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龙潜四海 » 第十六章 天涛收徒

第十六章 天涛收徒

    二师弟候锦是刘云逸刚满八岁这年来的。

    张天涛领候锦到观里时,候锦已经十四岁,张天涛把观里所有人集中到后院,正式让候锦行了拜师礼后,他以候锦是自己第一个正式所收的弟子、而且要比刘云逸大六岁为由,要刘云逸称候锦为大师兄。而刘云逸却执意不肯,坚称自己这么多年从小到现在一直叫他师傅,难道这“师父”二字这么早开始叫是白叫的,凭什么要叫比自己后来的人为师兄,如果不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以后如果还有年龄大的来拜师,那岂不是要乱套。这是张天涛第一次收弟子,并不知道江湖上都是以先入门为长,而不管谁的年龄大,他想了想,觉得刘云逸说的也对,并且观内各执事也认为应以先来后到为序,所以他便立下先来为长的门规,要候锦称刘云逸为大师兄。

    后来刘云逸才知道候锦是因为家里被土匪打劫,恰好张天涛路过遇见,于是出手将土匪赶跑。只是没想到他晚到一步,候锦的父母为了保护候锦却被土匪所伤,并且伤势已非常严重。张天涛虽然尽力救治,但最终候锦的父母还是因为伤势过重而无法医治,就在当天先后离候锦而去。

    张天涛帮候锦处理完他父母后事,见他如今父母双亡、生世可怜,并且瞧他身体也还结实,确也算是习武之材,便将他带在身边。为避免土匪又继续为害乡里,在多方打听后终于确定土匪落脚之处,于是找到土匪并将他们一锅端掉,也算替候锦父母报了仇后,就带候锦上了山。

    三师弟马志辉比候锦晚来三个月。他与候锦年龄相仿,只比候锦小了几个月,是离真武观山下三十里地沿河镇上一大户人家的儿子。

    马志辉从小不爱读书,就喜欢武枪弄棒,一心想到少林出家学武。父母打了他不知多少次,始终还是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他学武。但又怕他跑远,只好托人请了些附近有些名气的江湖中人来家里教他,才教了几天,他就不满意了,认为这些人没有真本事,只会些三脚猫功夫便来教人,全都是纯属来骗吃骗喝的。其实也怪不得这些人,他们虽只会些粗浅功夫,但敢于杀人越货,所以才会在附近有些名气。

    就在马志辉的父母没办法的情况下,偶然听一个朋友提起到真武观去烧香,才突然恍然大悟般想起自己去真武观里上香时遇到的张观主,时常就听说来找他比武的江湖豪士全都败在了他手下,这不就是活脱脱摆在眼前的一位现成武学大师。只是听说这张观主到目前都没有收徒,如果想要他收徒只怕是难上加难,因为他身边除了一个从小就跟着他的小孩管他叫师傅,真武观开观这么多年就从来没见他收过其他弟子。大家香客之间有几个好事的还在窃窃私语,说跟在他身边的小孩就是他出家前自己所生的小孩,只是因为出家,把小孩带在身边不方便叫“爹爹”,所以才叫的“师傅”。

    马志辉的父母心想只要多捐些香火钱,再找些熟人去说道说道,说不定张观主便答应了。于是他们叫上几个经常去上香,和张观主比较熟络又会说话的朋友,硬起头皮抬了大些礼物到真武观,并捐了许多香火钱,托朋友劝张观主收马志辉为徒。

    张天涛起初不肯答应,叫知客退还了他们抬上来的所有礼物与香火钱,说现在还不打算收徒,先要容他考虑一下,知客只得眼巴巴的见这么多香火钱被退。其实张天涛是担心马志辉家发家不正,如果发家不正,那么家风肯定不好,家风不好的情况下,马志辉的人品可能也就不怎么样了,因为学武最注重的便是人品,如果招了一个人品不端的,待他学会了武功,那以后可能就会为害一方了,况且这是张天涛正式收的第一个徒弟,所以他慎之又慎。

    张天涛待他们下山几日后,于暗地里到沿河镇上多方打听,得知马志辉家是做药材生意,并不是靠欺压乡邻、鱼肉乡里而发的家,在镇上的口碑也还算好,心想他们如果心诚肯定还会再来,等他们再次来了便答应收下马志辉为徒。哪知就这么过了半年,马志辉的父母没有再带马志辉到观里来拜师,却在家里又四处访了几个武师来,却都又被马志辉赶跑了。就在马志辉的父母一筹莫展之际,上次陪他们一同去真武观的朋友说张观主已经开始收徒,而且还亲眼所见了那个徒弟。于是第二次抬了更多礼物又到真武观来。张天涛这次事先已了解过马志辉家情况,只是等了半年,才见马志辉和他父母再次上山,在劝他父母答应将礼物抬下山后才收他为徒。殊不知马志辉和他父母如果在第一次下山不久后又继续来拜师,那么马志辉就要先候锦一步入师门,那他也就是二师弟了。后来马志辉的父母虽将礼物抬下山,却又先后多次到真武观里来捐了许多香火钱。

    至于四师弟王强、五师弟张跃、六师弟赵华都是十一、二岁左右,张天涛陆陆继继因为其他原因收上山的徒弟,或因江湖朋友介绍,或因香客引荐,总之来时都要比刘云逸大上三、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