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时间轨迹:从枪与玫瑰开始 » 第一章 季羡林的忧虑

第一章 季羡林的忧虑

    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德国大使馆,十七岁的犹太赫青年舍尔·格林斯潘沉着气息,对门口的法国接待员说道:“你好,先生。我有一份重要的文件,要当面交给德国外交官。”

    大使馆工作人员看格林斯潘年纪小,心想他应该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便决定把他带到德国外交官的秘书,恩斯特·沃特·拉特的办公室。

    “跟我来吧,小伙子。”工作人员说。

    格林斯潘走进办公室,便看到端坐在办公桌前体面的恩斯特·沃特·拉特。他再想到,在德国的犹太家人遭驱逐后悲惨经历,而他自己也会由于为期三个月的法国签证即将到期,变得无家可归。

    一时间,格林斯潘的眼睛里燃起了炽热的怒火。

    “怎么了?”德国外交官秘书恩斯特·沃特·拉特察觉到不对劲问道。

    在法国人惊骇地注视下,格林斯潘掏出风衣里的手枪,对德国人恩斯特·沃特·拉特,砰——砰——砰连续射击了三枪。

    恩斯特·沃特·拉特完全没想到这个孩子气的青年会朝他开枪,但子弹已经击中了他的腹部。接着,恩斯特·沃特·拉特就从椅子上跌落了下来。

    “去死吧,你这个肮脏的的德国佬!”格林斯潘愤怒地骂道。

    办公室门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法国人已经惊慌地跑出了。

    1921年3月28日,格林斯潘出生于德国城市汉诺威。他的父母是波兰犹太人,他们在1911年从波兰移|民到德国。

    少年时代格林斯潘就经常遭受到德国同学的歧视,但他性格暴躁,倾向于用拳头回应那些侮辱犹太人的种族主义者。因而,格林斯潘十四岁就辍学了。

    后来,格林斯潘被迫投靠在法国的舅舅。但生活同样很贫困,他也变得越来越绝望和愤怒。

    1938年10月,xtl下令逮捕和驱逐所有生活在德国的波兰犹太人,大约1.2万名波兰犹太人被逮捕与剥夺财产。随后,他们被押上开往波兰的火车。格林斯潘的家人也在其中。

    在1938年11月3日,格林斯潘还在法国艰辛生活,突然收到父母的信件,劝他不要再回德国了。格林斯潘这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没有家了,而他在法国的签证也就快要到期了。

    格林斯潘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经跌落到谷底了,他憎恨地想到:“现在这一切的,都是反犹太的德国人造成,所以我向他们复仇!”

    之后,法国警察迅速赶到现场。沃姆·拉斯已经呼吸微弱,生命体征急速下降(后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刺杀成功后,格林斯潘并没有企图逃跑或抵抗,他声称自己是为12000名犹太难民而做的报复。格林斯潘的口袋里有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他给父母的信件:

    “我亲爱的父母,当我听到您的悲剧和12000名犹太人的悲剧时,我的心在流血。我必须抗|议,以便全世界听到我的抗|议,并且我会做到。原谅我。”

    然而,格林斯潘不知道的是,拉特其实是亲犹太的德国人,还因为同情犹太人正在被秘密警察调查。

    此事件后,德国国家电台立刻发起了反对犹太人的激烈运动。

    “如果恩斯特·沃特·拉特死了,德国的犹太人就要向德国人有个交代,不是明天,而是现在。德国人已经受够了寄生虫般的暗杀者。”宣传部长戈培尔这样说道。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在***的怂恿和操纵下,德国各地的秘密警察、党卫|军和xtl青年团化装成平民走上街头。他们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破坏。

    熊熊燃烧的犹太教堂,暴徒们对犹太人的殴打,窗玻璃破碎的的声响,全都发生在了这天夜晚。

    此事件,给犹太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约267间犹太教堂、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29间百货公司遭到纵火或损毁。在被小胡子吞并的奥地利,也有94间犹太教堂遭到破坏。

    这天夜晚,许多犹太人商人的橱窗在被打得稀碎,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发光。

    所以,人们讽刺地称之为“水晶之夜”。

    中文研究所,季羡林坐在桌子前正在阅读近几天的报纸。他震惊地发现两天前的夜晚,德国爆发了激烈的反犹太浪潮,很多犹太人被逮捕,三十六人被杀害。

    一方面,季羡林为犹太人的遭遇感到悲哀;另一方面,他也越发的担心中国人在***德国的处境。

    季羡林刚到德国的时候,xtl就公开说过:“一切有色人种全该死。中国人和非洲裔M国人学习德文,会玷污了德文。”

    想到xtl白痴竟然说这些话侮辱中国人和黑人,季羡林心里感到非常气愤,怒骂道:“我痛恨不能造一个大炸弹把地球炸个精光,也不愿看到德国这些混蛋,装成人形走来走去!”

    过了一会儿,季羡林情绪稍稍缓和了一些。

    “我很想知道,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中国?”他思虑着想,“身为一个中国人,在德国总是会遇到一些人的污蔑,使自己的精神上承受了很大的痛苦……”

    然而回国前提是,季羡林必须得考取到哥廷根大学的梵文博士学位,这是他刚到德国的时候就确定的目标。

    可是季羡林已经在哥廷根研习三年多了。

    “如果不能获得博士学位的话,”他想,“还不如找一把手枪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什么脸面回国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