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兽面4 » 第五十二章 故事继续(一)

第五十二章 故事继续(一)

    这钢筒砼结构的井直径大约2米,下到6、7米深的时候我已感觉到明显凉爽了很多。逐渐再往下,钢筒开始变得寒意逼人,身上的衣服感觉已经偏薄。终于到了井底第一个平台,一侧各有一条横向的隧道,这些隧道借助某种气压装置撑起,看得人心惊胆战。

    继续往下终于到达灯光所在,巨大的探灯照的下面犹如白昼。再仔细看,地面有一些类似土壤的物质,挖掘后的痕迹很是奇怪。再往井中央看,原来最上面接近井口的位置装了一个滚轴,那风水绳还连接着一些类似滑轮的装置。

    我看不出什么门道,只能又从井底慢慢爬上来,到达洞口时仍然热浪滚滚,但比进来时似乎好了一些。

    出来时太阳已经偏西,继续用它残余的热量烘烤着地面,没有一丝丝王维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豪情。

    出来后觉得口渴,而且我想到:必须又要为晚饭做准备了。

    那一刻我又念及程教授的书——《滇贵考古回忆录》。这沙漠里的独立生活枯燥而且让人无可奈何,或者更准确的说,叫独立生存更为合适。人的所有体力和精力基本上都用在怎样对抗自然和使生存条件更为舒适上去了,自然很难想起、或纠结于这些之外的别的事情。

    一时间我自然而然的懂得了:生存的需要是最基本的且颇费精力的,严苛的环境使得人倾尽全力为生存做准备、而且绝大多数的准备都是不得不屈从于环境的——这就让人在枯燥和无可奈何之中平添了沮丧和无力撑到遥不可及的未来的念头。我此刻想到吃饭、喝水的需求之后,能令我热切盼望又微微感到幸福的,就是吃完饭之后读几页程教授的书。所以——即便生存已经相当艰难,保留有对生存之外的追求才是继续拥有希望和快乐的最好办法。

    做饭的时候我在想:我羡慕他人吗?

    我不知道。因为有一刹那我意识到周围某一些人很可能也正羡慕我。那是思维视界的一面反向窗子,如果你没发现它、打开它,那么你很可能一直一直在沮丧和自卑中羡慕别人的生活。

    饭菜已经不重要了,我甚至觉得随手做出的东西相当美味。

    当我着急坐下来再次打开《滇贵考古回忆录》时,心中竟忍不住有一种愿望满足的狂喜。

    “……某年某月某日,随考古队至YN省江川县李家山战国古墓群内考察。据带队的秦老师讲述,此墓葬群共有58座古墓,为战国时期的古滇国。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里的文物在令人震撼的同时,居然一钱不值。因为这里出土了大量的‘贝币’(后经统计约17万8千余件),这些属于古滇国的货币。由于古滇国远离海岸,人们并不具备跑到海边捡拾贝壳的能力,所以这种货币在当时来看是极为珍贵的。但——这种稀有的自然之物在今天看起来几乎一钱不值,因为他上面没有关于历史、关于古滇国文明的任何记载。

    多年以后,当我到达另一处‘江川’——YN省YX市江川区星云湖南岸的时候,却被同样是‘自然之物’的近千亩的荷花给吸引了,说是自然之物,你其实很容易感受到人类在这里面的重要作用的。所以我开始思考‘自然之物’的文物与‘人工文物’价值层面上的区别。

    我和昔日的校友老闵一路同游,临别之际,约定一年后此地重聚。

    一年后,我俩如约而至,旧地重游,再次来到当初分别的岸边后,在荷塘岸边的干燥处捡到一个干枯的莲蓬头。我俩感慨一年中的风吹日晒、霜打雨淋中干燥的莲蓬头居然能保留这么久。拿来看时,竟发现莲蓬头的孔里有三颗依旧饱满结实的莲子,另外有一个孔里居然有一颗大小形状如同莲子的小石子!老闵擅长书画,一见之下,惊喜万分,连连称奇,并且一定要拉着我去他家中以此莲蓬头为灵感作画相赠——这就是我家客厅悬挂的那副名为“缘遇”的国画的来历。画上是一枚带有四粒种子(其中一颗为青石色)的干枯莲蓬,右方是老闵的题字:水边莲蓬,今日偶得,既未沉沦,亦未腐朽。孔中剩有三粒坚硬如石的莲子和一粒状如莲子的石头。试想其之前因荷而生、因荷而落、一路颠沛、漂泊几何?故古诗有云:声声无限意,只在苦心中。感慨作画并属文记之……

    刚读到这段几乎要拍案称奇的文字狂喜之际,周忽然打电话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