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龙潜四海 » 第八十一章 灵隐寺

第八十一章 灵隐寺

    秋灵子道:“现在未时,等任大侠他们到来,大家商量一下,要追上他们应当也很快。”

    候锦正纳闷怎么只有秋灵子一人,于是一旁东张西望,听秋灵子说,于是问道:“秋灵道长,任大侠和其他几派英雄前辈还没到吗?”

    秋灵子道:“应该快到了吧!”说完又问二人道:“反正在这里等他们也无事,道长我考考你二人可知这灵隐寺的由来?”

    刘云逸和候锦两人情不自禁地抓耳挠腮地想了半天,回道:“弟子不知,还望道长相告。”

    秋灵子道:“你二人本是道观之人,对江湖上的一些佛门、道观要心中有数才行,虽说佛、教各不相同,但都是修行之处,心中清楚当外人问起时就不会被外人小瞧了。”

    刘云逸道:“谢谢道长教诲,弟子定当牢记,还望道长相告。”

    秋灵子叫二人坐下,于是说道:“这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相传天竺僧人慧理至此,见飞来峰若隐若现,他便认为这里是‘仙灵所隐’之地,遂面山建寺,取名‘灵隐’,这灵隐寺比少林寺建寺还早了一百多年,所以在佛寺里地位较高。灵隐寺初建时规模也不大,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梁朝,当时梁朝皇帝叫梁武帝的下了一个诏,这个诏就是‘舍道归佛’,也就是舍去道教而归依佛教,将佛教立为国教,然后赐田给灵隐寺进行扩建,于是灵隐寺就开始大兴土木、建寺立塔,灵隐寺由于得到梁武帝的青睐,在梁朝时就开始粗具规模、香火也就渐渐旺盛起来。可是才过了五十多年,到了北周武帝时,周武帝宣布废佛,下令僧徒还俗,并焚烧寺内法器佛典,灵隐寺一下就此陷入冷寂荒漠之中。灵隐寺这一荒漠便荒漠了二十多年,到隋文帝时恢复佛教,灵隐寺才又慢慢有了些香火,但是灵隐寺这香火也一直不旺,就这样过了二百来年,到唐武宗时,唐武宗又废佛,灵隐寺直接寺毁僧散,烟火熄灭。灵隐寺就这样在历史中消失了一百多年,直到后汉天福年间吴越王才在灵隐寺的废墟之上又重建灵隐寺,并直接将灵隐寺扩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灵隐寺一时间便又开始香火旺盛起来,寺内僧人最多时曾达三千之众。后来经过后周、北宋、南宋到元仁宗时,灵隐寺一直都得到皇家亲睐,香火更是长盛不衰,可到元顺帝时,由于兵火不断,灵隐寺又直接毁于兵火,即使当时的住持叫辅良的虽然立即重建,但由于经费不足,辅良住持仅仅建了伽蓝堂和方丈室。到了我们大明洪武时,朱元璋这皇帝可能因为登基之前曾当过和尚,对和尚也特别优待,在洪武三年时把灵隐寺当时的住持见心直接招到京城去说法,见心在京城说法时那架势别说有多热闹,直接是轰动整个朝野,京城里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非常喜欢净心说法,简直就是四众归敬,朱元璋甚至还亲自封他为‘十大高僧’之一,并亲授他金褴袈裟,灵隐寺这才又开始香火渐盛,只是听说这净心已修成正果,现在这灵隐寺的住持是他的徒弟慧明大师。”

    秋灵子一口气道来,刘云逸与候锦都听得入了迷。刘云逸心想我们真武观才建了一、二十年,与这千年古寺现在真的无法相比,只要真武观也能照今发展下去,就是千年后也不比这灵隐寺差。听秋灵子说完,刘云逸叹道:“这灵隐寺听道长道来也是唏嘘不已,只是随着朝代的更替,也跟着几起几落,说来也算见证了我们汉人的历史,只是希望不管寺庙也好、道观也好,都一直香火旺盛下去,这香火旺盛就说明我们老百姓生活也就好过了。”

    “哦弥陀佛,小施主能有如此见地,一语道破这世间真相,小僧自愧不如。”

    刘云逸突闻有人说话,而且话声就在自己耳边,他先是一惊,觉得凭自己的耳力不可能听不到有人靠近,但偏偏自己就是没有听见,于是转头想要看看是谁,却见身后并没人,只有一老和尚站在自己十丈开外,于是回过头来,确认自己身边除了秋灵子与候锦,着实没有其他人,心中难免疑惑刚才近在咫尺的话音难道是老和尚所说,心想自己是不是有了错觉,不由得揉了下眼睛,深怕自己看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