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九零考古之手札 » 第十一章 狡兔三窟,真假莫辨

第十一章 狡兔三窟,真假莫辨

    后来,钱主任对这位苏博士有一个很详细介绍。

    她是苏筱晚,英文名叫安娜,正如钱主任所说,她已经是德国的三代移民了。其父苏长风生于1938年,于四九年随父母离开大陆去了欧洲,在德国定居;苏筱晚的母亲也出身世家,与苏家一样也在战乱中家道中落,是在四八年时离开了大陆。苏父和苏母同在德国生活长大,两人婚后一起在汉堡大学谋得了教职。直到苏筱晚出生长到3、4岁时,苏长风才因工作变动举家迁往英国定居。

    苏筱晚天资聪颖,十七岁就上了大学,先是在剑桥念历史,后来转去英国皇家美院学习艺术史,毕业后又辗转去了米国,在y校攻读考古学博士,师从著名人类学家莫里斯教授。

    据说尽管最初苏筱晚有英国那边多位教授的推荐信,可当年莫里斯教授就是没打算收这个年轻的东方女孩儿做自己的博士生,是苏筱晚自己坚定地去听莫里斯教授的每一堂课,交论文比在读的博士还勤勉,质量奇高,完成速度惊人。莫里斯教授每次打开邮箱,总有苏筱晚的邮件跳出来。开始他并不怎么留意,忍不住看过两次之后,他便开始忍不住每次一定要先看看这个东方女孩子的奇思妙想,她的文笔、观点、分析能力,乃至她庞大的阅读量都令莫里斯教授感到叹为观止。

    当然这些还不足以征服这位横跨多领域的学术界大牛,苏筱晚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展示了一把她家祖传的手艺之后,坚定了莫里斯要录取她的想法。

    那天白天,先是一堂小型的讨论课,莫里斯教授在谈到东亚古文明时展示一张图形极为繁复龙形拓片,生龙活虎的讨论一下到此便戛然而止,因为无人能读懂其中的奥秘,几近尴尬的沉默之后,苏筱晚起身以一口流利的英文讲解起这张拓片的朝代、渊源、形意、结构等一系列内容,讲解结束,全班的博士都由衷地为她鼓掌。莫里斯教授还不满意,问苏筱晚能否用语言描绘一下与这张拓片紧密相关的另一张拓片的图形,苏筱晚微笑上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莫里斯教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女孩儿几乎分毫不差地画出了另一张拓片,他不敢完全相信,还拿起打印出来的图片与黑板上的图进行比对,结果,完全一样!

    也就是这一天,莫里斯教授专门请苏筱晚来到自己家做客,与他和他的夫人共进晚餐,席间莫里斯的夫人提到自己父亲在欧洲购买的一件中国古董,那是一只深红色木盒,形制不足一只手掌大小,通身透雕着流云图案,外形华美,可是直到今天也没人能打开它,看到里面究竟放了什么宝贝。

    苏筱晚饭后来到莫里斯教授家的收藏室,看到了这件精美绝伦艺术品,她戴上手套仔细研究了一遍。然后开始转动盒子的底部,莫里斯后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当时苏筱晚的手法。各种精巧的机关在苏筱晚的手中破解,几十道奇锁被她一一打开,在最后一道云线锁被打开时,莫里斯夫人双手捧着胸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里面躺着的是一枚璀璨耀眼的浅蓝色宝石。

    莫里斯声称他此生都不能忘记那一晚。

    就这样苏筱晚顺利成为了莫里斯教授手下最年轻的博士生,也是最优秀的博士生。

    再后来就应该是她远赴重洋重回故土,辗转落脚在了A市的文物局。

    听完钱主任的这番介绍,沈魏风内心的震动是难以形容的,他当时隐隐感到自己原本的计划似乎要被这个苏筱晚所左右,但是是一种怎样的影响,这时他还说不好。

    那天的短会开得真短,前后不到一个小时,沈魏风极概括地介绍完冯村的项目和难点后便再没发言。严副研究员也是沉思良久,倒是他身后的两个男生提出了三点疑问,很是在点子上,令沈魏风对这俩毛头小子有点刮目相看。不过当时,整场发言最积极的是在沈魏风看来不可能和这个项目有一点关系的苏筱晚。

    她汉语说得极好,语速与中国人无异,而且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声音柔和,根据沈魏风提出的项目情况,多次提到了有关古突厥的一些海外研究成果,沈魏风判断这应该是她和她的博导的研究方向,所以谈起来立论严谨,举例丰富,就是一旁的严副研究员对此也完全插不上嘴,弄得钱主任不住拿眼睛看向严副研究员,再看向沈魏风。

    不过不管怎样,沈魏风还是很不习惯苏筱晚一口洋腔的普通话,总觉得这种口音和考古工作多少有些格格不入,可又不能不钦佩她广博的见识和令人瞠目的阅读量,这些优点对目前这个项目尤为不可多得。

    但是冯村的考古工作环境与洋腔洋调的普通话其实是不可调和的,沈魏风在心里劝诫自己:这人断断不可取!

    沈魏风的内心挣扎刚刚结束,钱主任的外甥女小雯就叫嚷开了:“晚晚姐,你要是去了冯村,把我也带上吧!咱俩也好做个伴儿。”

    小雯的身份沈魏风一进这屋就已经知道了,他虽然听了这话很是不快,可并没有说什么。

    到底是钱主任年长懂得世故,低声呵斥了小雯,小雯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言。

    沈魏风觉得这个短会效果并不太理想,自己心里看中的严副研究员不仅态度上有所犹豫,涉及到专业方面似乎他也知之不多,这个情况是他在翻看资料时所没有想到的,心里多少有点郁闷。

    可临走时这个苏筱晚满面笑意地冲他道:“你说的冯村项目我很感兴趣,明天再来的话,我还想和你继续讨论。”

    沈魏风瞬间决定明天绝不踏进这修复室半步!

    这倒不是苏筱晚那时有多让沈魏风心烦,而是她确确实实外部条件太不利于这个项目,对于沈魏风这样性格的人来说,既然不适合就永远不要去招惹,以免后患无穷。

    第二天,沈魏风经过一夜的考虑,决定再进一步了解一下那天两个男生的情况,顺便再跟严副研究员深聊一下专业的问题。

    他一个人一大早出发,转车又转车到上午十点多才到钱主任的办公室,钱主任极其热情,又是倒茶又是让座,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都放在沈魏风面前。

    沈魏风没有动资料,开门见山:“严副研究员的那两个男学生是什么情况?”

    “他们都是没毕业的研究生,可能不适合你的项目。”钱主任把茶杯在沈魏风面前放下,摇了摇头。

    “那,那个美国来的女博士呢?”沈魏风还是忍不住好奇。

    于是就有了钱主任对苏筱晚的那番介绍,说完他也盛赞了她的能力与技术,不过对于她的工作方法是颇有微词的。

    “她这个人打小在国外长大,实际上跟个外国人没有区别,就是会说中国话。她那套外国人的习惯你怎么说都改不过来。比如说,早上八点半之后食堂的早饭就没有了,跟她讲了无数遍,可人家就九点去食堂,吃不上还要跑我这里来理论,一套套的,我也说不过她。”

    钱主任摆手摇头满脸的无奈。

    “当然了,这还是小事情,还有更麻烦的。你昨天看到那个修复真是时间紧任务重,难免要在周末的时候加个班,可她这个时候就是不来,弄得严副研究员急得当天抓不到人替她,你也知道,有的时候她那手绝技没什么人能取代。过后问她,你不来加班去哪儿了,人家说不是周末休息嘛,干什么那是个人隐私。唉!”

    “她业务方面这么强?完全无法找人替代?”沈魏风感到似乎有希望的光线在游离,只是照射进来的位置完全不对。

    “是啊!那是她家祖传的绝技,谁能替代得了!严副研究员自己有个国家的项目,她的手艺是很对口的。你昨天也看见了,她何止技术强,业务,理论哪方面弱?严副研究员对她可是当平级同事看待,一点不敢慢待。”钱主任大概是着急了,把苏筱晚最为优秀的一面抖搂了出来,弄得沈魏风有些心神不宁。

    这天的午饭改在文物局的二楼小餐厅吃,钱主任这次十分大方,点了一桌子菜款待沈魏风,当然少不了严副研究员和他的两个男学生助手,还有钱主任的外甥女小雯也来了。

    一顿饭下来,沈魏风深感这两个男学生助手也只能做个助手,倒是小雯这个女孩子有点儿天赋,聪明劲儿很让人喜欢。

    去冯村的日子已经一天天逼近,沈魏风心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这两天已经有些食不知味,这顿午饭不过是他最后考量人选的时机,可是结果他并不满意。

    他需要成手,不需要助理,所里的工作人员很多,冯村的苦活儿也很多,一去至少几个月,这些娇生惯养长大的学生们哪能受得了这样的苦!

    饭后,钱主任有事要和严副研究员谈,沈魏风自己回了二楼办公室休息,顺便再考虑一下这里可能的人选。

    刚坐下,就听见有人敲门。

    “沈博士在吗?”

    沈魏风本来打算开门,可一下就听出那是苏筱晚的声音,他又把手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