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有黑科技签到系统 » 第85章 张瀚同意增加职位

第85章 张瀚同意增加职位

    刘星见瀚哥答应了他的要求,很是欢欣鼓舞。

    不过,上线“外卖点餐模块”只是第一个目标,他还有第二个要求。

    早在10多天前,当江小天提出,软件开发部要扩招50人的时候,卢松明就打趣说:公司发展得太快,人员迅速增加,职位却没有跟上,僧多粥少啊。

    言语中,卢松明透露出希望得到晋升的愿望。

    赵晨曦当时也有这个意思。

    刘星将两人的话记在心里,准备找个机会,向瀚哥反映一下。

    今天时机来了。

    他对张瀚说:“还有一件事:经过这段时间的招聘,软件开发部已经有近100名员工了。

    然而在职位设置方面,软件开发部还是跟当初时一样,只有两级:我和小天是部门负责人,除此之外都是平级的普通员工。

    我觉得这不太合理,必须加以改进。

    就拿卢松明、赵晨曦来说吧,他俩来公司较早,时间上仅次于我和小天。

    他们为公司做出了很大贡献,‘猜你喜欢’能开发成功,就得益于他们以前丰富的开发经验。

    但是,他们的身份至今还是普通员工,跟新来的人没啥差别,导致在待遇上拉不开差距,有违公平原则。

    要是换做别的公司,他俩所做的贡献足以让他们升职了。

    可是以软件开发部目前的职位设置,总不能我和小天退位让贤,请他们两位来当经理、副经理吧?

    所以,在软件开发部,任何人干得再好,都是没有升职机会的,这岂非怪事?”

    “哦,你说的是这个啊。”张瀚表示:“当初,软件开发部才那么几个人,自然不会想到要设立多少职位。

    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咱们当然得与时俱进。你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想来已经有了对策,你说说该怎么改?”

    刘星回答:“目前的两级职位肯定不够用,至少得四级,可以考虑增加项目经理、小组长两个级别。

    以后,软件开发部的每个产品,都应该设置一名项目经理,负责统筹该产品的开发,对我和小天负责。

    项目经理下面,可以设若干个开发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模块。

    每个小组设小组长一名,小组下面就是普通员工了。

    表现优异的员工,可以提升为小组长,如果成绩突出,再晋升为项目经理。”

    张瀚笑道:“这么说,卢松明、赵晨曦将内定两个项目经理的职位咯?”

    刘星并不讳言:“是的,没人比他们更有资格担任项目经理了。

    他们当上项目经理之后,待遇也会相应地跟上,不再像以前那样,跟员工们没啥区别,这才符合公平原则。”

    其实,刘星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卢松明、赵晨曦有了职位的羁绊,跳槽到市场部的愿望应该就不会那么强烈了吧?

    他之所以这么想,是受到了江小天上午那番话的启发。

    由于被任命为软件开发部副经理,江小天觉得不能辜负了瀚哥的重托,因而表示绝不会跳槽。

    刘星希望依葫芦画瓢,通过授予卢松明、赵晨曦职位,让这两位得力干将能留下来,安心工作。

    对于刘星的要求,张瀚完全同意。

    连“外卖点餐模块”都放行了,设立职位一事更不算什么,况且在软件开发部员工大增的情况下,这么做确实很有必要。

    回到座位上,刘星高兴地向江小天做了个“OK”的手势。

    “瀚哥同意了?”江小天有点不敢相信。瀚哥两次让他等一等再说,逼得他差一点就要擅自行动了,没想到刘星一出马就说服了瀚哥。

    刘星点点头:“不仅如此,他还同意了软件开发部增设项目经理、小组长两级职位。”

    “这可真是太好了。”江小天喜不自禁:“至少过年前后这段时间,软件开发部可以安稳一阵子了。”

    “是啊。”刘星随后对员工们宣布了这两项决定。

    他注意到,大家的情绪明显安定了许多,没有此前那么浮躁了。

    卢松明、赵晨曦则面露惊喜,似乎十分满意。

    江小天则开始上线“外卖点餐模块”。“味觉录放”APP是他研发的,所有的改动都由他负责。

    其实,“外卖点餐模块”已经添加到“味觉录放”APP里了,只是没有对用户开放而已。

    想要启用很简单,只需在APP中添加一个按钮即可。

    江小天很快就修改完毕,经过一阵测试后,新版本的“味觉录放”APP正式发布。

    1月8日,星期二。

    上班后,徐超向张瀚汇报了跟常玉英签合同的经过。

    昨天下午,应侯丽琴的要求,张瀚派徐超去了一趟侯丽琴家。

    这本是小事一桩,交给一名业务员去办就行了,但此时业务员们恰好都外出了,于是徐超接过了这项任务。

    在侯丽琴家,徐超见到了常玉英。

    合同采用的是“蔬菜供应”类别的模板,科技园菜场那6位摊主就是这种合同。

    这可以说是目前最优惠的条款了,常玉英看过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便在合同上签了字。

    本来事情到此结束,徐超正打算告辞,侯丽琴和老公胡方云走了过来。

    侯丽琴对常玉英说:“常姐,以后咱们就是同行了,不过咱们之间可千万不要打价格战啊,那对咱们两家都不好。

    实话跟你说,做这个赚的是辛苦钱,如果竞相杀价,到后来肯定大家都没钱挣,而且饭菜的质量也将得不到保证,引起顾客不满。”

    “就是。”胡方云在旁作证:“我只给老婆打了一天的下手,就已经感觉很累了,这一行想赚点钱很不易。”

    “好说,好说。”常玉英表示:“咱们两家楼上楼下,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沟通。”

    胡方云不无忧虑地说:“目前这附近只有咱们两家,还算好协商。但将来如果有其他邻居加入这一行,他们未必肯听咱们的招呼。”

    “这倒也是。”常玉英手一摊:“真要是这样的话,我们也没有办法啊。”

    徐超承认:胡方云的担心不无道理。

    他提议:“你们的菜品最好有自己的特色,尽量不要做大路菜。这样的话,将来跟别人直接竞争的可能性就低多了。”

    常玉英感到为难:“我又没有专门学过厨艺,只会做一些常见的菜。”

    侯丽琴的情况也是类似。

    这么一来,两家的菜品就撞车了,就算两家约定好不打价格战,难道能保证后面加入的人也遵守这个规矩?

    显然,没人能打这个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