

    象牙之地的霸主,属于象谷城。

    象谷城,是何方神圣?竟能在三大城的夹缝中生存?还能最后夺得象牙之地的霸主地位?

    象谷城,不是神圣,只是一座不大的小城。

    但没有那个城邦,敢小瞧了它。

    因为,象谷城,就矗立在象谷的入口。

    象谷,是两河流域最大的象群栖息地。

    象谷城可以把搜刮来的大象直接塞进象谷,天然饲养园。

    象谷城虽然不大,却拥有象牙之地所有城邦中最庞大的象群数量!

    最开始,象谷城是利剑城的附庸。

    利剑城之所以能够以进攻出名,就是依赖于庞大的战略兵种——象骑兵!

    能够组建规模庞大的象骑兵,是利剑国成为利剑的首要条件。

    而组建规模庞大的象骑兵,就需要非常多的大象。

    当时,大象属于战略武器,想要从其他城邦购买,几乎不可能。

    大象,在当时,是真的有价无市。

    就算有人想卖大象,也没有人敢光明正大地买。

    买卖大象,通常是小城邦为了增加自己的防御能力。

    这个想法是很好的。

    但是,他们买来的大象一般运不回自己的城池,而是在半道上就被大城池抢走了……

    因此,就算是买,也只是大城池有胆量、有能力买。

    但即使是大城池,同样面临着被敌人抢劫的风险。

    于是,象谷城,便成了所有大城池看重的对象。

    利剑城,距离象谷城最近。

    近水楼台先得月。

    利剑城一开始选择强攻,但没有攻下。

    象谷城依托背后的象谷,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大象,就好像有使不完的战力。

    即使这些大象的训练水平不高,也能对利剑城的士兵造成不小的冲击。

    后来,利剑城改变了策略。

    围而不打,封锁了象谷城与外界交流的通道。

    长此以往,象谷城,就成了瓮中之鳖。

    象谷城,并不打算当隐士,所以就与利剑城达成了合作,组成了联盟。

    但象谷城,始终不臣服利剑城。

    利剑城,采用了一种购买大象的方法。

    什么方法?

    很简单。就是人象合一。

    利剑城在象谷城租用了练兵场,购买的大象,直接在象谷城的练兵场训练,等到形成战斗力之后,直接组合为象骑兵,返回利剑城。

    这种方法,就是直接在象谷城训练自己的象骑兵,然后以一支军队的形式回来。

    这个方法很有效!

    很少有城邦去碰这些象骑兵。

    很多时候,这些在象谷城训练的象骑兵,不返回利剑城,直接就开赴了前线!

    这种合作,使得利剑城的战力得到了保障,势如破竹。

    而象谷城,也收获了许多先进的训练经验,逐渐更新了自家的象骑兵。

    很多时候,人们只注意到了利剑城的所向披靡,却忽视了不断强大起来的象谷城。

    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象谷城,灭了利剑城。

    象谷城,从一个小城邦,一跃成为拥有多个城池的大城邦!

    后续的事情就水到渠成。

    象谷城接连打败一众城池,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了象牙之地的霸主。

    今天,象谷城遗迹依然醒目。

    两河流域,还被称为象谷之地。

    横断孤独的目标,就是拿下这片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