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复婚交响曲 » Part 229

Part 229

    杨柏不断的给杨小艳写着信,诉说着自己到达深圳的诸多情况。

    1977年的时候,由于香港的问题突出,又恰逢当时香港女王大寿,决定特赦一批人进入香港。

    很多人便聚集在东门侯机外准备逃跑,那个时候的深圳人只是想四处奔波,想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如今改革开放,再不用逃去香港,反而是从香港学艺回来之后,回到了自己从小长到大的地方创业。

    现在的深圳人说:

    不管他乡再好都比不上自己的家

    改革开放了,深圳我回来了!

    杨柏来信,给小艳寄了一些照片。

    一张是自己的单人宿舍,给小艳看一张不用占用空间的写字台。

    第二张是与深圳第一个别墅区的合影。

    小艳也算是,第一次见什么样的房子叫别墅了。

    最后一张照片是杨柏过生日的时候,新同事们为他买了人生的第一个生日蛋糕,第一次为他点上生日蜡烛,第一次的许愿,都挺有意思的。

    深圳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

    这里并不大,但是杨柏和杨松自认为,却是可以称自己为第一代来深建设者。

    到了那里,他们先是去应聘到了一家玩具厂的工作。

    他们下了火车后,就偶然在大街上,看到了玩具厂招工的启事。

    于是,他们想先稳定的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再找商机。

    启事上写的明明白白,是需要考试的。

    杨柏说:

    “小艳,你是知道我这水平的。没有报什么希望,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考试,没想到一下子就录取了。但杨松没考上。”

    当时一次招收200人,有1500多人去报名。

    考试题目都是香港出的。

    杨柏还记得有一个题目,具体是考的是背包如何分。

    深圳找工作,目前看,还不是很容易。

    当地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要么到生产组去工作,要么等着顶替父母的工作。

    我能得到这样一份工作,真的是特别的开心。

    其实,杨柏的父母听说要到深圳去工作,他们是充满了忧虑,更不同意去那里做生意。

    万慧来两口子更是半开着玩笑的劝告杨柏:

    “那里离资本主义社会很近,太危险了,不要去。”

    但由于工作上的挫折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激起了杨柏跟杨松动身的勇气。

    他跟小艳说:

    决定去看看,不行再回来。

    上了班,可是宿舍还没有盖好。

    于是杨柏和一帮同事被安排在了还没有人入住的一个别墅里。

    尽管是别墅,但当时周围全是杂草丛生的荒地,没水没电。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个女的,一看周围还有坟就吓哭了。

    于是三天里就走掉了26人,不到三个月,当时同来的150人,就剩了不到78人了。

    宿舍的床前,支着两块木板做成的简易桌子,这就是不占空间的写字台了。

    慢慢的,宿舍有了,走廊里还经常有人模仿香港歌星唱歌;

    过生日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杨柏第一次吃上了生日蛋糕……

    深圳的生活,杨柏慢慢发现还是多姿多彩的,很快就如鱼得水了。

    日子久了,他给杨小艳寄了一些衣服,有一件流行的乔其纱衬衣,还有一条牛仔裤。

    这些衣服都是托人从香港带回来的,因为当时周围根本没有服装店。

    就连给小艳发的几张照片,都是到香港冲印的。

    照片后面还印着“香港冲印、色调迷人”的字样。

    那时,蛇口也没有冲印店。

    其实,他跟小艳说,自己最难过的是想小艳的时候。

    只能通过写信和家里联络,有急事也只能发电报。

    过去,小艳能看到,能摸到,现在回到那间宿舍里,只要躺在床上,就想起小艳,很难捱过晚上的时间。

    全厂只有一部电话,号码是四位数,主要是厂区负责和香港联系业务的。

    杨松到一家照相馆里帮工。

    他是半天的时间工作,其余的时间就跟人学着做点小生意。

    后来,杨松又换了一家滑旱冰帮工,也是半天。

    过去,从没有听过滑旱冰。

    还是杨松在那里帮工,杨柏去看他,才看到的。

    杨柏的两个同事,一对青年男女,来自不同的城市,可是两人一见如故,很快陷入热恋。

    家人知道后,不到三个月,两人就结婚了。

    他们两家帮他们购置了当地的结婚三大件:

    彩电、冰箱、洗衣机,春节回家之前,又特地到照相馆照了结婚照。

    结婚照就在照相馆里拍的,可以选择四个背景版本。

    杨柏说,照片上的新娘穿着流行的白色婚纱,手里还捧着一束塑料花。

    他是第一次见新娘不穿红。

    杨柏说,再回家,也要准备和杨小艳生个孩子。

    看到同事有的小夫妻,媳妇带着孩子来看他,别提多牛了。

    那位同事怀抱婴儿的照片,吸引了所有同事争相传看:

    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年轻的父亲第一次抱起襁褓中的儿子,满面笑容又紧张得不知所措。

    还跟杨柏显摆:

    “第一次看到我儿子时,他一睁开眼就会笑,好可爱。”

    虽然同事是笑着回忆说的,但杨柏感觉特别有炫耀的成份。

    杨柏还告诉小艳,深圳是很有历史的地方。

    1899年,中英代表勘定了中港边界线,立在他们中间的那块木碑上,写着“大清国新安县界“。

    深圳前身是宝安县,县城所在地,宝安县前身是新安县。

    1913年(民国二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在南头镇。

    而杨柏如今就住在深圳南山区南头天桥北部。

    就是过去县治的地方。

    杨小艳跟杨柏说,他走后,家乡也发生了挺大的变化。

    听薛德珠说,机场内修建职工食堂一幢,建筑面积882平方米,正经挺大的。

    今年又成立运输专业科后,再成立了货运室,编制配了6人,还配6名装卸工人,建了库房在150平方米那么大的。

    再就是,光复路那边建成了省内最大综合市场,就叫长春光复路市场,人气那是相当的旺!

    还有最后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杜十娘》特别的好看。

    希望杨柏一定要看这部电影,权当是和小艳一起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