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六祖传奇 » 第八章 普度众生成六祖

第八章 普度众生成六祖

    慧能星夜下山,一路往南行,思属往何处去。不知不觉,来到黄梅渡口,江对面就是九江驿。

    慧能驻足良久,心道,师父传我法嗣,自是希望我能弘扬佛法,普渡有缘人。若往北行,神秀师兄影响极大,恐不利传法。不如南下到新州去,一来新州是自己生养之地,熟悉乡邻,二来新州传法之人不多,所受阻力应该较小。只是这深夜时分,渡口无人,如何过得。

    正犹豫时,突听得有人叫他。黑暗中,慧能看不清是谁,问道:何人唤我?

    对方道:师兄,我是慧明。

    慧能惊道:师弟怎会在此?

    慧明道:我见师兄深夜离寺而去,想必有要紧事,特意跟来看看,师兄这是要去哪里。

    慧能道:我欲南去。

    慧明道:师兄,恕我直言,今夜师父将衣钵传你时,我正好在门外听见。师兄当知,神秀师兄协理师父多年,颇得寺中弟子爱戴,本该继承法嗣才对。师兄确无端受了师父衣钵,反叫众人不服。依我看,师兄莫如将度牒衣钵等交还于我,我带回寺中,师兄自可轻装南去。

    原来神秀自视甚高,总以为自己是继承山门的不二人选,自从慧能来到寺中后,隐隐有危机之感,便派慧明暗中监视着弘忍法师。为的就是及时知晓弘忍大师心意,好做准备。

    慧明虽不是弘忍法师亲传,但因进寺较早,也位列二代弟子。他自知没有根基,便投靠了神秀。今日亲见弘忍大师将衣钵传给慧能,来不及通知神秀,便立即跟了出来。

    慧能听明来意,说道:师弟,我等修习佛法,所为几何?

    慧明道:自然是为了自我超脱,以便普渡众生脱离苦海。

    慧能又问道:何为苦海?

    慧明被他一问,答不上来,反问道:师兄以为什么是苦海?

    慧能笑道:众生有七情,曰;喜、怒、忧、惧、爱、憎、恶;又有六欲,曰:眼、耳、鼻、舌、身、意。这七情六欲,便是苦海。

    慧能又道:我等既是为渡众生脱离这苦海,若自身都过不得,将来如何渡人。今日师父传我的度牒衣钵,无非形貌而已,师弟若是贪恋,我与你便是,但如此一来,师弟这情欲就又重了。

    慧明不语,似在思虑慧能所言。

    慧能道:我非不舍这度牒衣钵,只因不想加重师弟恶业。

    慧明本也是深具慧根之人,经慧能一通点拨,好似醍醐灌顶,情清醒了许多,想起自己出家修行数年,一朝得悟,心生感激。

    慧明叹道:师兄所言,句句在理,慧明愿跟随师兄,勤加修持,不知师兄意下如何?

    慧能见他开悟,欢喜道:如此甚好,你我师兄弟二人便一同南去。

    二人在渡口等到天明时,方见有船家摆船而来,二人赶忙登船过江,朝九江驿而去。

    到了九江驿,二人寻了间饭庄,买了几个馒头做午饭。慧明问道:师兄南去,可有中意之所。

    慧能道:我在新州长大,不如先到新州去。

    慧明道:神秀师兄知道你来自新州,我等若这就回去,恐将来神秀师兄差人来寻你。依我看,莫如暂时到别处去,过些时日,再回新州不迟。

    慧能见他所言有理,说道:师弟思虑周全,那不如我二人到浙杭一带走走。

    二人计较妥当,稍坐休息后,便往东行去。

    二人边走边聊,渴了就饮些山泉,饿了便找人家化些斋饭,不几日,二人到达宣州。

    这一日,二人正走着,突遇路边有一商队正在打尖休息。

    二人经过商队时,忽然听见有人叫慧能。

    二人驻足,慧能问道:何人叫我?

    此时从路边席地而坐的人中,走出一个人来。那人哈哈笑道:我当是怕认错了人,随口一喊,没成想还真是你。

    慧能仔细打量,良久方才想起,这人正是方弼。

    慧能单掌打了个稽首,说道:阿弥陀佛,原来是方施主。

    方弼先是一愕,随即看到慧能此时的装扮,赶忙收手作揖,笑道:如今该叫你慧能大师了。

    方弼邀了慧能二人坐到他们身边。问道:一别多年,大师为何年纪轻轻便出家了。

    慧能笑道:出家与否,似乎与年龄无关。

    方弼道:大师说的倒是,不过以大师的武功,照样能在江湖中做许多事。如今遁入空门,不问世事,岂非可惜。

    慧能笑道:诸法无相,诸行无常,出家在家,若是真想为天下苍生做了功业,怎会有何影响。

    方弼从未接触过佛法,一时听得不太明白,只是为慧能惋惜。

    慧能问道:一别多年,方施主如今做何营生?

    方弼见问,说道:自那年与你一别,我兄弟四人东来杭州,见这杭州物产丰富,思来想去,便做起了这贩货的买卖。如今我们在洛阳、长安、杭州、苏州等地均有分号,北至鄯州,南至柳州,都有我等的买卖。

    慧能听他说来,心生感慨,说道:善哉善哉,当日我还担心施主仇恨未消,一念之差,走了不归路。如今看来,施主早已去除执念,真乃施主之幸,苍生之幸。

    方弼见慧能夸赞自己,倒是有几分不好意思,笑道:苍天保佑,要是我兄弟几人还执着于报仇雪恨,恐怕早已曝尸荒野了。

    方弼又问慧能道:大师因何出了家,这是要往何处去?

    慧能笑道:说来话长,万般皆是因缘所致。如今我也是方外之人,无所事事,此次我和慧明师弟正欲往浙杭各处转转。

    方弼道:这感情好,我们也是刚从长安返回,往杭州去。大师不嫌弃,可愿与我等结伴而行?

    慧能听方弼相邀,看了看慧明,慧明知他在征询自己意见,笑道:全凭师兄做主。

    慧能见慧明无异议,说道:既如此,我二人便跟着方施主一道也好。

    一行人歇息了半个时辰,又启辰上路。方弼这商队本有空置马匹,刚好与他二人骑了。一路上,慧能跟方弼说了些佛门典故,方弼听得饶有兴致。

    行得十来日,众人到达杭州城。

    杭州历来是富庶之地,慧能见城墙高耸,湖城湖水清澈,往来行人多穿绸缎面料服饰,气候也十分宜人,不禁感叹物华天宝。

    方弼的商号设在城中东南角,慧能和慧明便在跟着方弼住在商号之中。方弼在此住了几年,对本地风貌十分熟悉。安排完商号之事,他便陪着慧能师兄弟二人到周边游览。

    三人一一拜谒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灵顺寺等各个丛林。

    慧能此时佛法高深,修为了得,与各方丛林和尚谈佛论经,深得众服,不几日便在杭州地面声名广播,日日有高僧相邀。慧能也是乐意至极,遍讲禅法,广布佛光。

    如此过得数日,方弼需再次贩货北上。本想邀请他二人一同北上,慧能暂无此打算。

    方弼走后,慧能领着慧明,到永福寺挂单,一晃在这里住了两年。

    永福寺位于灵隐之西约一里处的石笋峰呼猿洞对面的形胜山下,分上下两寺,自东晋时由慧理禅师开山创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一日,慧能正在寺中打坐。有小僧前来禀报,说有人寻他。

    慧能叫咨客僧将来人带来。

    慧能见来人也是个和尚,问道:敢问法师从何处来,因何寻找贫僧?

    那和尚单掌稽首,连忙回话道:慧能师叔,小僧从黄梅东山而来,受师父所托,前来拜见师叔。

    慧能问道:你是哪位师兄的弟子,法名为何?

    那和尚道:小僧拜在义方师父门下,法名智远。

    此时,刚好慧明前来找慧能,见到来访的和尚,十分惊讶。

    智远也认出了慧明,连忙行礼道:慧明师叔。

    慧明顿了顿,也认出了他,问道:你如何知道慧能师叔在此?

    智远道:小僧怎会知晓,是遵师父吩咐,前来拜见师叔,至于师父从何处得知师叔在此,我确不知。

    慧明问道:你师父叫你来所为何事?

    智远道:神秀住持师伯说,想请师叔回东山。

    慧明看了看慧能,见他对智远说道:你回去告知神秀住持,我和慧明师叔在外云游,暂时没有回去的打算,请他勿念,也无需再派人来寻我二人。

    原来慧能在杭州传法,声名日隆,早已传遍四方。神秀本是差个小曾前来看看,是否真是慧能,也未必期望慧能就此能回去。

    智远见到了慧能,便算完成了任务,听慧能如此说完,告别二人,便回黄梅去了。

    智远走后,慧明说道:神秀师兄既已知道了咱们下落,恐怕我们需换个地方才好。

    慧能道:也好,免得多些事端。

    二人商议定,第二日便与寺中僧众告别。

    永福寺住持广行法师诚心挽留他二人,只是他不知慧能心中所虑,慧能也不便名言,坚持要离去。

    广行法师见留他不成,只好问道:大师欲往何处去?

    慧能道:天涯海角,任意游历。

    广行法师见慧能并无目的地,说道:贫僧有一提议,不知大师以为如何?

    慧能道:请支持师兄明言。

    广行法师道:距此一千余里的韶州曹溪有座宝林寺,大师不如前往此处。

    慧能道:贫僧到是知道宝林寺,住持师兄如此说,莫非与那寺中相熟不成?

    广行法师道:刚巧前些日有寺中僧人曾与我言及,这宝林寺正缺一位高僧大德住持,大师若去,当是佛祖指引,无量福德。我可写一封书信,大师携之前往即可。

    慧能见广行法师推荐,自己也确无其它去处,便道:即是如此,谢过住持师兄,贫僧自然愿往。

    广行法师立即手书一封,飞鸽传往韶州。二人和寺中僧众依依惜别,踏上南下韶州的路。

    从杭州出发,行约二十几日,二人终于到了韶州。二人向路人问明曹溪方向,又走了两日,到达宝林寺。

    宝林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据史记载,是年印度高僧智乐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恋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建议在此建寺。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至本朝时,全寺进行了修缮,全寺殿堂飞檐斗拱,以重檐歇山顶,青砖灰沙砌墙,琉璃碧瓦为面。三宝大佛塑于大雄宝殿正中屏墙神龛之上,观音菩萨泥塑立于三宝佛后屏墙,跣足立于鳌头,左手倒持净瓶,右手轻执柳枝。五百罗汉泥塑群分塑大雄宝殿四壁及后屏墙,与名山大海浑为一体,气势磅礴。弥勒佛塑像坐于天王殿正中屏墙神龛之上,体宽肚凸,笑口常开,憨态可掬。四大天王塑像两两分立天王殿东西两厢,手持法器,面目狰狞,寺中香火旺盛,僧众数百。

    二人寻了咨客僧,报上法号。咨客僧赶忙给二人沏茶。随后出了客堂,去向寺中高僧禀报。二人喝了口茶,约莫半柱香的光景,咨客僧领着一个老年和尚,来到客堂。

    他二人起身行礼,口诵阿弥陀佛。

    咨客僧介绍道:这是寺中监院,广慧大师。

    广慧大师道:数日前接到广行师兄飞鸽传书,知道慧能大师要前来本寺,我等翘首期盼,今日终见到大师真身法容,不胜欢喜。

    慧能道:贫僧远来,蒙大师不弃,不胜感激。

    广慧大师道:大师能来,是我等之福。

    广慧法师又吩咐小僧,将他二人居所准备妥当。广慧和尚道:大师既到,我等诚心欢迎大师升座讲法,继任住持。

    慧能道:贫僧年轻德薄,恐难胜任。

    广慧法师道:大师佛法广大,早已名震江南,既已到来,我寺中数百僧众无不欢喜,万勿推辞。

    慧明道:既然广慧大师及寺中僧众均有此意,请师兄勿要推辞,以弘扬精妙佛法,普渡天下苍生。

    慧能见众僧确是真心欢迎自己,也不再推辞。

    往后几日,广慧法师与慧能和慧明商议好升座大典事宜。自是要知会天下丛林,广邀高僧大德前来见证。

    两个月后,一应齐整,广慧法师聚齐寺中僧众,为慧能法师举行升座大典,慧能正式就任宝林寺住持。

    慧能定居宝林寺后,教授众生不用念佛,以心传心,顿令其心直入法界,净心方便;本性念念不住,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迷即渐契,悟人顿修;迷来经累劫,悟则须臾间;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渐顿,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他这顿悟法门,修行方便,信众甚多,佛名更是传播久远。

    天授二年,刺史韦据到宝林寺,邀请慧能大师到新州城内大梵寺说法,听众一千余人。慧能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授无相戒”,弟子将其记录为《坛经》。

    长寿元年,武皇派张昌期首次请慧能禅师入宫,慧能托病不去;万岁通天元年再请,慧能仍是不去,武皇便将大师袈裟请走供养;武皇晚年派薛简再请,慧能禅师仍未去,直至武皇去世,终未能见的大师真颜。中宗继位后,在韶州修建寺院,赐额法泉寺,给慧能大师故居建国恩寺。

    先天二年八月三日夜,慧能大师在新州国恩寺奄然迁化。是时“端身不散,如入禅定”;整个曹溪“异香氤氲,山崩地动,林木变白,日月无光,风云失色”,后慧能大师真身供于宝林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