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郑霸春秋 » 第72章:姬林继位

第72章:姬林继位

    周王嘱咐了一切之后,留恋的看了一眼四周。

    “哎……寡人做了五十一年的天子,但是没有做出什么贡献,愧对先王……愧对祖宗!”

    周王喃喃低语,这一番话似乎在说自己碌碌无为,也似乎在说周朝气数已尽,自己无力回天。

    尽管他的声音很轻,但是在这寂静的房间内,郑寤生和太子狐都听的清清楚楚。

    太子狐听了之后暗自下决心,自己一定要让周朝恢复昔日的荣光,要让周朝再次强大起来。

    而郑寤生的心中同样是复杂无比。

    他看的比周王和太子狐要远的多,知道周王室到了如今的这个时候,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衰败就是衰败,是没有再回光返照的一天,但是看到周王如此的神色,如此的感叹,郑寤生还是多少有些触动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自己也是周王的后人,周王室的衰微落败,郑寤生没有办法去改变,他只能在这种周王衰败的时候,努力让自己的国家更强。

    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有能力去照顾周王室,才可以让周王室的衰败不那么迅速,可以多有一些喘息的机会。

    最起码保持颜面,拥有尊严的时间要长一些,这也是郑寤生能够做到的最大程度了。

    没有了负担,解脱了身上的责任,在布置了一切的事情之后,周王终于可以闭上了自己疲惫的双眼。

    渐渐的周王双目闭合,嘴角带着一丝微笑,神色中更是透露着一种解脱。

    慢慢的,周王的呼吸停止,手也慢慢的垂落下来,整个人没有了呼吸。

    “爹……”

    太子狐观察仔细,立刻一把扑上去,抱住周王的尸体痛苦的哀嚎起来。

    房间之外,周公,召公……许多人都一一跑了进来,共同跪在地上对着周王的尸体放声痛苦。

    郑寤生也跪了下来,但是他没有哭,而是默默的看着这一切,渐渐的闭上了双眼。

    太子狐大声痛苦,神色异常的悲伤。

    太子狐的身体一直都不怎么好,此刻一番痛哭之下,直接就昏迷了过去。

    随着太子狐的昏迷,所有人都一下子愣住了,片刻之后立刻找来太医为太子狐医治。

    许久之后太子狐都没有醒过来,最终直接死了。

    周王和太子前后时间死亡,这样的事情十分罕见。

    此刻周王病死了,太子哭死了,周公,召公,还有郑寤生三人就是周王室此刻权利最高的三人。

    其中以周公和召公的爵位最高,郑寤生的实力最强。

    三人在一起商量了片刻之后决定,国家不可一日无主,既然如今周王和太子全部死了,那就只有让太子狐的儿子继位。

    这个决定也是没有办法的,于是在三人的联名下,让姬林成为了周王。

    姬林上位以后,立刻就给了自己爷爷一个谥号,为平。

    七个月之后,周平王下葬,在平王下葬之后,各路诸侯都离开了洛阳。

    郑寤生没有离开,他答应过平王要帮助周王室,而且自己是周王室上卿,在这个时候,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来处理,贴身。故而他无法离开。

    姬林对郑寤生一直都是十分不满的,自从当年太子狐被送到郑国做人质的时候,他就对郑寤生怀恨在心。

    虽然说当初郑寤生是不想让姬狐去的,但是姬林不管,他觉得自己既然上位了,那么就要算账了。

    只是如何算账,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不管怎么说郑寤生也是一方诸侯,而且郑国的实力摆在那,强大无比。

    更不用说郑寤生还是周王室的上卿,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并且人员关系也不错,和周公,召公的关系都很好。

    如果要做什么出格的事情,那的确是有些不好办。

    可是如果任由郑寤生在洛阳权倾朝野,姬林又不舒服。

    他总觉得如果不把郑寤生给弄走,就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死去的姬狐。

    想了许久都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最终无奈之下,他想到了一个简单,并且特别省事的方法。

    为了确保自己的这个方法可以有十分成功的稳定性,在前一天晚上,姬林找来了周公和召公,准备把自己的想法和这两个人先说一下,看看他们的意见和自己是不是一样的。

    “叔,寡人准备罢免郑寤生,让他回家,你们看一下这件事情怎么样啊。”

    周王的话一出,顿时就让周公和召公纷纷一愣,二人彼此相互看了一眼,都觉得有些荒唐。

    “大王,还是算了吧,老郑这么多年为我们做了很多,而且又没有犯什么错,这么做不好吧。”

    召公率先开口表示了拒绝,要知道如今的周王室,只是郑寤生在那里扶着,如果把郑寤生给罢免了,这后果有些难看。

    “是啊,大王还是忍一忍吧,郑国实力强大,而且郑寤生为人也不错,这么做不太好,会让他寒心的。”

    周公也同时劝说,他们有些想不明白,周王为什么会突然想到撤掉郑寤生。

    只是这个时候,明显不是关心这个的时候,相比于此,还是劝说大王不要做傻事的好。

    姬林一看自己手下的周公和召公都不赞成自己撤掉郑寤生,就知道这事再说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除了让自己不愉快之外就没丝毫作用。

    “你们不让我做,我还偏要做。”

    姬林内心喃喃,但是神色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挥了挥手,让周公和召公离开了。

    次日清晨,周王室大朝,所有大夫以上的官员全部都要集结。

    密密麻麻的,只见整个大殿内都站满了人,仔细一看之下人数极多,居然有七十多个,不可为不多。

    周王坐在最上方,平静的看着下方众人。

    在下方,所有大臣一共排成三排,其中周公站在左边,召公站在右边,而中间一排最前方站着的郑寤生,也就是上卿。

    这事周王室自古以来的规矩,为了纪念周公姬旦和召公辅佐成王,于是最尊贵的左边,一直是周公后人世袭。

    而右边则是召公的后人世袭。

    至于中间,便是周王室的上卿,这三个人是周王室除了周王权利最大的三个人,一般都是这三个人共同掌管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