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我有一座秘境 » 第二十七章:二十年风雨

第二十七章:二十年风雨

    时光啊,它就像潮水,它会带来一切,也会冲走一切。

    不知不觉,外界又是二十年春秋。恍若一瞬之间,犹如白驹过隙。

    大汉帝国在李杨的庇护之下,这些年风调雨顺,一片海清河晏。高产作物的推广,安定的环境带来的是人口的快速增长。

    中央政府推出了鼓励生育的计划,民间也有多子多福的思想,加上物质条件的充裕,帝国迎来人口大爆发也是理所应当。

    无论是繁华昌盛的长安还是穷乡僻壤的地方,谁家没个五六个孩子出去都会被人笑话。短短二十年,大汉帝国的人口整整增加了一千五百万有余!

    人口的增加带来的是更加充裕的兵源。如今的朝廷奉行精兵政策,正规常备部队身高低于八尺者不得录用!

    得益于李杨时不时对武帝的指点,帝国在人口,军事,科技,农业,对外国策,商业等等关乎帝国兴衰的政策上都做了巨大的调整。

    早在十几年前,武帝便发起了针对世家门阀的“圈地运动”。帝国九州之内的土地一律收归国有。这条法令刚颁布之际,自然引来无数反对之声,毕竟这是动了世家门阀们的蛋糕。

    帝国四十万常备军浩浩荡荡的开往四方,镇压不臣。冰冷的刀刃之下,偶尔有一两家不怕死的也掀不起什么浪花。

    政治的艺术是平衡的艺术,打了一棒,自然要给个甜枣。

    武帝规定,只要是九州之外的土地,无论何人,占领一县者为县令!占领一郡者为郡守!占领一州者为州牧!世袭罔替!永续荣华!

    对于这些九州之外的土地,帝国只要他们遵守帝国法令,按时缴纳赋税即可,其他一概不管,俨然一副国中之国的样子。

    不仅如此,门阀们创业之初,甚至可以花钱请帝国的正规军帮忙打仗。不愿意花钱的也可以自行在民间招募不超过两万人的部曲。

    为了让世家门阀们多多的占领土地,武帝甚至解开弓弩铠甲的禁令,民间势力均可在担保人的担保下但指定的武库购买帝国制式装备!只不过每一件装备都需要报备,装备与人绑定。

    私自贩卖给外族者及其担保人将被罚一笔巨大的金额,永远失去购买武器装备的资格。数额巨大,造成后果恶劣的,当事人处死,全家贬为奴隶。

    这条法令无疑大大遏制了武器走私,偶尔有一小部分流出也无伤大雅,毕竟法律再严苛,也总有不怕死的商人!

    农耕文明对于土地的追求是永恒的!是狂热的!

    频繁的对外征战,甚至让帝国衍生出专门服务于世家门阀的佣兵。

    在帝国各地的武装部,注册的佣兵逐年递增,到了如今,整个帝国从事这项行业的人数整整两百万有余,在人口八千多万的帝国,这个数量是非常恐怖的!

    整个帝国已经变成了巨大的战争机器,咆哮着碾碎周围的一切敌人,吞噬周围的一切土地!

    在帝国碾压式的装备种族优势下,周围的异族纷纷跪地求饶,要么申请内附,要么逃离故土。

    频繁的对外战争带来的巨大的战争红利,许多战俘和被征服的人口变成了大汉帝国的奴隶来源。

    奴隶贸易蓬勃发展,其中最收人欢迎的无疑是新罗婢和昆仑奴。

    为了避免奴隶市场蓬勃发展可能带来的血脉污染。李杨参考唐朝对于昆仑奴的做法,向武帝谏言。

    所有被交易的昆仑奴必须阉割后才能进去市场流通。如果要用来配种的,必须在其脸上烙上特殊的图案,还要有当地监管部门提供的文书。

    血脉污染太过可怕,搞不好奴隶就会反客为主,前世的高卢乌鸡就是前车之鉴。李杨是绝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这几十年里,放开束缚们的世家门阀圈地掠夺的速度让李杨都吃惊不已。

    关拢,河湟,九原的大大小小的氏族豪强们,带上部曲,召集乡党如同蝗虫般向着西域一掠而去。靠近东北的河北豪强则发起“闯关东”的征程,“走出去”力度空前绝后。

    帝国的商人们如同嗅到鱼腥的猫儿,带着辎重粮食等远征部队需要的东西,一路尾随大部队而来,商人不仅带来的沿途的补给,更给了豪强们销赃变现的渠道。

    每每攻破一地,许多好变现的各种财货,各种货色的奴隶让商人们赚得盆满钵满。朝廷也不管他们在外如何折腾,只要把规定的税交足就行。

    对商人们而言,这是最好的黄金时代,这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时代。

    武帝取消了针对商人的待遇上的歧视,商人们可以堂而皇之的穿着华贵的丝绸,坐着马车招摇过市。

    这些提高商人地位的举措更加刺激商业的繁荣。

    帝国中央军一样没有闲着,随着世家门阀各地豪强的步伐,征伐四方。

    地方世家的军事能力自然不可能和帝国正规军相比,一些重要的地方,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往往都是收归国有。

    大部分都被帝国皇室用于分封宗室诸侯,一些不重要的,则用来赏赐给有功之臣。

    ……

    大汉西边的国境线一路从西域推至波斯湾,一直到与罗马帝国接壤,方才不得不停下扩张的脚步。

    以关拢李家为首的先遣军团在大马士革以东的一片绿洲,和罗马帝国的一个打了一场势均力敌的遭遇战。

    双方略微接触,各自损伤千余人便都相机撤退。

    由于是大雾天气,双方都将对方当成了猎物,接近到五十米才看到对方的部队。

    李氏的精锐重装战兵一个照面便被对方的标枪干倒三百余人。相应的,李氏迅速展开的大黄弩阵一轮箭雨在对方密集的阵形中,也带走四五百人。

    双方都被对方惊人的战斗力吓了一跳。在不清楚对方实力的情况下,各自领军撤退,没有再继续交手的意识。

    “彼其娘之,这股部队是什么来头,一个照面就让我折了三百儿郎!”,李氏的现任家主李襄一刀砍在帅案之上,周围端坐着的各家代表正襟危坐,等着李襄消气!

    “整整三百儿郎啊,痛煞我也!”李襄红着眼,拿起葡萄酒狠狠灌了三大口,才压住怒气。

    “传我令,全军就地扎营,严防死守,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前进一步”。下方各个世家的代表们闻言,各自交换了一下眼神,躬身回道:“诺,谨遵襄帅令”,随即便离开大营,各自回营。

    李襄在帐中开回踱步,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花大价钱请朝廷派兵支援,白天遭遇的敌军明显不是易与之辈。

    就算朝廷事后会拿走大部分好处,那也得拿的下来才行,拿不下对方的城池,毛都得不到一根,还有可能损兵折将。

    “就这么办!”,李襄一锤砸在案牍之上,下定决心后,叫来传令兵。李襄吩咐几句之后,传令兵便躬身退下,明天一早便出发前往朝廷最近的城池沙城(富楼沙),那里驻扎着帝国五万人的正规常备军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