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上将潘凤:我有人生模拟器 » 第8章 卢奴风波(改

第8章 卢奴风波(改

    卢奴城,内城区。

    整座卢奴城都是依托于前朝所留下的旧址所建立起来的,最核心的内城区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整座城市最繁荣的所在。

    十数家在整个冀州都颇具影响力的大型商会都将总部定于此处,每天前来选购商品的人流川流不息。

    若是赶上各家分会前来配货,场面则更加拥挤,就连足够并行三辆马车的城市主道都会堵得水泄不通。

    但就是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繁华地界,最当中却醒目的矗立着一座悠然古朴的庞大庭院,和周遭的市井显得格格不入。

    府门前具甲持刃的卫兵,仿佛隔绝了两界,将所有繁荣与喧嚣都挡在在外面,只有宁静和雅兴留在府中。

    而这座的府邸的主人,则属于大汉朝廷。

    其中每一任的住客,都是中山国国相,统管中山国境内军政所有事务的一方大员。

    但今日的相府中,却显得格外幽静。

    不仅平日中品茗论道的文人雅客不见了踪影,就连到到了午膳时刻,府内都不曾升起一缕炊烟。

    一向一副沉稳形象示人的中山相张纯此时正立在大堂之下,意外显得很是拘谨。

    主位之上,则被一团瘫软的人形肥肉堆满,胖的都快瞧不出人样。

    堂中压抑的气氛不知持续了多久,那团肥肉才幽幽开口。

    “张国相,你就没什么想对本王交待的吗?”

    张纯恭敬作揖,小心试探道:

    “臣每月初五,十五,廿五皆将国中大事尽数呈报于您,并无甚事隐瞒。不知殿下所指何事?”

    能让张纯这位中山国理论上的一把手如此拘谨的原因只有一个,面前之人乃是中山孝王,当今天子的亲生嫡子!

    虽然依据礼法,封王只享有属地赋税的所有权,并不能干涉正常的政务处理。

    但在六年前的黄巾之乱当中,无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灾民揭竿而起,而贪婪吸取民脂民膏的众多王爷则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各地黄巾军的第一目标。

    在此起彼伏的黄巾起义的浪潮当中,有无数平日里养尊处优的王爷先后被摘掉了项上人头,也让存活下来的王爷一个个唇亡齿寒,开始逾越礼制眷养私军。

    中山孝王则更具野心,趁机接管了中山国一切事务,也让后来朝廷任命的新任中山国国相张纯被架空,让中山国实质上成为了他的一言堂。

    经历过这样一场真正要掉脑袋的威胁,让原本只顾享乐的孝王彻底下破了胆子,开启了堪称丧心病狂的扩军,将中山国的驻兵从原来的一个营扩充到十个营。

    士兵数量也从原来的两千变为了两万,足足扩充了十倍!

    而由于不放心外人领兵,所有新设立营的管理者,也没有选择通过正常军功制度选拔,而是直接空降了他信得过人担任。

    甚至有位家丁,就因为长着一双和孝王相仿的脚,每每承担替他撑鞋的任务,竟然也捞到一任校尉。

    军中私下都称其为撑靴校尉。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样的王爷示范,下面的人也绝不缺乏效仿的勇气。

    很快,整个中山国原本的官员晋升机制就被彻底破坏,所有职位的任免都与利益输送深深绑定。

    什么?

    你有良珠美玉、十亩良田赠我?

    此地县尉非你莫属!

    哦?

    你家中小妹青春貌美,打算许配在下?

    来来来,我早就看出你是担当县令的不二人选。

    啊?

    你恪守孝道,是本地出名的贤孙孝子?

    你盛有才名,是士人交口称赞的名儒?

    你屡立功勋,是备受将士推崇的良将?

    啰嗦说了这么一大圈,原来你没钱啊?

    那抱歉,中山国差事注定与你无缘。

    到了如今,非但你升官选任要打点关系,就是想安稳维持现在的职位都也需要时常送礼。

    即便你没有出仕为官的念头,可你总得生活吧。

    被恶霸吞了田产,毛贼偷了店内物件,官员都敢在当堂明示索要贿赂,搞得百姓怨气颇多。

    正所谓:

    中山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在这样局面度过六年以后,属地百姓也对孝王愈发畏惧,所有人也都在心里明白,相比当今天子,孝王才是那个更能决定他们命运的人。

    而面对这位全凭喜恶行事的孝王今天莫名的诘难,就连张纯这位出身世家,以八面玲珑游所著称的官场老油条都不免有些紧张。

    不知是何事,才致使了孝王如此的愤怒。

    “哼!你还好意思狡辩。”孝王怒拍座椅扶手,怒喝道:“你每次都说承平无事,国泰民安。那本王问你,安国县又是怎么回事?”

    明白火从何来,张纯紧绷的心顿时便放松下来,脸上呈现讨好的笑容:

    “王爷恕罪,属下也是昨日才得知安国县发现了流寇身影。臣已经派出两队乌丸骑兵前去探查敌情,今日晚些应当就有谍报传回了。臣本意是想等了解事情原委后,再一同向王爷禀报,并非臣有意隐瞒,望王爷恕罪。”

    “哼,流寇?”

    听完张纯的辩解,孝王流露了极为鄙夷的神情。

    “区区几个流寇,能入本王法眼吗?本王关心的是秋赋,秋赋!都已经八月了,安国县的赋税怎么还没送来?”

    张纯这才清楚是自己会错了意,不过想想也是,自打扩军确保卢奴城每时每刻都有上万兵马驻守后,自己服侍的这位王爷什么时候关心过山匪流寇这些危害民生的问题。

    孝王行事风格向来也只有两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及一切向钱看。

    张纯刚想提醒孝王自去年起赋税已被他交给王府管家刘好打理,但又想到当面驳斥孝王只能适得其反,只能旁敲侧击道:

    “这的确是臣的过错,臣一定尽快扫平安国县境内的贼人,尽心竭力帮衬刘好大人,将安国县赋税尽快筹齐。”

    经过张纯如此一点,孝王这才明白是自己错怪了人,但也不愿意当着众人的面子认错,索性便将错就错道:

    “国相如此劳累,此事还是不必劳烦国相了。此番讨贼,本王另有人选。”

    闻言,一向以老成持重示人的张纯少有的展示出真正慌张的神色。

    嘴唇微微抽动,几欲开口,但最终只化作了一声沉沉的叹息。

    孝王……

    这是连兵权都不愿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