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商海命途 » 第24章 勤学多思好学生

第24章 勤学多思好学生

    小崔第一天的讲课结束之后,刘正忍不住的调侃众学员道:“听了小崔老师的课,你们的心里还存有笑话她的想法吗?”

    众包工头面红耳赤,异口同声的喊道:“小崔老师,我们错了,对不起!”

    小崔还是第一次享受到被人尊重的待遇,她忍不住的对提供这个机遇的肖振汉心存感激。

    肖振汉笑道:“小崔,你最应该感激的人是卢大勇。是他提供的专业知识,经过你的努力变成了教案。这份教案会作为培训班的永久教案,你和卢大勇,将永远享受这份荣耀。”

    肖振汉的话,小崔还是听到心里面去了。

    回到家之后,她主动为在阳台上晒太阳的卢大勇披上了刚买的新大衣。

    这点关怀看似不起眼,却在卢大勇心中泛起了涟漪。

    小崔不会做饭,只带回了两个炒菜。她把饭煮好之后,就把剁好的排骨用酒去腥煲汤。

    三十分钟后,饭熟汤香。

    两人在夕阳下认真的吃了返回梦想之都后以第一顿饭。

    卢大勇望着碗里的肉汤,情不自禁的说道:“小崔,有你真好!”

    小崔忍不住的回想起两人相处的那些点点滴滴,当年做饭煲汤的人,可是卢大勇。可她却没有珍惜这份呵护,反而认为这样一事无成的温柔没有价值。

    如今,她只不过是做了同样的事情,卢大勇却感激涕零。她忍不住的哭道:“对不起,当初是我不懂事儿,辜负了你的真心!”

    卢大勇安慰说:“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咱们都得向前看。”

    过了一会儿,卢大勇问道:“培训班的那些包工头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你忙活了一天,感觉怎么样?”

    小崔说道:“有肖主管压阵,课堂纪律很好。再加上你讲述的经验干货满满,对所有受训的包工头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作用,对他们带施工队很有帮助。故而大家都很尊重我,也是真心实意把我当老师看待。这还得感谢你,若不是你的经验值价,我也体会不到受人尊敬的感觉。”

    卢大勇认真的说道:“小崔,你可不要妄自菲薄,我在你面前还能说上两句,可是让我在一群人面前介绍经验,那可就要出洋相了。故而你所有的收获,都是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成果,我仅仅是为你提供了一些资料而已,经过你的加工提炼,才升级成了培训班的教案。”

    晚饭结束之后,小崔主动收拾残局。第一次洗碗,她的心里泛起了一丝幸福的感觉。

    卢大勇静静的看着忙碌的小崔,忍不住的哭道:“这个家,终于有点家的味道了。只是为了这一切的到来,他们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小崔忙活完之后,两人又进入了工作状态。

    卢大勇讲得很认真,小崔的速记状态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又是一夜的辛苦,小崔再次收获满满。

    第二天的课堂上,小崔先是让众人谈了一下学习感悟。

    其中一位包工头说道:“小崔老师,我昨天回去之后,按照你介绍的办法换了几个领班,今天早上点卯,发现居然没有了迟到现象,这样的效果实在是太好了,简直就是立竿见影。特别是有两个刺头儿被我打入冷宫反省之后,其他人更是不敢调皮捣蛋了。多谢小崔老师,让我学会了管人的技巧。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慈不掌兵!”

    小崔说道:“工地上的事情,我也不懂。我只是受肖主管的委托,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一些问题。”

    众包工头见第一个吃螃蟹的包工头已经有了收获,纷纷向小崔表达了感激之情。

    待到温故环节圆满结束,小崔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讲述:

    作为包工头,会管人,会带队伍,只是做到了最基础的要人有人,从而具备了接工程的条件。

    可包工头肩膀上扛着的重担,却是几十上百人的生计问题。再加上每个农民工身后都有一个家庭,也就是说即便是一个只有五十人的施工队,他们身后的家人全部加在一起,也得超过三百人。

    施工队的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肯定是一个家庭里最重要的财力支撑。

    这就意味着包工头接工程的时候,就不要考虑什么长远利益,带领大家持续稳定的赚钱,才是施工队可以存活的关键。

    可是接工程就会有风险,若是一个不小心赔了,整个施工队就该散了。毕竟每个农民工的收益,养家糊口倒还勉强,发家致富那就有点遥远了。

    故而农民工一天没活干,心里就会没底。十天半个月没有活干,那就只能去寻找新的施工队了。

    包工头要接工程,有人是基础,也就是说只有持续稳定的优质工程,才是施工队生存的根本保证。

    判断一个工程是否优质,最主要的就是预付款的比例。毕竟双方之间的合作,需要有金钱手段作为制约。

    包工头一般来说都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撑,根本就担当不起太大的垫资比例。

    故而包工头接工程,最优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赚钱,而是预付款能不能养活工人,进度款能不能保障施工进度。

    这些东西都没有量化标准,一切都得看包工头自己的分析总结。很多画饼工程看似美好,可一个不小心就得踏入陷阱。

    因而包工头接活,跟什么人很重要,接活的质量更重要。一个好的工程,可以让包工头不再有资金烦恼;一个陷阱工程,足以让踩入陷阱的包工头万劫不复。

    肖振汉听到这里,却是一头雾水。他始终没有搞清楚——究竟该如何判断工程的好坏?于是就问道:“小崔老师,你可否讲解一下如何判断工程的好坏?”

    小崔说道:“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统一标准。対于包工头来说,由于每个施工队擅长的领域均有一定的差异,故而有人断定无利可图的工程,换另外的人上就可以有一定的利润,甚至可以小赚一笔。”

    肖振汉立即举一反三,认为包工头接工程,得优先考虑该工程是否可以让施工队的长处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是利润获取的基础,也是施工队生存的根本保证。

    就比如说让擅长扎铁的施工队去接砌砖的工程,虽说干了不一定会赔,可是农民工的业务不熟,施工进度肯定会大受影响,甚至会危及工程款的结算。

    小崔趁机强调:

    包工头在接工程的时候,必须要最大限度的承接施工队最擅长的工程。对于业务不熟的工程,宁愿闲着,也不要轻易的进场。

    然而众包工头纷纷反驳,认为小崔的建议不现实。

    小崔随即说道:“既然大家觉得只接施工队擅长的工程无法维持正常运转,那么就只能增加农民工的技能,让施工队擅长的东西越来越多,短板越来越少。”

    小崔特别强调:

    作为包工头,所带的队伍必须要做到一专多能。首先一专,代表着施工队的作业水准,这是接优质工程的基础条件。然而优质工程可遇而不可求,这就需要多能作为过渡办法。

    或许这些技能达不到一专的水准,可是得让包工头在接一些普通工程之后,施工队可以维持运营,即便是赔点钱,也不至于出现万劫不复的严重后果。

    施工队必须要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让包工头在接工程的时候百无禁忌。而不是来来回回都只擅长一个东西,一接其他性质的工程就会赔个底儿朝天。

    小崔说道:“由于包工头并不需要过于高深的知识储备,故而只要有魄力,能团结人的,都可以组建施工队。这会导致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残酷,甚至会出现低价倾轧的恶性竞争。施工队想要生存,就必须争分夺秒的掌握新技能,提升竞争力。”

    众包工头深以为然。

    这次培训班的课程,给了大家很好的启示,也有了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