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九零考古之手札 » 第三十八章 声东西击之

第三十八章 声东西击之

    黄骑岭进入深秋后,山里的植被茂密程度由低到高成递减的形式,越往上走植物越稀疏。

    秋日的暖阳温温地晒着阳面的山坡,队员们的心情在阳光里轻松而愉快,毕竟大家都困在岩洞眼看快两个月之久了。

    不过,沈魏风没有什么心情欣赏这里秋日的美景,他满脑子都是此次外勤的事情,而且最为紧要的是最好能把这次进山的时间控制在三天以内,因为一来准备的给养不多,二来大伙虽然常年参加户外工作,却并不是干地质的,过于复杂的地形,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威胁。

    而且为了这次勘察,队里带了不少的发掘工具,这些东西不是非常占空间,但是重量不轻,所有的加起来已经是整个队伍的负重极限。

    除了这些手头必须用到的工具,相关的文字材料和照片也少不了,一把年纪的老吴就背了一包这样的东西,以备随时需要的查对和比对工作,重量也不可小觑。

    宋轶因为专业是地质,所以他干户外经验是全队最丰富的。他走时叮嘱沈魏风,这里夜里野兽时常出没,露营的位置一定要选择较空旷的地方。然后在临出冯村的时候还特意让自己的助手和村长借了一条村里老猎户的狗。

    进山打猎如今是不能了,但是猎户家的狗还保留着上山打猎时的机警,宋轶初识老猎户时就相中了,这次正好排上了用场。

    第一天三个小队约十几个人一起往山上的最高处走,整个路线以苏筱晚提前规划好的预定方向为准,直到傍晚时分,整队人马已经来到第一个目的地,黄骑岭和云雾岭山脉相连的垭口附近。

    宋轶确定了扎营的地点后,一部分队员和老吴就开始在附近进行探查。

    苏筱晚紧跟老吴身后,几乎把每一铲子带上来的土都仔细地摸了一遍,但是并没有什么收获。

    然后沈魏风也加入了进来,询问老吴的意见。

    老吴干了一辈子考古,经验十分丰富,这时他的眉头紧锁,没有一丝松快的表情。

    “打了十几铲子下去,没有迹象。”苏筱晚不无惋惜道。

    “深层土质干松,应该没有可能有墓葬在这下面。”老吴这次比较平静,没有动气发脾气。

    “太远了吗?会不会还是在岩洞附近?明天要不要往后撤一段?”沈魏风在征求两人的意见。

    “附近都看过了,李诫若真是存心,是有可能把战线拉长的,可也没人知道他能拉多长,这里算不算极限就不好说了。”苏筱晚的这看法沈魏风是没什么意见的。

    “那这样吧,这附近的很多位置我们还需要时间勘察,我明天一早先带一队人往后撤一段,尽量不要有什么遗漏的位置。”沈魏风觉得不落下任何一处位置才是最对得起这次的劳师动众。

    “那我也去。”苏筱晚花的心思最多,所以一定要去看看。

    “那我也随队吧,好歹我能替你们把把关,免得你们看走了眼。”老吴的业务自信也就在这儿了,当然沈魏风也需要他。

    三人商议定了以后,就把一半人留给了宋轶,明天三人带几个队员往反方向继续寻找。

    就在沈魏风和苏筱晚在黄骑岭漫山遍野寻找岩洞墓葬的其他线索的同时,身在A市的苏长庸也有点坐不住了。

    消息是一个身穿黑色外套的人趁着月色送来的,这人也没进大门,家里的年轻伙计接过信就直奔怅然阁,送到了苏长庸手里。

    苏长庸此时正在听一段昆曲,喝着一壶上好的水仙,一看竟然有人入夜投信,马上接过来问道:“人呢?”

    “走了。信给了我就离开了。”

    “长啥样?”

    “天黑,咱们门口的灯也不亮,我看个子不高,挺年轻的。”

    “他就没说点什么?”苏长庸看着手里的信封,是考古所的公家信封。

    伙计摇摇头。

    苏长庸眼珠子转了转,挥手让伙计出去,然后才拆开信封。

    这么老土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是苏长庸最喜欢的,因为他觉得安全。

    打开一看,信中的消息让他立刻对手里的茶没了兴趣。

    苏筱晚竟然带了人去了黄骑岭“翻箱倒柜”!

    苏长庸站起身,拿着信看一眼踱几步,再看一眼又踱几步。

    看来必须去一趟离雨镇了,苏长庸回头看了看自己精致的茶具,在一丝不安中竟然感到了有些怅然。

    到底这个年龄了,能不折腾就不折腾了。

    可惜长风这个女儿没法儿让他消停。

    怅然阁里发生的一切苏筱晚无从得知,而黄骑岭上的勘察却迫在眉睫。

    后撤的位置距离宋轶扎营的地点有一长段距离,沈魏风本来计划要在当晚结束勘察返回营地,可是到了以后算了一下时间,当天返回应该是不太可能。

    既然来不及回去,就要利用多出来的时间把每一寸位置都翻一遍,沈魏风对这个工作量还是有信心的。

    大家的想法也都不谋而合,分头行动是最为高效的方法,苏筱晚也带了两个队员往西北坡走去。

    老吴看了看苏筱晚娇弱的身影,竟然从心底升起一丝不放心,于是特意追出去,把狗叫过来,让苏筱晚和队员带上一起走。

    这回轮到苏筱晚愣住了,老吴却很自然地嘱咐了一句:“这狗上山警惕性比在家都高,它要是叫起来就马上往回走,一刻也不要多留。记住,它要是嚎起来就是你找着了秦地宫的入口也不能舍不得!”

    老吴干了一辈子考古,见过摸过的好东西数都数不过来,见过的奇事怪事也是一箩筐,他的担忧是说服力很强的。

    沈魏风深知老吴的叮嘱的重要,还在后面喊了一嗓子:“看着点时间,该返程的时候一定要马上往回撤。”

    苏筱晚点点头,重新整理了一下肩上的背包,开始往黄骑岭的西北坡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