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玄天宗录 » 第二十三章:风陵渡口

第二十三章:风陵渡口

    暂且放下君山这边事情不说,再说数月之前跟马明霞分开的无名,他的记忆力始终没有完全恢复,很多事他都想不起来,但他知道自己有很重要的事要办,至于具体是什么事,他的感觉非常模糊。

    无名认为,也许自己到了某个地方,或者看到某个人,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了,一种本能让他不断的往北方行走。

    饿了就吃点山果野菜,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躺下就睡,就这样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来到一个多风多沙,满眼望去没什么绿色植物的小镇。如果有识得地理的人就能知道这个地方已经是甘肃极北,再往前不远就是玉门关。

    小镇名为风陵镇,因为旁边就是风陵渡口,属于渭河最上游的一个渡口,是出关入关必经之地。所以,不管出关还是入关,往来人员走到这里都会歇息一晚,补充一点物资。也正因如此,所以虽然地处荒僻之地,但风陵镇却显得格外热闹。

    当无名走在风陵镇的大街上时,引来不少人注视,只因他身无长物、破衣烂衫,看起来跟乞丐无甚区别,但行走时却自有一种气度,所以周围的人也不清楚这人是怎么回事,不免就多看两眼。

    无名对于周围投来的异样目光视而不见,径直朝前走去。忽然间,无名停住了脚步,转过身来,面对的是一间铁匠铺。

    铁匠铺面南而开,两间门面,里面摆满了刀枪剑戟等兵器,一个伙计在擦拭货架上的兵器,另一个双手撑在柜台上正注视往来客商。他也看到了无名,跟其他人一样,也搞不清楚这个是做什么的,看起来像个乞丐,但又觉得不对。正瞅着呢,却见这人停在了自己店门口,并转过来面对他。

    要是换做旁人,伙计早就笑脸相迎,招呼客人进屋挑选了,可面对无名这样的,伙计一时愣了下,似乎在想这人想要干什么?所以他也没打招呼,只是看着无名,一脸不解的样子。

    这时无名说话了,他看了下货架,对伙计说道:“我需要一把剑!”

    “啊?”伙计还是愣了一下,随机连忙点头笑道:“哦,有!有!客官您里面请,随便挑!”

    无名站着没动,只是说道:“随便一把就行!”

    “好咧,您稍等!”小二转身去货架取了一把剑出来,并当着无名的面抽了出来,剑鞘相击,发出叮叮的声响。

    伙计笑脸说道:“客官您看,上好的精铁打造,削铁如泥,您看可趁手?”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剑很普通,跟上好精铁什么的没半点关系,就是一件下等品。

    无名伸手接过伙计递过来的剑,看也不看,还剑入鞘,说了声:“可以!”,然后举步就走。

    伙计可傻了,心想:就说这穷乞丐肯定没什么钱买好货,没成想他这是要硬抢。心里这样想,嘴上可不能这样说,只是马上出得店来,拦在了无名身前,赔笑道:“哎!客官您还没给钱呢?”

    无名愣了一下,似乎也记得买东西要给钱这回事,可是他浑身上下,只剩一件破长衫,哪来的钱!

    这时的无名回忆起了跟马明霞在一起的时候,路过村镇买吃买喝似乎都是那女娃娃在操办,记得她还把身上的什么东西拿到一个地方当掉,换了点钱用。

    无名看了看自己,衣服、裤子、鞋子无一不是破烂不堪,似乎这样也没法换钱来用。

    店伙计看着不知在想些什么的无名,脸色拉了下来说道:“客官,客官?您看是不是把钱给一下,也不贵,就一两银子,今日给你特价,平时这样的剑都卖二两!”

    无名看着伙计,实话实说道:“我现在没钱!”

    “没钱你买什么剑?”说着一把夺过无名手中的剑,转身进了店铺。

    当这伙计来夺剑的时候,无名至少有108种方式让他剑都碰不到,但无名觉得似乎那么做不妥,就任由伙计把剑拿走。

    无名想了想说道:“可否暂借一把剑我用,用完之后还你?”

    那伙计理都没理他,转身进了内堂。一旁擦拭兵器的伙计都乐了,转身对无名道:“客官,生意可没这么做的,如果都像您这样,我们这店不如趁早关门的好!”

    无名正想是不是离开的好,这时走过来一僧一道,来到店铺门口,对着伙计道:“小哥,帮贫道挑一把剑!”

    伙计看到这老道年近古稀,瘦小的身子,满头白发,半尺长的胡须随风飘摆,风烛残年般站在那里。一身道袍黑白相间,虽说不是新的,但也干净利落,腰悬一把长剑,眼神老道的伙计一看就知道不是凡品。

    再看旁边和尚,跟道士相仿的年龄,同样的干枯瘦小,一身粗布灰色僧袍,手拿一串念珠,正面含微笑的看着无名。

    还没等无名说话,这和尚合掌道:“施主别来无恙否?”

    无名也注意到了这一僧一道,似乎也觉得似曾相识,但却想不起来具体在哪见过。听到和尚发问,无名说道:“我们是否见过?”

    和尚笑了笑,说道:“三十年前,曾有过一面之缘!”

    “三十年前?”似乎这个数字让无名想起来什么,点头道:“确实,我们见过!”

    这个时候旁边的道长已经挑选了一把上好宝剑,伙计一看就知道这老道识货,于是开价二十两纹银,道长也不还价,如数付钱。

    道长转过身来解下腰间佩剑,双手递与无名,说道:“先生如不嫌弃,贫道这把剑尽管拿去使用!”

    无名并没接,只是看了看对方手中长剑说道:“此剑与道长已经形神交融,气运相连,不可轻易赠人!”

    那道长只是一笑,说道:“无量天尊!贫道已这般年纪,生死即在眼前,还有何物不可舍?”

    无名摇头道:“我观道长剑意在胸,似有一剑凝聚于此,倘若道长出得一剑,却无随身宝剑在手,那难免会让道长觉得遗憾。”

    道长随即收回长剑,稽首道:“先生目光如炬!”,伸手将刚买的宝剑递出,说道:“此剑也算锋利,望先生不要推辞!”

    无名也不客气,伸手接过,转身继续前行。老道长和老和尚也不紧不慢的跟在无名身后一同往前走。

    这下三人的形象就更引人注目了,试想一个破衣烂衫不知道干什么的人领着一个老道和老和尚,这种组合怎么想都让人觉得奇怪。

    但他们三个似乎并没感觉有任何奇怪的地方,穿过风陵镇大街,直径向北而去。出得风陵镇,就是风陵渡口。

    三人站在渡口观望,只见渭河从上游蜿蜒而来,经过此地,不复停歇,一路向东奔去。此地处渭河上游,河面并不宽广,水流也不湍急,渡口有大小船只十来艘,载人运货,为往来客商服务。

    三人下得渡口,老和尚叫了只船载他们过去,摆渡的老汉怎么看都觉得这三人有点奇怪,不免好奇的问道:“三位客官可是要出关?”

    道长摇头到:“我们只是到对岸即可,并不出关!”

    “哦!客官那,对岸可并没集市啊,只有几间茶棚供往来客商歇息,连个客栈都没有!如果天色赶晚,这里渡船也随即收工,如果要回来,还虚趁天早呢!”

    道长笑道:“多谢船家提醒,我们已经在风陵渡订好房间,如果事情未办妥,会趁早赶回的。”

    不多时,已到对岸,和尚付了船钱,三人随即下船来到岸上。抬眼望去,这边却如船家所言,只有几家茶棚,提供点茶水吃食,供客人歇脚,除此再无任何商铺。再往远望,隐约可见玉门关耸立远处。

    此时已近中午,三人进得一间茶棚,挑了个桌子坐下,问店家要了壶茶水。此时人不多,只三三两两,分散而坐。

    喝了几口清茶,和尚看着无名,笑道:“施主可有想起什么?”

    无名摇摇头道:“只隐约感觉好多年前与二位见过!”

    道长又问道:“那先生可记得来此地要做什么事吗?”

    无名想了想,不确定道:“似乎是要见一个人,一个等了很久的人!”

    道长点头道:“我跟大师同样是要等那个人,一个我们等了三十年的人!”

    无名看了看道长佩剑道:“道长胸中那一剑,可是为了此人?”

    老道长笑了笑道:“江湖人、江湖事、江湖了啊,都是心中那点执念,如今还未放下,说起来,真是给我三丰祖师丢脸哦!”

    和尚也笑了笑,问道:“施主自身过往的事情可有记得的?”

    无名想了想,说道:“我自己时而糊涂,时而清醒,如今唯一记得的,就是大约两年前在苏州救得一个女娃,最近这两年都是与她一起。再往前,就比较模糊了,隐约记得自己从一深山中出来,那里似乎还有别人,但也不确定。”

    “阿弥陀佛!施主心智异于常人,想来有适当时机,一切都会清楚的!”和尚双手合十道。

    这个时候,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到无名他们跟前,看着他们三人,拱手行一大礼,朗声道:“二位前辈可是广成子真人和一方禅师?”

    和尚和老道没想到这里会有人认得他们,站起来回礼道:“小施主客气了,贫道的道号就是广成子,这位是一方大师!”

    和尚也问道:“敢问小施主何方人士,会认得我这老和尚?”

    年轻人再次行礼道:“我姓谢,全名谢长风,奉爷爷之命,来此地等候各位前辈!”

    和尚跟老道士这下就明白了,笑道:“原来是谢居士后人,不知居士近来可好!”

    谢长风回道:“我爷爷这两年身体欠佳,大多时间卧床休息,上月命我来此,交代若等到几位前辈,需鞍前马后伺候着!”

    “阿弥陀佛!”一方大师道:“谢居士有心了,我等也已风烛残年,趁这口气还在,来此了解那件往事而已!”

    随机谢长风看着无名,鞠躬行礼道:“前辈可是易大侠?”

    无名先是一愣,忽而惊了一下道:“我姓易?”

    谢长风也愣了下,心想自己认错人了吗?

    广成子道长这时开口说道:“我等也只是听人这样称呼过先生,至于是否真实,我等也是不知!”

    原来无名就是三十年前以一己之力对抗玄天明尊的那个高手,而广成子和一方当时也都在泰山顶上。

    当时的武林,以少林、武当、江南慕容世家和河北谢家为最强,当年泰山顶上一战,四大武林高手均不敌玄天明尊而败北。慕容家的慕容成受伤最重,回到慕容家不到两年就因伤病而死。河北谢家谢义平虽然未死,但基本武功全废。少林一方和武当广成子虽然也受伤不轻,但后来通过潜心修养,伤势痊愈不说,武功也有不小进步。

    谢长风也是最近才知道三十年前的那段旧事,年少气盛的他仍不是很相信玄天明尊有那么高的武功,合武林四大高手都不能赢。而且这姓易的看起来犹如乞丐一般,真有那通神的武功?更何况相比旁边广成子真人的仙风道骨,和一方禅师的慈悲佛性,这姓易的看起来太普通了,看着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哪里像年近古稀之人。

    谢长风在谢家从小就被称为练武奇才,不到二十就把家传的七十二路长风刀法和三十六路排云掌练的出身入画,如今年纪轻轻,武功已经远胜他父亲。

    谢长风早就想出门闯一闯江湖了,但他家的家教很严,轻易不准他出门。幸好趁这个机会,他爷爷让他来此地见识一番,目的也是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谢长风告诉和尚他们几个,他已经来这里快一个月了,每天早上来此等候,晚上再回到风陵镇休息。

    既然说道这里了,广成子和一方大师就把知道的有关当年的事已经玄天明尊的事都说给了无名听。

    无名倒是没觉得太过惊讶,因为他也只是模模糊糊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但也还是没完全想起来。

    众人没有办法,只能说继续等待,也许无名见到玄天明尊的时候能彻底想起来也说不定。

    看天色渐晚,谢长风提议大家先返回风陵镇歇息,明日再来。渡口坐船的时候,恰巧还是早上那位船公,广成子笑道:“看来以后还需经常烦劳船家了!”

    撑船老汉看到又是他们几人,而且还多了一个年轻后生,也是笑道:“不妨事、不妨事,还得多谢几位客官照顾老汉生意呢!”

    回到风陵镇,谢长风又安排众人住宿,忙前忙后的十分周到。就这样,这一行四人早上一起坐船到对岸,旁晚又一起坐船返回风陵镇,天天如此,周围的人也都见怪不怪了。就这样,一等就是将近一个月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