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在蜀山当弟子 » 第四十四章 祭

第四十四章 祭

    很多年前,李怡就已经心存死志了,守护李承凌成长,是支撑他活着的第一个希望。

    三年前,那个让他心神悸动的少年李承乾,是支撑他活下来的第二个希望。

    如今,这些都不存在了。

    他走了,这个少年时为帝国征战。青年时,守兄长承诺的大唐赵王殿下走了,他的这一生,没有一天是为自己活过的。

    李心抱着李怡的尸体,口中小声说着话,偶尔发出愉悦的笑声,给他讲述着,这二十年她的快乐生活,那些发生在她身上的阴暗面,她没提一句。

    从文德殿到大明宫外,没有一个人阻拦他们前进的步伐。

    或许进宫的时候,李怡便没想着,自己还能留着命出去。

    鲜血沿着文德殿中,随着两人前进的脚步,一直滴落到大明宫外。

    “慢着!”

    出了大明宫,李心抱着李怡的身体,刚踏出一步,身后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

    停下脚步,身后来了两个小太监,一前一后往宫门外走来。

    来到近前,走在前面的太监,从后面一个太监手中接过一样物件,在李心双眼空洞的注视下,小太监双手展开一面黑色丝绸,轻轻覆盖住李怡的身体。

    太监走后,李心抱着李怡的身体慢慢往城外走去。

    出了内城,外面的行人也越来越多,而李心怪异的样子,也引得众人瞩目,不过偶尔滴落在地面上的鲜血,提醒着众人。

    没有人去招惹这样一个看起来明显惹不起的存在,即便人流再拥挤,人们依旧会从中间让出一条道来。

    从大明宫到长安城门处,十几里的路程,李心走了两个时辰。

    走到城门处时,下一刻,天色突变,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忽然刮来一阵风,四周的云层缓缓聚集,雷电不一会儿,便在云层中呼啸开来,一道闪电偶尔劈落在某个高耸山峰上,弄出一点光亮,下一刻便熄灭。

    凉风从山间吹来,片刻后,一颗颗豆粒般大小的雨滴散落而下,四周的行人感知到了滴落身上的凉意,纷纷抬头,看了看四周的天空,然后趁大雨还未落下之际,赶回家或者寻找遮风挡雨的地方。

    刚走出长安城,大雨便落了下来,狂风呼啸,暴雨借势,更是让人心中多了几分胆颤。

    任由雨滴狂风捶打在身上,李心体内真气涌出,包裹住李怡的身体,没有让一滴雨水,一缕清风打扰到他的安宁。

    泥泞的地上,雨水瞬间便积累成了一个个混黄的小水坑。

    出了长安城,往西前行十里,一个低矮的小山下,坐落着一个小山谷。

    小山谷中一半湖泊,一半陆地,前后都有绿色植被覆盖,入口处更有一排青竹做门户,当真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

    穿过竹林,湖泊前方,一座面积不大的小别院便映入眼中。

    推开门,将李怡的身体放在干净的床上,李心换了新装,穿上了妇人装扮。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上的雨终于停了,风也不吹了,头顶的云层散开,点点星光落下。

    “真好,以后就能一辈子陪着七哥了。”

    李心轻抚着李怡的苍白无血色的脸庞。

    房门外,李承乾不知何时到来,双膝跪倒在泥地里,身上的衣衫角落上,还往下滴着雨水。

    他的脸上依旧没有表情,就连心中的悲伤之色,也难以通过眼神或者神情表现出来,或许只有跪倒在这里,他才能够感觉到,自己此刻是悲伤的。

    李心推开房门,无视了李承乾的存在,踏着泥泞的路,走到别院旁的树前,从丫枝上摘下一朵鲜红如血的花,轻轻插在头上,而后又整理了一番头发,精致的像个少女,再次进入了房中。

    …………

    此后的三天中,陆续有人蒙着面来到这座小山谷在,来人蒙着面,看不出是具体面容。

    但是,每个蒙着面来到此地的人,无不是在竹林处,朝着小别院的方向深深鞠了三躬,而后有人又双膝跪地,朝着前方泥地上,额头触地,之母后起身,又在原地凝视了一两分钟的样子,这才离去。

    李承乾也在别院的门前跪了三天,不过终究是凡人之躯,不吃不喝接近四天时间,再加上心神憔悴之下,也撑不住了。

    身躯斜斜的倒在地上,原本茂密的丛林中,腾空而来两个蒙面的军士,从怀中掏出早已准备好的酱牛肉,扳开他的嘴,硬塞了些下去,又往他口中倒了些清水。

    四周原本还在祭拜的蒙面人见此一幕,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四周散去。

    不足片刻,山谷中再次宁静下来,只有倒在别院外的李承乾一人。

    …………

    长安城中,近日之内,一则流言在百姓中流传开来。

    酒楼市井之中,有人低声议论着,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听闻,则掩面而泣,稍微年轻一些的人不解,出声询问一下,却被自家大人一个巴掌扇了回去。

    可是几日下来,几十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自家儿子或孙子的陪同下,出城向西走,复行十里,来到山谷之前,见两旁的祭奠之物,也纷纷落泪祭奠。

    无声无息中,赵王李怡故去的消息,在长安城中悄然流传开来,渐渐蔓延出去。

    长安城中,一些上了年纪或者经历过赵王那个时代的人,也悄悄出城,表达和寄托自己的哀思。

    …………

    又过了一日,长安城外,落日余晖下,一个少年的身影被拉的老长。

    拖着疲惫之色,八日时间,从得知七叔失踪的那一刻开始,李承凌便驭使云雾,中途不停歇的往长安城赶,由两国边境之地,跨越几万里之遥,李承凌终于赶来了。

    第二次来长安城,站在城门之下,望着这座堪称宏伟的城池,李承凌心中依旧思绪万千。

    “希望七叔没事,不然……”

    “嗯?临近闭城,为何还有一些百姓出城?手中还都提着祭奠之物,难不成,城外有德高望重之人逝去了?”

    见到他们手中提着的祭奠物品,李承凌心中好奇,同时又有些不详之感,拦住一个老迈妇人开口问道。

    “老人家,这是往何处去?又没到清明,为何如此多的百姓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