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复婚交响曲 » Part 464

Part 464

    薛德珠老同事告诉自己,七十岁的生日就别过了。

    还有到了”坎儿“年,人就到了年老时,寿命上的关口。

    有句老话:

    “三十三大拐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总之,33、55、66、73、84都为”坎儿“年。

    甚至有人认为,人活到了这个岁数,如果顺利过去了这些”坎儿“年,便能长寿。

    否则,就可能夭折。

    于是,人们为了长寿,所以在”坎儿“年倍加小心,并想办法“破解”这些说法,以图长寿。

    而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在腰间,系上一条红布腰带。

    因为都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每到了自己的本命年和60岁以后的老人,都有系红布腰带的习俗。

    有句老话: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过去在旧社会,生活条件不好的原因,由于各种原因,人类的寿命跟现在相比,是有一定的差距,那时的平均寿命,要比现在短暂很多。

    所以,老人只要到了60之后,就会举办寿宴,以庆贺和祝福老人能够健康长寿。

    而一般农村,在做寿的时候,把七十岁称之为为“大寿”,把八十岁称之为“上寿”,到了九十岁的生日称为“老寿”。

    而百岁老人更为稀有,称为“期颐”。

    对于不同岁数的做寿都有不同的称呼和说法。

    可是,在薛德珠老同事的老家,都不给老人过70大寿,说是不吉利,原因,自然也说不清。

    所以,他专程跑来告诉薛德珠:

    “明年再过吧,老薛!我可是好心。”

    薛德珠一听,犟劲突然上来了。

    “这些年,我没想过生日,也烦过生日。今年的七十大寿,我还真的想过了。”

    于是,有了这为他过七十大寿的全家团聚的日子。

    寿日那天,薛拯三兄弟在很讲究的传统饭店,招待来自当地和外地的亲朋好友。

    薛家好多年没有这样办事情了,大儿子薛拯的婚事没有摆酒,而二儿子和三儿子的婚事,也一再耽搁。

    于是,这次寿宴,倒是吸引来自薛家多年的亲戚和朋友。

    薛拯做为长子,在寿宴开始前,站在厅中央,来了个开场白:

    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大家高兴地,迎来了我亲爱的父亲,70岁的生日!

    今天,大家欢聚一堂,为了举行父亲七十岁华诞庆典。

    在这里,我代表我们薛家的三兄弟和我们的全家人,对所有光临寒舍,并来参加我父亲寿礼的各位长辈和亲朋好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想想这些年,我们的父亲,几十年含辛茹苦、勤俭持家。

    他和妈妈,把我们三兄弟,拉扯长大成人。

    由于常年的辛勤劳作,大家都看到了老父亲的脸,留下了岁月刻画的年轮。

    他的头上,也镶嵌了春秋打造的霜花。

    所以,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首先要说的就是:

    衷心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

    我们相信,在我们三弟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兴盛繁荣!

    我们的父母亲一定会健康长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长辈、亲朋好友的光临!

    也再次祝愿父亲晚年幸福,身体健康,长寿无疆!干杯!

    薛拯的发言稿太有才华了,大家在感动之余,无不惊叹。

    薛研看出了大家的疑惑,大声说:

    “刚才大哥的发言,真的是代表了我们哥三个的心声。大哥的稿子是我小弟薛余执笔的,当然也经过了我的审查!”

    大家听了,当然笑成一团。

    “薛研,就你的嘴会说。我看呐,你说起话来,还用发言稿吗?就上来给我们讲个故事听,好不好?”

    大家的呼声下,薛研果真走到了厅中央大哥的身旁,拿过话筒,说:

    “讲就讲,这样露脸的机会,我还真的不想错过。但是,先把这稿子的执笔者薛余请上来讲两句,然后,我一定不会食言,会给在大家讲好听的故事的。”

    薛余清瘦了许多,但还是一身帽衫的走了上来。

    他转过身给坐在旁边的父母鞠了一躬,然后动情的说:

    “祝我老爸七十华诞幸福快乐!永远健康。”

    转过来,又对大家说:

    “在这里,我把杜甫的一首诗,献给在座的听: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薛余的诗读完后,万慧来和在场的几位女性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薛研也上来凑热闹,讲起了他事先说的故事:

    从前,有一农民叫胜,他为人勤劳俭朴,又正直老实。

    他种的十多亩,有稻谷、麻豆、薯、蔗、瓜、等等农作物,总比人家多收几成。

    因此,他的家境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同乡里的人,都称他为“农员外”。

    胜娶妻张氏。

    张氏有三姐妹,她排行老大。

    而三个姐妹当中,唯独她嫁给了农村种地的,二个妹妹都嫁在城里,而且夫家还都是经营生意的有钱人。

    两个妹妹和妹夫,他们仗着自己有点家财,有些看不起种田的大姐和姐夫。

    而胜夫妻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商量好了,一定要找个机会去羞辱一下他们,也出出心中的这口闷气。

    不久,正值,他们的岳母七十大寿。

    那三对女儿和女婿,自然都要来为她老人家作寿。

    一大早,胜便打发妻子,先去娘家帮个忙。

    而他自己却挑起肥粪,到菜园浇完了菜园子后,才回到家里提着寿礼,来到到城里的岳家前去祝寿。

    二位妹夫早已等得不耐烦,见胜到了这个时候才来,嘲讽说:

    “今天是个好日子,黄脚蟛蜞爬到县城里。”

    胜当然听出来是针对自己,但他并不生气,话中有话地说:

    “别看黄脚蟛蜞无架势,它爬上哪家,哪家就有福气。”

    “那今天岳母生日,不知你送来什么贺礼?”

    结果,胜把带来的田螺闪亮的银元,还告诉岳母亲,家里的田里到处都是这样的田螺。

    薛研见大家都不是很专注,便很快的把故事结了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