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曹昂,三国第一护爹宝 » 第十一章 请人代笔

第十一章 请人代笔

    韩义摆了摆手:“罢了,冲儿说得有几分道理,看着涛儿刚才态度至诚的份儿上,就不追究他找人代写祭文的事情了。”

    韩禄转而狐假虎威的斥责韩涛:“仍未快拜太叔公大人为大,未追责责罚汝。”

    韩涛再次做了个人畜无害懵懵懂懂的样子,看了看韩义和其他人都反问道。

    “这祭文本来就是我自己写的,我几时说过是请人代笔,为何要责罚于我?”

    韩涛话锋一转,使大家刚平复下来的心情又在一瞬间燃起来,脸上又露出了一丝杀意。

    韩冲也是一脸无奈地看着韩涛:“堂兄,太叔公已经不追究你找人代笔之事,你就不要再巧言狡辩,惹他老人家生气了。”

    韩义还有点不耐烦的向韩涛摆手:“赶快撤退吧,咱们也要祭拜你们的家长,别再来搅局。”

    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韩义很是压抑住了心情,很明显已很气愤,就顾忌到了灵堂上面,才没发作。

    “我所说都是事实,的确是有高人指点过我,但这篇祭文却是我自己所思,所写,并没有找人代笔。”韩涛仍执意不推。

    “好,那敢问堂兄,你所说的这位高人姓甚名谁,现在何处?不妨请出来,让我们大家结识一下。”

    韩冲看出韩涛的纠缠,有意把他引了下去。

    “这,这位高人,我请不出来。因为,因为他是在梦中指点我的......”韩涛做出一副茫然无奈的样子回应着。

    “梦中高人?我看你分明是痴人说梦才对!”

    韩禄嘲笑奚落韩涛,至此他再也不愿意继续演一副疼爱韩涛的模样。

    你们自会当着众位长辈的面做死的,我干脆直接把你们踩在脚下,使自己再也没有翻身的力量了,还能成功夺取家族执掌权。

    “韩涛,速速退下,不要再胡搅蛮缠!否则,我等可要按族规里的忤逆之罪责罚你了!”“是吗?那就把我和我弟弟叫出来吧!”一位老人出言赶走了韩涛。

    “我所说都是实话,确实是一位高人在梦中指点了我,让我茅塞顿开,背下了很多古文书籍。”

    “所以我才能写出这篇祭文,若是各位长辈不信,可以当众考我。”“好吧,那你就来试试,不过我还是要看你的了。”韩涛仍执意不退。

    “就你,背一段《论语》都要花三个月时间,你还能背下古文书籍?真是笑话。”“不知道他是什么人?!”韩禄毫不掩饰对韩涛的挖苦。

    韩涛不再申辩,直接张口高声背:“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当人们听到韩涛张口朗诵时,个个愣住了,人们听到他背起了春秋时期屈原杰作《离骚》。

    当韩涛朗诵时,大家的表情很诧异。

    《离骚》通篇共2400余字、300余句,属楚辞一类,极难熟读。

    韩冲聪明伶俐、精明过人,还用几天的工夫背过,没想到韩涛竟能在众人面前背得滚蛋,

    而他的语速也异常之快,并且一字不差,实在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当韩义听到韩涛朗诵时,他也有些吃惊。

    尽管他也不相信韩涛说的梦中高人点拨,却目睹了自己能够诵读《离骚》等难度极高的古文,依然显出几分赞许。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韩涛声嘶力竭的朗诵完后几句话,全篇《离骚》便一气呵成、一气呵成的背起来。

    “冲兄,您见多识广,不知给兄背《离骚》可有错?

    ”韩涛转向韩冲问着,脸上还带着无知,口气也很平淡,好像一副同学们做功课的样子,等着教师评论的心态。

    事实上,他早在心中想过,人们对于他手书祭文一事,一定是有疑问。

    还预料到韩禄父子一定是有意拆台,于是干脆就循着彼此的思路讲,吊起各位长辈们的食欲,又开口背了《离骚》等艰深古文一举翻身。

    “啪啪!”韩冲温柔地拍手。

    “堂兄背诵这篇《离骚》如行云流水,且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拿捏极为到位,看来应该是花费了许多时日的功夫。”

    韩涛淡淡一笑,自然明白韩冲说的再多也有道理,暗示韩涛事先抽空,特地背《离骚》以应之。

    “我刚才说了,我是背下了很多古文书籍,并非只此一篇《离骚》,各位长辈若是不信,请尽管当面出题。”

    韩涛转而与众位长辈周旋,气定神闲,似乎胸有成竹。

    “好,有本事你就把庄周的《逍遥游》背一遍!”“那是什么?”韩禄脱口为韩涛出题。

    韩冲无助地望着爸爸,叹了口气为什么爸爸这么迷茫。

    既然韩涛敢于信誓旦旦要求大家出题目,肯定有准备了,为什么还要给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呢。

    韩冲上去赶紧劝阻制止了韩涛的朗诵。

    “太叔公,此处是伯父、伯母的灵堂,并非考学之所,咱们还是先行祭拜。堂兄学识之事,我们改日再做考核不迟。”

    韩义缓缓点头:“冲儿所说有理,涛儿,你且先退下,此事日后再议。”

    和韩涛交谈时,不管韩涛刚朗诵《离骚》有没有事先做好准备,他的语调又有所缓和。

    但是能够把一篇这么拗口的古文背得滚瓜烂熟,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容易,更何况他那不识字的侄玄孙呢?

    他能够拥有这样的决心已是不容易。

    韩涛则拒绝退开,径直“扑通”地跪在韩义面前开始朗诵。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韩义没叫他再诵一遍,就开口打断。

    “涛儿,我说了,你先退下,让我们拜祭你父母。你学识之事,日后再议。”

    这个纨绔小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竟没有听从他的摆布,弄得韩义亦微感不悦,说这话的口气更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