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四十一章 雄心壮志

第四十一章 雄心壮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皇帝虽然跟驸马的关系是岳父跟女婿,但是这种翁婿关系跟民间又是不尽相同的。

    众所周知,在民间,这种翁婿关系是很密切的亲戚关系,但是在皇宫中,皇帝跟驸马的翁婿关系却是非常淡薄的。

    因为这种关系,与其说是亲戚关系,不如说是另一种的政治关系,所以皇帝不会特别照顾女婿当官以免平添政治是非。

    再加上这些肯来尚公主的驸马,几乎都是学识才能不高的人,所以他们的政治仕途通常不是很好。

    于是对于当时有才干有能力的人来说,驸马,并不是个能在政治上能飞黄腾达的升官快捷方式,因此他们对于当驸马也是兴趣缺缺。

    正是以上这几个因素,令唐代人对驸马身份毫无兴趣,敬而远之。

    这才是唐朝真实的状况,由此可见唐朝的风气是怎样。

    包括在事实上,有很多驸马是在公主妻子的高压下生活的,公主们在丈夫面前为所欲为,驸马们只能忍气吞声。

    比如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宜城公主就是这些金枝玉叶中不好惹的代表人物之一。

    宜城公主嫁的丈夫叫裴巽,她出嫁的时候封号还只是义安郡主,她的父亲李显也还没有真正掌权登基。

    别看她这时只不过是位郡主,而且母亲也不得宠,但是依然威风八面,在裴府里为所欲为。

    成婚不久,义安郡主就发现丈夫跟家中的一位漂亮侍女有染。

    于是怒火中烧——她对丈夫未见得有多爱,但是她不能容忍别的女人冒犯她的威严。

    于是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十五六岁的小妇人,居然亲手将情敌的耳朵鼻子割了下来,还把裴驸马的头发也割掉了。

    史料上倒没有特别注明是不是由郡主亲自操刀,但是猜想割断驸马头发的事情,下人们毕竟还是不敢干的,所以应该是义安郡主全程亲自主持。

    无辜的侍女即使当时没有丧命,恐怕日后也只有寻死一途吧。

    裴巽则被郡主可怕的模样吓得魂飞魄散,逃出家门——古时曹操曾经“割发代首”,现下义安郡主居然割掉了老公的头发,裴巽若是逃的再慢一些,只怕她还有厉害后手。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武则天和李显耳朵里,母子俩都被义安郡主的所作所为震住了。

    震住了之后当然就是“怒”,为了表示皇族也是会管教子女的,更为了笼络士大夫,免得以后的公主郡主们不好嫁人,义安郡主受到了降级的处分。

    也就是由郡主降为县主,享受的国家津贴和仪仗队都降了一个等级。

    义安郡主降级的同时,惊魂未定的裴巽则得到了升官的机会。

    作为他死了一个侍妾、掉了一把头发的补偿。

    不过没有很久,义安郡主就又升级了——这一次她的父亲成了皇帝,她由义安县主直升宜城公主。

    可见上一次的所谓惩罚,不过是表面文章而已。

    宜城公主的父亲李显,是个不懂齐家也不懂治国的皇帝,他的妹妹太平公主和一群女儿们,个个都擅于弄权纵欲。

    神龙年间,宜城公主虽然不能像太平、安乐那样呼风唤雨,却也为所欲为,设立了公主府,还参与政事、能够任命官员。

    宜城公主不但参与权力争夺,还弄了不少的情夫。

    她虽然没有与裴巽离异,但是裴巽往后的日子会过得怎么样,看来已经不用史书再详说了。

    若干年后,宜城公主终于死在了裴巽前头。

    好不容易才彻底摆脱恶妻的裴巽,还没能多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又一道圣旨凭空而降——睿宗李旦寡女薛国公主下嫁裴巽。

    哭乎笑乎手捧赐婚诏的裴巽该是什么表情

    当然,受气的驸马、仪宾们也有忍无可忍,出手报复的例子。

    但是往往也不敢直接将气撒在公主的身上,而是另找出气筒。

    还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女儿房陵公主,也称永嘉公主。

    她前后嫁过两个丈夫。

    她的前夫名叫窦奉节,是高祖李渊发妻窦皇后的侄儿,论起来是与永嘉公主是表兄妹。

    不但出身高,官也做得不小,担任过左卫将军、秦州都督等职务。

    但是永嘉公主似乎根本没把这个丈夫放在眼里,一方面严于律人,不许丈夫拈花惹草;另一方面宽于待己,找了不少情夫。

    永嘉公主的情夫堆里,有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名叫杨豫之,是太宗李世民胞弟巢刺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的丈夫。

    永嘉公主和寿春县主的年纪虽然差不太多,但是照辈份算,永嘉公主是寿春县主的姑妈,不过这位小姑妈勾搭起侄女婿来却是一点不含糊。

    当然杨豫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宣称自己死了妈,要做孝子,不忍有房闱之乐,因此要跟老婆分居。

    趁机躲开了寿春县主的眼睛,和永嘉公主干柴烈火了起来。

    永嘉公主有了知情识趣的杨豫之,自然就把正牌的老公窦奉节扔到了脑后。

    窦奉节独守孤灯空枕,好不冷清,从前永嘉公主勾搭别的男人,他倒也忍了,但是如今想到那个抱着自己老婆的野男人,居然是平日里恭恭敬敬喊自己做姑父的小混蛋,无名火就压不住地往上窜。

    只是他偏偏是个驸马,于是事情就倒过来了,就象大多数发现丈夫有外遇的女人那样,他不敢拿罪魁祸首发作,虽有旧仇新恨,邪火只能冲着“狐狸精”燃烧。

    于是,倒霉的杨豫之很快就被窦奉节带兵捉住,一刀两段,为他的艳遇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窦奉节虽然泄了心头之气,但是绿帽之名顿时声震天下,不久也就窝囊死了。

    老公和情夫前后死去,似乎对永嘉公主没有多大的打击和触动,她很快就又下嫁给了贺兰僧伽,而身边的情夫更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冒出来。

    贺兰僧伽吸取了窦奉节的经验教训,对永嘉公主大张艳帜的干法不闻不问,一心做其“贤慧”的丈夫,他头上的绿帽子也就稳如泰山矣。

    由此可见,唐朝当驸马有多凄惨,这还没说太平公主、高阳公主、安乐公主等知名公主,不说水性杨花,总之,都是有点为妇不仁,个人的私生活还是比较混乱了,根本不把所谓的驸马放在眼里,想怎样就怎样。

    ………………

    到了明朝也一样,当驸马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像是关于驸马的挑选,《明史》中有载“凡选驸马,礼部榜谕在京官员军民子弟年十四至十六,容貌齐整、行止端庄、有家教者报名,司礼内臣于诸王馆会选。不中,则博访于畿内、山东、河南。选中三人,钦定一人,余二人送本处儒学,充廪生。”

    由此可见,明朝驸马的遴选基本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礼部初选,也就是由礼部发出榜文,公布遴选标准,京城中之中的年轻才俊,如果认为自己符合条件的便可以去礼部报名,并向礼部提供自己的出身等基本信息。

    经过礼部初选后,没有被淘汰的便可以留下进入下一轮。

    其次是诸王馆遴选,也就是复赛,一般在诸王馆举办,由司礼监太监从通过礼部初选的人员当中选出三名最优秀的应选者,并将结果报告给皇帝。

    这一轮筛选极为重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如果实在没有合适人员,则可以将遴选的范围扩大到京畿地区甚至山东、河南等邻近地区。

    最后是皇帝或太后钦定,由皇帝或者太后从最终选出来的三人之中钦定一人为驸马,这一过程后妃也有发言权,可以起一定的参谋作用。

    因此,公主虽然看似金贵,但驸马的选择却依然不能由自己做主,甚至婚前连驸马的面都见不上,拥有决策权的乃是礼部官员、司礼监太监和皇帝、太后等人。

    但是,在选定驸马之后,正式成婚之前,如果皇帝发现其中有问题,可以废除驸马资格,重新选取。

    整个选拔过程有点类似于现代海选,只对年龄、长相、仪态有所要求,而且各级官员和太监深度参与,他们往往会收取贿赂,这也是造成明朝公主多被骗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公元1495年,明孝宗朱祐樘为女儿选驸马,经过宫中推荐,选择了平民富商袁相。

    明孝宗便召来袁相,一看相貌还不错,于是就同意了。

    事后,明孝宗又派人在坊间打听,得知袁相的人品极差,非常生气,幸亏女儿还未出嫁,于是废了袁相,再重选驸马。

    公元1527年,明世宗朱厚熜为女儿永淳公主选驸马,经过宫中推荐,选择了平民富商陈钊,婚期都定下来。

    后来打探到,陈钊母亲是妾,家族还有传染病,明世宗便退了这门婚姻。

    之后又找了个驸马,这一次明世宗吸取了经验,特地召进宫中看一看,结果竟然是个天生秃头。

    以及公元1582年,明神宗朱翊钧给妹妹永宁公主选驸马,经过宫中推荐,选择了京城富商之子梁邦瑞。

    实际上,梁邦瑞已身患重病,无药可治。

    梁家人有钱却没名,因此盘算娶个公主回来,成为皇亲国戚也值得。

    大婚的现场,梁邦瑞便大流鼻血,太监却说“大婚要见大红”。

    一个月之后,驸马就病逝,永宁公主守寡数年后,也抑郁而终。

    而在确定驸马人选之后,宗人府、礼部等部门便开始按照礼仪筹备婚礼,明朝公主的婚礼程序一般遵循民间风俗,主要由采纳、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部分组成。

    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其他朝代大多不由皇帝亲自主婚,而已同姓诸侯王公主持,而明朝则以皇帝主婚。

    1、采纳。也就是缴纳彩礼,与民间普通百姓结婚时南方向女方交纳彩礼的形式相同。

    通常由驸马先面向皇宫方向参拜,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感激,然后由掌婚人带领,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和表文带进皇宫,由内使转呈皇帝。

    2、问名。这是占卜和正式册封公主的仪式,问名完毕之后,朝廷还会举行赐驸马宴等活动。

    3、纳吉。也就是合八字,合驸马、公主双方生辰八字后,卜吉订婚。

    4、纳征。便是由驸马家下聘礼。

    5、请期。卜算良辰吉日,确定具体婚期。

    6、亲迎。也就是驸马在大婚时亲自迎娶公主的仪式。

    这些流程看似不多,但毕竟是皇家婚礼,礼仪的繁复程度和婚礼排场则完全不是民间可以比拟的,具体情况《明史》中有详细记载,就不赘述了。

    大婚之后,次日公主要拜见公婆。

    不过明朝中期和后期关于拜见公婆的礼仪有所变化。

    总体来说,除了整个过程有着详细规定之外,礼仪中对于公主的地位也有所突出。

    例如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对亲王公主婚礼礼仪进行了更定,要求“舅姑坐于东,西向;公主立于西,东向。行四拜礼,舅姑答两拜。”

    与民间不同的是,男方舅姑等长辈亲属对于公主的拜见,是需要回拜的。

    由此可见,虽然古代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不可改变,但由于公主身为尊贵的皇室成员,其地位远远不是驸马及其家族可以比拟的,因此公主便也成为了古代社会当中极少地位能够高于丈夫的女性。

    至于明朝公主和驸马的婚后生活的话,则是很凄惨的,因为按照明制,公主下嫁之后,朝廷将会派一位女官给她,全权管理公主的大小事务。

    而名义上已经出嫁的公主,实际上只在公主府里度过大婚一夜,之后便要搬回后宫专设的殿宇中居住,公主府中只留居驸马。

    也就是成婚后的公主又住进了冷清的宫殿,如果驸马想要和公主见面,只能前往宫中。

    而且必须要经过公主府中的女官同意,甚至夫妻二人的见面情况完全受其监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听说,驸马和公主遭受宫中女官刁难的原因。

    如果没有这些女官的允许,公主想要和驸马见面,简直是难上加难。

    而且,明朝不仅防止后妃外戚干政,连驸马也一起防着,即使你再有才能,一旦迎娶了公主,便是等于断绝了仕途,是不允许为官的,只由朝廷授予驸马都尉等一类的闲散官职。

    因此,在明朝,有识之士,有雄心壮志以及抱负的人,都是不愿意当驸马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