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边疆小镇人家 » 第二十八节 嘉城关破

第二十八节 嘉城关破

    兴州府外嘉城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突兀的大军十几日前到达嘉城关,已是攻打嘉城关十多日。守城的左良将军乃左太后娘家四哥第三子,自幼喜好刀枪武艺,少时投身定北军。二十几年前,朝廷判定定北军统帅通敌,祁老将军一头触死在金銮殿上,祁家儿郎年满十四岁斩首,十四岁以下男丁和妇孺发配西南烟瘴之地。定北军番号取消,军士被打乱编入各边军和州府军中。

    左良当时在定北军中任校尉,定北军编制消除,左家在禁卫军中给他某了职位,左良出身定北军,不忿朝堂,远走嘉城关,已二十余载。

    又五日后,朝堂的先锋部队到达嘉城关,先锋将军乃长公主之子,自幼拜得名师,武艺超群,亲卫军出身。先锋部队乃急行军,军备粮草皆在押送的路上,一时倒是给嘉城关守军造成很大压力。

    嘉城关下就是兴州府,随着战事越发激烈,兴州府下各城的城门紧闭,只开一小门,进出城都要经过严格排查。抚远县已是风声鹤唳,抚远县乃兴州府最北边,紧邻嘉城关,一旦嘉城关破,抚远县第一个遭受鞑靼人的屠刀。

    县衙贴了告示:朝堂大军已抵达嘉城关,必大败鞑靼人。城里民众,需万众一心,关门闭户,少在街上走动,城门关闭,严禁出城。

    大户人家找了门路,打点守门的士兵,夜里逃出城去,普通人家也都收拾了细软,若真城破,一家人也只得逃亡。

    郭小虎半个月前已从馨山书院回来,郭老三赵氏接了李氏和小丫头麦儿来铺子后街的宅子。三日前,郭老头郭老大敲开了郭老三租住的宅子,一家人连夜收拾细软,连带着李氏和麦儿,由郭老头接回了郭家老宅。

    夜里,小虎突然张开了眼睛,掀开被子下了炕,穿上外面的大袄,推门出了屋。这些日子以来,郭家人都是和衣而卧。小虎出了屋,飞身跃上院墙,又一个挺拔跃上屋顶,向北望去,只见嘉城关方向火光冲天,隐有喊杀声从北边传来。

    小虎暗自说了声不好,嘉城关怕是破了。忙跳下屋顶,转身回屋,叫醒了三房人,又叫醒了郭家众人。一炷香功夫,郭家人已是收拾好了两辆螺车,一辆郭老大驾车,一辆郭老三驾车,车上放了细软和粮食,郭老头郭老太抱着郭小郎坐在郭大朗赶的车上,李氏坐在郭老三赶的车上,其余众人压在车后跟着。骡车一路向南城门而去。郭老四作为抚远县的县尉大人,今夜和主薄值守县衙,如今刚回家睡了不到一个时辰,疲乏的很。郭老太看老儿子浑身无力的样子,心疼的叫儿子坐上了骡车。也幸亏郭老四今夜值守换班,要不郭家人避难还要去找郭老四,一家人分散开了,兵荒马乱,再聚齐就不容易了。

    郭家人赶着骡车,行至元宝街左近,忽听的街上各处响声,衙役敲锣打鼓,呼和着让民众往南城门和东城门去。郭家众人行道南城门处,已是乌泱泱一大片,出了南城门,官道上骑马的,赶车的,走路的,往岳州府方向去。郭家人行至城门五里处,再回头,抚远县已是火光冲天,抚远县破了。没了嘉城关,抚远县根本抵挡不了鞑靼人的军队。郭老大和郭老三甩着鞭子驱赶骡车,郭家人也小跑着跟在车左右,抚远县逃出的民众,加紧脚步往南逃奔去。

    郭家人算是出城早的一拨,两辆骡车前后紧紧的挨着,不至于被慌乱逃亡的人们冲散。小虎看着身后抚远县城的火光,眉头紧锁。若是骑兵追出城来,不肖片刻功夫就能追上。一阵嘈杂声中,后方传来了喊杀和哭喊声,鞑子骑兵追出城了。人们忙四散的往官道两旁的田地里跑,郭老大和郭老三也忙赶车下了官道,往田里赶去,田地垄沟顺着官道的方向,骡车赶在上面嘎噔嘎噔压过一个一个垄沟,倒不如走路来的快。听着喊杀声越来越近,郭老大和郭老三扶了郭老头郭老头和李氏下来,弃了骡车和大袋的粮食,背上细软,往东跑去。腊月十八,月亮缺了个边挂在夜幕上空,人们下了官道,往西或往东,依然成群结队,骑兵只分散成两队,依然砍瓜切菜似的收割着性命。

    “爹,这么多人,目标太大,骑兵早晚追上来。不如分散开来。”。赵氏扶着李氏,郭月和小虎护在左右,郭老三跟在后面,麦儿护在郭月旁边。小虎回头对着他爹说。郭老三略微思索下,也觉得小虎说的有理。就边走边喊了起来:“大家分散开逃命,骑兵不好追。大家快分散开。”只是郭老三和小虎大声的呼喊,逃命的人只顾着逃跑,对其他都充耳不闻。

    “老三,喊啥,还不快跑,你是怕蛮子兵不知道你是咋的。”前面的郭家众人听的声音,郭老头对着郭老三咆哮到。

    “爹,两条腿的人还能跑过四条腿的畜生?早晚得追上来,分开跑大家活命得机会大。”郭老三对着郭老头解释。

    “快跑啊,蛮子兵追过来了。”这功夫后边又喊了起来。借着月光,清晰的看见五个骑兵在人群的后面,满头的小辫子,带着毡帽,上半身穿着皮甲,坐在马上,如入无人之境,弯腰收割着普通百姓的性命。鞑靼人的骑兵分成了几个五人的小队,各路追杀了过来。

    只听的后面一片哭喊哀嚎之声,人们恨得咬牙切齿,可无能为力,只能埋着头更快的跑起来。终是被骑兵一路追杀了过来,后面早已是哀鸿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