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有黑科技签到系统 » 第49章 米饭也要上传味觉数据

第49章 米饭也要上传味觉数据

    钟文俊愣住了。

    张瀚的出招,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他原本以为,只要尽可能地修改了设计图,就可以算是新产品了,却没想到,味觉数据的编码方案才是关键。

    最终,这场官司很快就宣告结束,钟文俊再次败诉。

    让钟文俊懊恼的是,这次失败,归根到底还是跟初始密码一事有关。

    正是源于他在初始密码上的疏忽,导致老款的产品在二审时被判定为抄袭,连带着味觉数据编码方案,也被确认为属于浩瀚科技所有。

    这么一来,就算伟兴大幅修改了硬件设计图,但由于味觉数据依然如故,因此还是难以摆脱抄袭的嫌疑。

    为今之计,只有从研究新的编码方案入手,才能彻底走出浩瀚科技的阴影。

    然而,当他咨询聘请来的专家,却被告知:这可不是一时半会的事,甚至到最后能不能成功,都还是未知数。

    钟文俊心中一凉:难道就这么一直被浩瀚科技死死压制着?

    他当然不甘心,一个恶毒的计划在脑海中开始酝酿……

    张瀚对此浑然不觉,他正沉浸在浩瀚科技不断取得的进展中。

    这一天,徐超告诉他:浩瀚科技在几大电商平台开设的旗舰店,最近都出现了销量暴涨的情况。

    张瀚感到惊奇:“这些网店以前根本就卖不动,怎么现在突然就可以了呢?”

    徐超回答:“我了解了一下,是软件开发部的卢松明、赵晨曦在各大论坛发帖,起到了推动作用。”

    张瀚称赞道:“他们两位干得不错,值得表扬。不过,我看根本原因,还是在小吃店这个领域,我们取得了很大进展的缘故。”

    徐超表示赞同:“对,这是基石。以前也有人发贴,介绍过我们的产品,但怎么也带不起来,主要是因为那时我们的客户有限,现在才算条件具备了。”

    张瀚看了下公司网站的“小吃店”类别,才几天工夫,就已经发展到了500多家,速度非常快。

    与此同时,几个旗舰店售出的味觉还原器,共计达到了1300多个。

    加盟的小吃店越多,顾客的选择余地就越大,愿意单独购买味觉还原器的人也越多。

    另一方面,本区域使用味觉还原器的人越多,尚未加盟的小吃店面临的竞争压力就越大,为了避免落伍,就必须购买味觉采集器。

    就这样,小吃店和味觉还原器用户之间,形成了互相促进的关系。

    这时,张瀚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小细节:各个小吃店列出的菜品数量确实不少,但大都缺了一样必备的东西:米饭。

    徐超不以为然:“瀚哥,小吃店比拼的主要是菜好不好吃,至于米饭,各家其实是差不多的,所以没什么人上传味觉数据。”

    张瀚摇摇头:“话不能这么说。就拿我经常点餐的那家小吃店‘鸿景’来说吧,它采购的都是有机蔬菜和土鸡蛋,因此虽然菜名都很普通,但却一直颇受顾客欢迎。

    然而鸿景可不仅是菜品的味道不错,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米饭也是精益求精。

    不仅选取的都是优质大米,而且有好几种做法,比如柴火饭、红豆饭、杂粮饭等。”

    “是吗?”徐超点开“鸿景小吃店”,发现下面除了数十道菜品外,果然还列出了8种米饭。

    挨个“尝”了一下,确实各有风味。

    徐超在很多小吃店、酒楼吃过,感觉大多数店在米饭方面比较随意。

    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店选的是廉价大米,煮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

    徐超本来对此并不在意,然而在跟鸿景的米饭做了对比后,他才发现这里头差别大了去了。

    鸿景的米饭,即使就着一点咸菜,也能吃完。而其他店的米饭,则完全是靠着菜品才能下饭,如果没有菜,立刻就显得食之无味了。

    看来米饭的味觉数据也不能少,徐超在QQ群里督促各个酒楼、小吃店,将米饭的味觉数据尽快上传。

    这件事倒是不难,因为米饭的种类毕竟有限,跟菜品的数量差远了。

    没过多久,很多酒楼、小吃店就有了米饭这个条目。

    徐超“尝”了一下,结果跟他实际吃过的情形相似:大多数店的米饭,味道都很一般。

    他这才发现,像鸿景这样,连米饭这个细节也做得非常好的小吃店,相当难得。

    不过,他不好去号召所有店都向鸿景学习,毕竟这些店只是浩瀚科技的客户,而不是下属。

    好在这些店米饭的味觉数据已经放在了网上,用户迟早会注意到这里来。

    一旦用户通过对比,发现米饭的味道也是千差万别,他们自然会将米饭也作为考量的因素之一。这些店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就会主动改进了。

    徐超正在处理米饭的事情,刘星那边也有事来找张瀚:“用户们对一些小吃店意见很大啊,留言板里抱怨不少。”

    张瀚连忙问道:“他们是对什么不满意?”

    “用户们说,单凭味觉数据,会觉得菜品的味道非常不错,但真正吃到嘴里,才发现味道差远了。他们认为,菜品的食材很可能来自‘料理包’或者‘预制菜’。”

    “这确实是个问题。”张瀚听罢皱起了眉头。

    我国的餐饮业原本极具特色,同样的食材,每个厨师做出来的菜,往往带有一些个人特色。

    然而当肯德基、麦当劳引入我国之后,餐饮行业的人士发现:在两大洋快餐的店里,竟然看不到厨师。

    所有食材都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到各个门店,店里的员工只需要拆开包装,简单加工一下,就可以很快做出大量汉堡包、薯条、鸡翅等。

    餐饮行业从中见识到了标准化的威力,他们意识到,要想做大做强,标准化是必由之路。

    以国人的聪明劲,很快就发明了“料理包”、“预制菜”这两种玩意。

    说白了,就是像洋快餐那样,把食材事先做成标准化的半成品,储藏在冰柜里。如果顾客点菜,只需要拿出来简单烹饪一下,就可以出锅了。

    现代人很忙,大都不愿意点了菜后还要等很久,因此“料理包”、“预制菜”的确能够满足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但是味道嘛,那就只能“呵呵”了。

    而且关键的是,这些“料理包”、“预制菜”大多放了比较久,甚至有可能是好多年前的食材,因此营养方面也是谈不上的。

    总之,顾客能吃饱就行,除此之外别要求太多。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小吃店如果上传的是用“料理包”、“预制菜”制作的味觉数据,店老板当然知道是难以吸引到顾客的。

    于是,偷梁换柱就开始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