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上将潘凤:我有人生模拟器 » 第34章 军侯的诘问

第34章 军侯的诘问

    安喜县城门口,面对眼前乌压压一片威严官军,刘备精神抖擞,拱手相迎:

    “在下安喜县尉刘备,特此恭迎。不知军侯来此所为何事?”

    官军领头者骑着一匹鬓角独白的高头大马,听见刘备询问,面色倨傲,全无下马回话的意思,只是勒紧了缰绳道:“此地县令何在,何不出来迎接?”

    明明按照汉朝官制而言,军侯和县尉同秩,都是比六百石的官,俸禄千石的县令地位则在他们之上,可这位军侯非但不领同级刘备主动出城迎接的情,言语中甚至还责怪起了官职比自己更高的县令。

    在常人眼中如此无礼的行为,在如今的刘备眼中反而成为了有底气的表现。命官治下生出了祸乱,本就已经是有了过错,就是直接称为罪臣也不为过,而官军又是代表中山国前来平叛,是有着拨乱反正任务的钦差,自然不能以原本的官职来看待。

    倒是初来乍到时恭恭敬敬的潘凤,反倒有种做贼心虚的可疑。

    再加上后来又突然展现出的暴虐一面,则是其内心狰狞面目的流露。

    稍加思索之后,刘备依然恭敬回话:

    “城中已有自称是国相派来平叛的屯长一位,县令满门已经被其所害。”

    “什么?还有这等事!”军侯闻言,露出匪夷所思的神色道:“此次剿匪事宜,早已不归张纯管辖,而是由孝王亲自指派,更不曾听说有派到此地的官兵了,本军侯今日倒要看看何方妖孽敢假冒军官残害县令!”

    接着又一指刘备“头前带路。”

    刘备心中一喜,这潘凤果然如他料想一般,根本就不是什么朝廷军官。如今真正的钦差降临,看他这个冒牌货还能逍遥到几时。

    潘凤还在和游绣学习隶书,突然听见院外一阵喧哗,还以为是耿武和城中官吏起了冲突,出门察看时却正瞧见了刘备引来的军侯队伍,正好与为首的军侯对了个正眼。

    刘备一指潘凤“军侯,此人便是那潘凤。”

    潘凤本就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像是军中同僚,听完刘备这话,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身份,在脑中搜索一番后终于对上了名字。

    这位军侯朴刀举起,直指潘凤喝问“就是谎称你军官,残害此地县令全家的潘凤?”

    潘凤直接点出对方姓名“来人可是朱汉军侯?我乃同营王石军侯帐下潘凤,军侯难道认不得我?”

    朱汉有些懵了,不是说这潘凤是诈称军官吗?怎么对他所归属的奔卒营如此了解,不仅能准确说出自己名姓还知道与自己同级的其他军侯。

    难不成他真的是中山国的屯长?

    一旁的刘备看朱汉神色略有缓和,便知道朱汉心中已经开始有所动摇,更知道此时他必须做些什么,才能让朱汉不为潘凤所惑。

    突然,刘备想起了那晚潘凤抛给自己的带血县印,于是便有了思路。

    “军中驻地虽然严密,但也并非密不透风,若有心者,打探到些情报也不足为奇。而凡是朝廷用兵,必然会授予相应的令符,只有能拿出令符者,方才能够明证身份。”

    此话一出,立刻便得到了朱汉的认同,只见他从袖口取出一枚铜鱼符,将其举起对着潘凤喝问道:“空口无凭,你可有信物证明自己身份?”

    话刚出口,那潘凤就抛出一物,朱汉接入手中一看,正是军营之中发兵所授的铜鱼符,无论是质地材质还是蕴刻的淡淡龙威,都与自己那枚别无二致。

    检查确认无误后,朱汉将其抛回,有符节为证容不得他不信。他转头冷冷看了刘备一眼,才向潘凤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此地县尉说你灭了县令满门,此可属实?”

    潘凤转身进屋,将两份文书交到了朱汉手中,“刘县尉所说虽不算错,但也远非事情全貌,我已将其中巨细陈列其中,请军侯明察。”

    朱汉将两份文书接到手中,越看面色越加阴沉,最后更是将两份文书直接摔在了刘备身前。

    “这就是你所说的忠良被害?那上面你的署名也是子虚乌有?”说着就欲将挥刀砍向刘备,但却被其身旁的关羽提刀稳稳挡下。

    看着面前张飞关羽二人不善的面容,朱汉默默将有些发麻的手收回,面色阴冷的说道:“此番只是警告,如若你再污蔑良人,本军侯定惩不赦!”

    接着又换上一番和善的面容,俯身下马来到潘凤面前:“我与王石交情不浅,可今日才得知他帐下还有你这般的英雄人物。此地县令贪赃枉法,罪不容恕,潘凤你所行之事,大快人心,你所写文书就先交与我,待明日本军侯差人禀告孝王,你意下如何?”

    要取信自己的版本,潘凤自然欣然同意,“一切听军侯安排。”

    “哈哈,痛快。”朱汉拍拍潘凤肩头,表现得对潘凤十分欣赏,“来日回到卢奴城中,我定要好好招待你一番。”

    刘备看着不远处谈笑的二人,心中五味杂陈,也不免反思起了自己此前的猜测。

    难道潘凤真的不是阉党的爪牙?

    可那又如何解释他身上的诸多疑点呢?

    只有最顶级上品世家才有传承的天品武技,未经庭审便灭了满门的县令一家和去山村剿匪带回的千金小姐。

    不管刘备怎么脑补,却总觉得实在太过可疑,难以让人信服。

    刘备的目光又落在了一旁兵士捡起的两卷文书,放在上面的并非是有自己署名的案卷,而是潘凤自己写的禀告文书,上面的文字布局工整,字体又雄浑有力,但论书法而言,甚至已经超过了许多自幼苦读的士子,堪比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儒。

    看看潘凤壮硕的背影,刘备实在想象不出这样的字会出自一个单纯的武夫之手。

    莫非?

    潘凤并非寻常的阉党爪牙,而是出于鸿都门学?

    刘备扭头看向潘凤,突然感觉到了一阵彻骨的阴冷,如果他的猜测没错的话,那潘凤极有可能掌握着尺牍!