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机缘十五年 » 第六十三章 食中乾坤

第六十三章 食中乾坤

    天才亮杨倩就起来了,尽管她的起床动作很轻,冯若雪还是醒了。

    “你咋也醒了?你再躺会儿,我做手擀面条,你和卢飞吃了再出发,时间足够的,深圳那边10点才上人的。”杨倩一边扎头发一边对冯若雪说。

    冯若雪也从床上坐起来:“我以前也经常这个点起床,夜里三四点醒了就开始失眠,怎么睡也睡不着了,只得起来,洗把脸看书。”

    “现在好了吗?”

    “好多了,”冯若雪说,“每天要上班的,生活有了规律,白天忙累了,夜晚自然也睡得香。”

    “那你随便哈,我弄早餐去。”

    冯若雪靠近床头,拿起那本

    《艺术的敌人——余秋雨作品批判》来,昨晚光顾着和杨倩聊天了,没顾得上看。

    她看书有个习惯:先看作者,再看目录,然后根据判断挑出最吸引她的章节看。

    作者是崔曼莉,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这还靠谱,给余秋雨挑刺,最起码也得是中文系毕业吧,她想。

    看目录,第五章是“累累硬伤话秋雨”,冯若雪来了兴趣,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铺天盖地,竟有硬伤么?

    她读下去,作者开篇对余秋雨散文中惯用“文化”、“文明”的字眼提出批评。

    然后援引李书磊先生在《余秋雨·评点》中的话:

    “余先生用词‘大而无当、辞不达意,其实他所要说的不过是文化人从事的那种文化”。

    1.对现代精英文化意识的缺失;

    2.思维模式简单;

    3.对待历史欠严谨;

    4.诸多文学艺术的弊病;

    5.资料堆里写旅行。

    冯若雪看得有趣,不禁哑然失笑。这是文人相轻吗?可能有一点,但作者证据充分,言之凿凿,很让人信服。

    她不由得想起一个段子,说是警察例行检查一个小姐的包包,打开一看,有三样东西最招眼:香水、卫生巾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照这看,《文化苦旅》相当于柳永的词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国的词史上,柳永是什么地位?

    他不过是在词的内容和形式上有开拓之功,单就填词的艺术,比之苏、辛,比之李清照,比之吴文英、姜白石,还差那么一大截。

    余秋雨的所谓“文化散文”,她看过一些,诗意的文笔和别开生面的格调确乎让人眼前一亮,但其中的煽情成分很让她不舒服。

    散文贵真,贵激情,贵感动,余秋雨自己也认可。所以,古往今来,同一个文人的散文臻品绝对不多。

    但余秋雨《文化苦旅》大获全胜后,他收缰不住了,继之又打着文化的旗号,煽情出《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寻觅中华》……

    用同一个模式重复自己的写作,这是严谨的作家之大忌,海明威为什么自杀?因为他不想重复自己。

    冯若雪一边翻着书一边产生一个个想法,她想等出发后再和卢飞交流。

    厨房里“哒哒”的手擀面的声音把冯若雪吸下了床。她从没吃过手擀的面条,跑过去看个究竟。

    杨倩裹个围裙正在一个大大的圆形砧板上用一个擀面杖碾着面团。

    “没见过吧?”杨倩说,“你看着,一会儿就成了。”

    杨倩不停的旋着面团,调整用力角度,以保证成形后的面皮是个圆形,同时施以擀面杖一**地碾轧。

    当面团碾成汤盆大小时,杨倩用擀面杖从面团的一个边卷起,直至把面团一圈圈紧紧地缠裹起来,然后用力往前,迂回,再往前,几个来回一碾,铺开面团,它已变成了长条形。

    洒上一层面粉,防止面团粘住擀面杖,换个角度同样操作,上一次的宽度变成长度。

    如此十几次的大变换大轮回,一张圆圆的薄面皮摊在了砧板上。

    用擀面杖紧密地裹起,抽离擀面杖,操刀,左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指甲紧抵刀锋,右手持刀,刀锋顺着指甲刷刷刷亦切亦趋,左手手指紧帖着刀锋亦趋亦退,手指和刀锋像一对痴缠的恋人你追我赶,形影不离。

    一尺多长的多层面皮终于在刀锋与指甲的“虐恋”下脱胎换骨。

    杨倩收好刀,双手十指相对,搓起切成形的面条,抬高双臂,双臂快频率地抖动,面条从高处落下,天女散花一般,袅袅娜娜而下,身姿千柔万软,在砧板上卧成一个个千娇百媚的梦。

    冯若雪不禁鼓起掌来:“哇塞,看嫂子擀面条简直是看一场艺术表演,这种面条,我最多也就是吃过机器轧的,手擀的从没吃过哟。”

    杨倩边洗手边说:“现在愿意擀面条的越来越少了,快节奏的生活浪费时间,再说现在的人懒,宁愿吃个泡面也不愿废事儿。”

    “还有一点,”冯若雪补充道,“现在的年轻人会这样擀面条的也不多哟,下个世纪会不会失传呀。”

    “失传就失传呗,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么丰富,还怕享不到口福吗?”

    说着,杨倩点火,用煎锅煎了4个鸡蛋,洗了几颗菜心,开始烧水煮面条。

    卢飞头晚上就把去深圳该补的货该办的事一一记在了本子上。

    他每次去深圳办事都是按照行走的路线和档口的顺序,把一家家件件要办的事有条不紊地登记在本子上,到了深圳后,拿出本子来,即使事情再多,也是章法不乱,绝无遗漏。

    杨倩趁冯若雪不在的当儿,嘱咐卢飞道:“我昨晚开导小冯了,叫她往开发手机上用心,你今天和她闲聊时,再加把火,懂?”

    卢飞伸出两个手指,又点点头。

    杨倩又小声补充道:“小冯这孩子还很单纯,需要成长,咱们得多给她些营养……她说开发手机运气好的话,一年几百万是有的。”

    卢飞没言语,嗯了一声,又点了点头。

    面条端上桌,杨倩倒了少许小磨香油,青葱葱的菜心在油花里绿意盎然,黄白相间的鸡蛋像从草丛里冒出的鲜花,色香味向味蕾争宠,惹得冯若雪几乎直咽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