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水浒传 » 第十三章 借刀杀人

第十三章 借刀杀人

    半日下来,过往客商怨声载道,也因为拦截渡口,使得过往客商越积越多。

    樊令已经征用两个凉棚作为歇脚之地。

    因为已经进入冬季,外面忙碌的士兵热火朝天,樊令却在棚内冻得瑟瑟发抖。

    但一看到棚内慢慢堆积起来的金银铜钱,他的心里又逐渐热乎起来。

    入夜,客商逐渐稀少,赵泓已经被韩子麟替了下来。

    晚上曹王寨的村民都已经撤回寨子,赵泓就选了一个有土灶的生火与他手下的士兵挤在一起取暖。

    就在赵泓打量着亓水陷入沉思时,他身旁的周崇趴在他耳边小声道:“虞侯...”!

    他转头看了周崇一眼,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然后起身看了下四周。

    才对周崇道:“我们外面去说。”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凉棚,就像是小解,绕开了警戒的士兵,来到林边的大树后。

    “虞侯,我思考了一天,今后您可有算计?”

    赵泓深深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周崇,从今早这个家伙就心不在焉,像是一肚子心事。

    周家在莒城也是大户人家,周崇虽然只是分支子弟,可要是出了问题,照样拖累周家。

    有些事激情过后,就会陷入冷静期,而昨日老和尚慧明所言让周崇等人震惊激动,可是激动过后他们才会考虑周边环境等因素,然后会慢慢冷静下来。

    昨日听到老和尚话的人虽多,赵泓顾忌的只有周崇一人,不要忘了这一押士兵全是他的手下,特别是在宋代这种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时期。

    只有周崇这样的基层军官才能真正控制士兵。

    虽然赵泓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可因为时间太短,效果虽有但是不明显。

    所以从早上赵泓就一直关注着周崇的行动。

    “你有什么想法?”

    赵泓此刻非常冷静,看来周崇已经做出了决定。

    “杀了樊令,取而代之!”

    周崇脸上露出狠厉之色。

    赵泓眉头一皱,对于杀樊令,他没有一点心理负担,可他身边还有近百名兵士,保证不传出去很难办。

    周崇说完一直盯着赵泓,观察着对方的表情。

    当两人目标未达成一致时,有的就是相互试探。

    “不惊动他人,很难做到取而代之。”

    “何不用驱虎吞狼之计,来借刀杀人!”

    赵泓闻言一愣,他对眼前武力值一般的周崇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对方不止是会三两手的莽夫。

    “计将安出?”

    周崇凑到赵泓身边轻声说道:“如此这般...”

    ……

    飞霜扑满树,寒风迎面来。

    已是初冬至,万物皆入眠。

    山麓的寒柏却不在此列,依然翠绿的随风摇摆。

    曹王寨之所以屹立数年不倒,也与曹庆所选的山寨地形有关。

    鹅头岭位于马岐山东边,距离亓河渡口也就三五里地。

    鹅头岭得名,就因为它与下山路只有一条二里长的羊肠小道连接,岭头整个孤悬在山腰。

    山寨占地三千余亩,经过曹庆数年的打造,颇具有一番规模。

    唐斌此时就在寨内与曹庆把酒言欢。

    “曹寨主,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明日一早,我们就两路夹击夺下渡口,这两日狗官们搜刮的钱财你我五五分成。”

    曹庆脸瘦且长,一双三角眼不时泛着阴狠的神色。

    “唐寨主,两路夹击可以,但钱财岂可五五对分,多劳多得,我出的人多,我占七成,你拿三成!”

    唐斌冷冷一笑道:“笑话,官兵占的是曹王寨渡口,老子顶多以后不走这处渡口,犯不着冒险去搏那三分利,曹寨主可是被人拿捏住喉咙,今后想多吃一口都困难。”

    “哼...,一个都头,本寨主还没放在眼里,不要以为没了你们帮忙我吃不下这帮官兵!”

    曹庆一脸的不屑,根本没把渡口官兵放在眼里。

    “呵呵,难道寨主打算拼个两败俱伤,就算你武艺高强,可你手下又有几人能够幸免,出寨拼杀你可就失去了山寨屏护的先天优势。”

    被唐斌说破了心事,曹庆脸色非常难看,要没有鹅头岭的优势,他早就被冯平章派人灭了。

    “四成,是最多了,顶多以后你们抱犊山经过我曹王渡口时,我不再收你们过路钱。”

    唐斌微微一笑,点头道:“那就一言为定了!”

    ……

    京东两路,各州府书局,出现一本《蒙学集录》。

    作者名不见经传,可序言却是京东东路济南府大才女李清照所写。

    集录共分四册,每册一序,字字珠玑,与书内所写相互辉映,让读者叹为观止。

    当所有人读到《三字经》等分册时,那种震惊简直难以言喻。

    都对这位赵泓生出一种惊为天人的感觉,因为这四本分册,囊括了天、地、史、人性等等方面的东西,绝不是一般人能够所写的。

    可赵泓真的名不见经传,一些学者相互打听,都根本不知道这人是谁,师从何人。

    伴随着这本《蒙学集录》在京东两路引起的轰动,还有一本《石头记》也在民间流行开来,而且一些书场的讲古人专程奔赴莒城,因为在那里诞生了一个讲古的正统流派,据说非常火爆,每日都有前往研学之人。

    ……

    第三日,曹王寨渡口

    过往的客商明显减少,一些客商收到消息都转路或翻山而行,也不走这渡口了。

    风餐露宿,樊令这一都人明显的憔悴不少,但与樊令毫不相关。

    一边命令王虎带人去山内打猎物,一边让韩子麟和赵泓加紧榨取过路客商的钱财,小日子过得别提有多滋润。

    这几日搜刮的钱财也堆积成山,扣留的上千石粗盐堆积在两个棚下,士兵晚上大部分人露天而卧,让不少士兵怨声载道,对于樊令的做法十分不满。

    因为没有遇到抵抗之人,让樊令愈发的嚣张,昨晚在韩子麟执夜时,有一伙抹黑赶路的盐商因为交不起盐税,反驳了几句,影响了在棚内休息的樊令,就被这家伙出去把带头盐商两刀砍翻在地,剩下之人全部射杀,取其头颅用石灰泡制,然后把尸体挂在渡口示众。

    看着十余具飘荡在寒风里的尸体,愈发坚定了赵泓除掉樊令的决心。

    吃过早饭,樊令大手一挥,让赵泓、韩子麟整理队伍,用早就准备好的车辆把财物和盐货装车。

    樊令一直处于亢奋的情绪之中,虽然没有遇到悍匪,处理掉赵泓这个眼中钉,但是这次剿匪的收获,必能让他在仕途上迈进一大步,最好是能得个有品阶的官职。

    北宋对于武将可以说非常吝啬,有品阶的官职给予的非常低,一般都在七八九品,高的也有,但大宋皇家根本就不打算给。

    所以说两官相见论品,同品再看阶,然后才是职务,在这种武将品阶普遍较低的大宋,武将想出头很难。

    就在准备妥当,樊令一声令下,一行人押着车辆刚要起行。

    身后环山道上一阵尘土飞扬,一人骑着一匹黑马在前,三五百名百姓手拿武器向着渡口冲过来。

    樊令大惊失色,急忙命令王虎让渡口船家固定船支,准备把财物装船运到对岸。

    可不等王虎上前,渡口客船上的船家已经摇撸顺河而下,一会就看不见踪影。

    没有了退路,樊令急忙命令赵泓和韩子麟布阵防御,把财物保护在中间。

    不足一盏茶的时间,对面三五百人就占据山口,整个堵死了樊令他们的出路。

    樊令看着乌压压的人群,虽然已经入冬,可已吓得满头大汗。

    “王虎,怎么办?”

    “都头,莫怕,让俺去会会他们!”

    王虎也有些本领,武力值差不多三十露头。

    提着手里朴刀,三两步走上前大声喝道:“你们何方贼匪,胆敢阻拦我们宣毅军的去路。”

    扯虎皮做大旗,王虎还真有一手,宣毅军在京东路确实牛叉,但是对方就奔着他们来的,还管你是宣毅军还是狗屁军。

    从对方阵内跑出一人手拿‘四方八楞锤’,此锤长铁杆支着锤头,锤头有七八斤西瓜大小。

    一指王虎骂道:“你个狗官,残害过路客商,搜刮民财,相比下你们才是贼匪,爷爷专门来为民除害的。”

    王虎闻言大怒,一挥手里朴刀,怒吼:“狗贼,纳命来。”

    用锤大汉也是吼道:“爷爷难道怕你不成?”

    王虎一招‘上步撩刀’,直取对方面门。

    两人用的都是双手武器,但用锤大汉好像根本不把王虎放在眼里,横举铁锤硬挡王虎一刀。

    但王虎看似上撩,其实藏有暗招一式‘小鬼拉转’,改撩为捅,直奔大汉胸口。

    可王虎小看了对方力气,以为自己能够偷袭得手。

    大汉一招‘风雷四起’,双手搅动锤柄,一时间把身前封的严严实实。

    “当啷”一声

    原本,王虎递进的朴刀,被铁锤一撞,直接飞了出去。

    大汉一个转身,带动大锤,横扫千军,王虎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锤砸在身上倒地不起。

    大汉上前一脚踩在王虎身上,大喝道:“还有谁敢前来送死?”

    樊令看到王虎三两回合就被对方一锤干翻,大惊失色,急忙对韩子麟与赵泓道:“你二人,谁与我擒下此人?”

    韩子麟因为小校场之事,急需证明自己,大喝一声道:“本将愿往,必能擒下此贼,救下副都头。”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