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乾朝往事 » 第一章 楼观山

第一章 楼观山

    楼观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云雾缭绕的夜色中。

    山高约有八百丈,位于京城琴都①以北,两者相距约有百里。

    曾有文人雅士以诗赞之,“百里琴都见黛山,巍峨万仞②名楼观”,是说远在百里之外的琴都之人,登上楼阁高台便能欣赏到这巍峨秀美的青山,遂名为楼观山。然而不免夸大其词,拔高了山姿。

    由蜿蜒深幽小道上到山腰,藏有一座衰败破落的古寺庙,经久失修的痕迹比比皆是。似老人的暮气沉沉,又似岁月的酒气儿厚重。

    寺庙房顶的青瓦因失色而黑黝黝的,房脊上的跑兽③显然走失了伴儿,环寺的石栏杆破破烂烂——裂痕和雕纹的腐蚀遍体可见。

    夜深雾重,秋月朦胧,寺外光线更显暗淡昏沉,唯独正殿中几盏烛火摇曳着,努力振作着精神驱散着一丝丝侵入屋内来的寒意。

    殿中诸多影子也都各自摇曳着,它们来自皮肉脱落的漆木柱子,须弥座上供奉的神情悲悯的古旧雕像,头顶发髻、额束黑带、身着华服的肃穆老人,还来自一众统统着黑色武士服、黑带束额的坚毅汉子——他们半跪无言地环着这位老人,目光坚定不移地注视着他——他萧索的背影。

    这时,轻盈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了,一名同样装束的武士迅速进殿也半跪在了老人一步之遥,血腥味霎时浓了几分,空气像又凉了几分。老人背对着武士,长袖里揣着手,正举头静静凝望着面前的神像,一动不动。

    “禀曹公”,他抱拳说道,传出腰间佩剑的声响,“寺内搜寻得男女共六十七人,其中三人惊惶无措跌死山崖,其余人等绑缚在法堂④内,点了迷幻香均已昏睡过去了”。

    老人“嗯”了一声,算是回答。片刻又叹息道,“小小古刹,竟藏匿六十七人之多,想来既是我大周日薄西山时流民之弊已成大患,又赖当今战事连年不休所致”。

    老人背过身来,环视殿内众人,众人也都依循着他锋锐而嵌了些疲态的目光。

    “国已不国,我等避无可避,不似此等无知无志小民!”老人最后看向了身前的汉子,问道:“秦末,杂家单独交代你的事,如何?”

    “回曹公,属下于寮房⑤内发现一批发僧人,这厮怀里竟私藏鸡腿一对儿,值此乱境此人尚且奸猾可恨,知为人选。属下将他反绑在寮房圆柱上,绳子打得活结,随即假意去搜捕他人。这厮果然不消一刻钟便挣脱了去,还胆大摸到法堂边的老树根儿上观察我等行事。属下挑了两个面目可憎的僧人打出钻心的痛喊声,这厮一听便连滚带爬摸小道下山去了。”

    “嗯,知道了,”老人忽的颜色、声音庄穆了几分,“先帝训练供养诸君多时了,下赐丰厚抚恤于诸君之亲属,以保他们后半世不落小康之家,顾复之恩⑥诸君业已报还,今时今日,正是诸君遵昔日之誓、以身许国之时!”

    众人通通抱拳,目光坚毅而哀切地齐声回道:“捐躯报国,九死无悔!”昏沉的烛光与老人的目光都落在这些青壮汉子的脸上,落在他们的眼里,落在袅袅消散的“悔”字的尾声里。

    老人随即往身侧一让,一张与他齐胸高的供桌上显露出一小块方寸地来,此前像是被他看起来瘦弱的身躯藏起来了似的。众人也都移目过去,那是一个裹在襁褓中——在外是金边龙纹点缀的丝绸、内里是舒服暖和的棉帛——的熟睡的婴儿,只见这可人儿闭着眼、粉嘟嘟的小脸和鲜艳的唇瓣,还有烛光中轻轻翕动的鼻翼。

    “我等竭命保护的,是最后的希望,是帝国微弱的火种”,老人转身轻抚着婴儿的襁褓,看着孩子的脸庞目光和声色都柔和了下来,“他有朝一日必将重现大周的国祚和荣光……可惜我等唯有在黄泉方能共同见证了!”

    随着殿内静了下来,针落可闻,殿外的世界仿佛恢复了活力!西北的风拂过楼观的山林,“沙沙、沙沙”的律动如同大地的呼吸;风像千百年来掠过寺庙的屋檐那样又穿行了过去,“叮铃、叮铃”的檐铃声清越而又萦转;更远处不时传来鸟兽的鸣声,在这风中夜里显得好生凄厉!

    小半个时辰后,一切都被打破了。

    ×××××

    ①原大周的都城,历史上因盛产良琴而得名,王朝更迭,大乾开明皇帝即位后力主改弦更张,于开明元年改称“青都”,呼应其声形;青指青龙,即“天之四灵”之一的东方之神,主木,代表色为“青”,呼应其意形。

    ②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万仞约为16100米或18400米。

    ③指脊兽,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

    ④寺院中集众说法的场所。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法堂的布置,除佛像外,主要是在堂中设法座,供宣讲佛法之用。

    ⑤寺庙中的僧舍。

    ⑥意思是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出自《诗经·小雅·蓼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